嘉友口腔
牙齦肥大的原因及表現
牙齦肥大是指牙齦的體積增大,是一種牙齦病常見的癥狀。牙齦肥大根據其致病因素和病理過程而有很多不同的類型。
1.慢性增生性齦炎
長期的局部刺激所致,常見的如:口腔衛生不良,牙列不齊,廢用,牙頸部齲洞,不良充填體,不良修復體,食物嵌塞,部分活動義齒的卡環和鞍橋的刺激,口呼吸,錯 畸形,鼻道阻塞等等。慢性炎癥性牙齦肥大開始于齦乳頭和邊緣齦或兩者的共同膨大。早期呈救生圈一樣圍繞牙頸部,以后逐漸增大到覆蓋部分牙冠。一般只是齦乳頭或齦緣的肥大,可為局部性的或全部性的。進展緩慢,無痛,除非伴有急性炎癥或創傷。
口呼吸引起的牙齦改變:常見上前牙區牙齦炎和牙齦肥大,牙齦可發紅、水腫。外露部分與不顯露的正常牙齦分界明顯。
2.急性炎癥性肥大
(1)牙齦膿腫
急性炎性牙齦肥大是對異物刺激如牙刷毛、果核、蝦蚌皮殼刺入牙齦的一種反應。牙齦膿腫是一種局限性、痛性而迅速發展的病變,通常為突然發病。一般都局限于邊緣齦或乳頭齦。早期呈紅腫,表面發光,24~48小時即可自行破潰,有膿點,溢出膿性分泌物。鄰牙常有叩痛。
(2)牙周膿腫
見于牙周病,同時伴有深牙周袋。
3.藥物性牙齦增生
藥物性牙齦增生是指服用某些藥物而引起的牙齦纖維增生和體積增大。
長期服用抗癲癎藥苯妥英鈉(大侖?。?,可使原來已有炎癥的牙齦發生纖維性增生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牙齦增生的程度與口腔衛生狀況和原有的炎癥程度有明顯關系。
近年來有不少報告指出其他藥物如環孢素和硝苯地平(心痛定)等也可引起藥物性牙齦增生。環孢素為免疫抑制劑,常用于器官移植或某些自身免疫病患者。
局部刺激因素雖不是藥物性牙齦增生的原發因素,但菌斑、牙石、食物嵌塞等引起的齦炎能加速病情的發展。
苯妥英鈉所致的牙齦增生一般開始于服藥后1~6個月時,增生起始于唇頰側或舌腭側齦乳頭和邊緣齦,呈小球狀突起于牙齦表面。繼之,增生的乳頭繼續增大而互相靠近或相連,蓋住部分牙面,嚴重時波及附著齦,使牙齦的外觀有明顯的變化。齦乳頭可呈球狀、結節狀,有時增生如桑椹狀,嚴重者可增生到切緣或 面,甚至全部覆蓋牙冠,妨礙咀嚼功能,影響美觀和口腔衛生。增生的牙齦組織質地堅韌,略有彈性,呈淡粉紅色,一般不易出血。局部無自覺癥狀、無疼痛。由于牙齦腫大使齦溝加深,加之牙齦失去生理外形,缺乏自潔作用。增生過劇的牙齦可影響口唇閉合而致口呼吸,菌斑易于堆積。因此,多數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牙齦炎癥,此時牙齦呈深紅或紫紅色,齦邊緣部分易出血。增生的牙齦常將牙齒擠壓移位,多見于上前牙區。
藥物性牙齦增生常發生于全口牙齦,但以上、下前牙區較重。它只發生于有牙區,拔牙后,增生的牙齦組織可自行消退。
4.牙齦纖維瘤病
遺傳性牙齦纖維瘤病又名家族性或特發性牙齦纖維瘤病。為牙齦組織的彌漫性纖維增生?;颊呖捎屑易迨?。
本病可在幼兒時就發病,最早可發生于乳牙萌出后,一般開始于恒牙萌出之后,牙齦廣泛地逐漸增生,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可累及全口的齦緣、齦乳頭和附著齦,甚至直達膜齦聯合處,以上頜磨牙腭側最為嚴重。增生的牙齦可蓋住部分或整個牙冠,以致妨礙咀嚼,牙也常發生移位。增生牙齦的顏色正常,組織堅韌,表而光滑,有時也呈結節狀,點彩明顯,不易出血。由于牙齦的增厚,有時出現萌牙困難。
5.妊娠期齦炎
妊娠期齦炎指婦女在妊娠期間,由于女性激素水平升高,原有的牙齦慢性炎癥加重,使牙齦腫脹或形成齦瘤樣的改變,分娩后病損可自行減輕或消退。妊娠期齦炎的發生率與口腔衛生有關,良好口腔衛生發生率較低。
患者一般在妊娠前即有不同程度的齦緣炎,從妊娠2~3個月后開始出現明顯癥狀,至8個月時達到高峰,且與血中孕酮水平相一致。分娩后約2個月時,齦炎可恢復至妊娠前水平。
妊娠期齦炎可發生于少數牙或全口牙齦,以前牙區為重。齦緣和齦乳頭呈鮮紅或發紺,松軟而光亮。顯著的炎性腫脹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肥大,有齦袋形成,輕探之即易出血,患者吮吸或進食時即易出血,常為就診時的主訴癥狀。一般無疼痛,嚴重時齦緣可有潰瘍和假膜形成,有輕度疼痛。
妊娠期齦瘤發生于單個牙的牙間乳頭,以前牙尤其是下前牙唇側乳頭較多見,常發生于個別牙列不齊或有刨傷性 的牙間乳頭區。一般發生于妊娠第4~6個月,迅速增大,色鮮紅光亮或呈暗紫色,質地松軟,表面光滑極易出血,瘤體常呈扁圓形向近遠中擴延,有的病例呈小的分葉狀,有蒂或無蒂。一般直徑不超過50px,僅嚴重的病例可因瘤體較大而妨礙進食或被咬破而感染?;颊叱R虺鲅头恋K進食而就診。分娩后,妊娠齦瘤能逐漸自行縮小,但必須去除局部刺激物才能消失,有的患者還需手術切除。
6.青春期齦炎
青春期齦炎足指發生于青春期的慢性非特異性牙齦炎,男女均可患病,但女性稍多。由于青春期內分泌特別是性激素的變化比較明顯,牙齦是性激素的靶組織,當內分泌改變時使牙齦組織對微量局部刺激物產生明顯的炎癥反應。
青春期齦炎好發于前牙唇側的牙間乳頭和齦緣,舌側較少發生,唇側齦緣及牙間乳頭明顯腫脹,乳頭常呈球狀突起,齦色暗紅或鮮紅,光亮,質地軟,齦溝可加深形成齦袋,但附著水平無變化,探診易出血。患者一般無明顯自覺癥狀,或有刷牙、咬硬物時出血以及口臭等。
7.白血病的牙齦病損
白血病是一種惡性血液病,在白血病中發生牙齦腫大者,最常見的是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細胞白血病,也可見于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常因牙齦腫脹出血而首先就診于口腔科。不少白血病患者是在尚未出現其他明顯的自覺癥狀時,首先由口腔科醫師發現的,這就需要口腔醫師能正確鑒別,早期診斷,避免誤診。
白血病時的牙齦腫大可波及牙間乳頭、邊緣齦和附著齦。牙齦顏色蒼白或暗紅發紺,組織松軟而脆弱,表面光滑,牙齦腫脹常為全口性,且可蓋住部分牙面。由于牙齦腫脹、菌斑堆積,加之大量不成熟白細胞浸潤積聚,末梢血管栓塞,使齦緣處組織壞死潰瘍和假膜覆蓋,狀如壞死性齦炎,嚴重者壞死范圍廣泛。有口臭,牙齦有明顯的出血傾向,齦緣常有滲血,且不易止住,牙齦和口腔黏膜上可見出血點或淤斑?;颊叱R蜓例l腫脹出血不止或壞死疼痛而首先到口腔科就診。及時檢查血象有助于診斷!嚴重的患者還可出現口腔黏膜的壞死或劇烈的牙痛、發熱、局部淋巴結腫大以及疲乏、貧血等癥狀。
8.牙齦瘤
牙齦瘤是發生在牙齦乳頭部位的炎癥反應性瘤樣增生物。它來源于牙周膜及牙齦的結締組織,因其無腫瘤的生物學特征和結構,故非真性腫瘤,但切除后易復發。
臨床表現為女性患者較多,青年及中年為常見。多發生于唇、頰側的牙齦乳頭處,舌腭側較少見,為單個牙。腫塊呈圓球或橢圓形,大小不一、一般直徑由幾毫米至1~50px,有時呈分葉狀。腫塊可有蒂如息肉狀,也可無蒂,甚底寬。一般生長較慢。較大的腫塊可能咬破而發生潰瘍或伴發感染。大的腫塊還可以發生牙槽骨壁的破壞,X線片可見骨質吸收、牙周膜間隙增寬現象。牙齒可能松動、移位。
信息來源:北京口腔醫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