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曾經發生過牙齦出血,但很多人卻不當回事。“反正不痛不癢,只是偶爾牙齦出血,照樣吃嘛嘛香,沒必要理會”,一位牙齦出血者說道。
然而,你并不知道,牙齦出血可能隱藏的大問題:
會讓牙齒掉光光的牙周病
會讓血流不止的血小板減少癥
甚至是致命的心血管疾病
……
那么,到底為什么牙齦會出血?牙齦出血了怎么辦呢?我們請來了香港大學牙周病學(含種植學)碩士——葛瑤 主治醫師 為大家講解。
01
為什么會牙齦出血?
1.細菌因素導致的牙齦出血
大多數情況都是來自外在的因素(如細菌)導致的出血,比如刷牙不到位導致牙菌斑、牙結石等附著在牙齒表面,長期刺激牙齒周圍的牙齦及牙周組織。
雖然起初沒有任何的不適癥狀,但是會使牙齦由健康慢慢變為炎癥狀態:充血紅腫、由堅韌的質地慢慢變得很脆,一旦受到刷牙和咀嚼時的機械摩擦就極易出血。
還有一些是因為不太理想的假牙或者補的牙有一些不光滑的地方導致經常有食物嵌塞,這些都極易導致細菌聚集而刺激牙齦,發生炎癥性出血。
2.非細菌因素導致的牙齦出血
當然也有一些情況不是細菌引發炎癥導致的牙齦出血。比如對某種修復材料過敏而引發牙齦的過敏反應,需要及時去除過敏原。
另外由于身體里一些激素的改變,比如處于青春期青少年性激素的提高,懷孕的婦女孕酮激素的提高,都會使牙齦變得極易出血。
此時需要加強日常清潔維護,必要時需接受專業的診斷與治療。如果是在外傷、牙齦手術后的流血則要及時就醫止血。
3.全身疾病導致的牙齦出血
另外還有一些情況需要牙科醫生與內科醫生協作治療,它就是全身其他疾病導致的牙齦出血。通常的疾病包括血液系統疾病(如血小板減少、白血病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肝腎功能異常、艾滋病、腫瘤等等。
02
牙齦出血怎么辦?
1.由細菌因素導致的牙齦出血
這種情況下,建議大家及時接受醫生的專業治療(如洗牙),去除對牙齦的刺激。因為一旦牙齦處于炎癥狀態,必須及早治療才有可能恢復到健康狀態,明顯減少出血甚至不出血。
一旦病情發展,引起牙齒周圍牙槽骨的吸收,這種破壞將是不可逆的,治療也復雜得多。
2.非細菌因素導致的牙齦出血
此時,需要加強日常清潔維護,必要時需接受專業的診斷與治療。如果是在外傷、牙齦手術后的流血則要及時就醫止血。
3.全身疾病導致的牙齦出血
此時,需要看全科醫生,診斷全身疾病。同時,對患有全身疾病的牙齦出血者,洗牙時需要加倍呵護。
這里我們主要介紹一下血小板減少時的日常清潔與專業牙科清潔的注意事項。
血小板減少癥的檢查指標:
血小板對人體的止血和凝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血液中的血小板數量減少或功能減退時會導致凝血時間延長甚至出血不止。
因此,如果牙齦反復出血或經常出血不止就要引起重視,就醫化驗以排除血小板減少癥的可能。通常用直接計數法測量血小板的正常范圍在10萬~30萬/μl,低于10萬/μl即為血小板減少,而治療主要依據是否有出血癥狀。
血小板減少癥患者的牙周治療注意事項:
對于血小板減少癥的病人,在潔治前要進行血常規和凝血時間檢測,必要時應遵從內科醫生的醫囑輸入血小板。
這類患者在治療前也要告知牙科醫生自己的病情及服藥情況,通常病情控制穩定可以接受洗牙治療,但洗牙后要嚴密觀察,一旦發現有血流不止的情況要及時就醫止血。
就醫止血的方法,如使用牙周塞制劑局部壓迫止血,或局部使用止血藥,必要時全身應用止血藥物,但應嚴格控制適應證,與患者的內科醫生做好溝通工作。
03
如何預防牙齦出血?
預防永遠大于治療。
當我們了解牙齦出血的原因后,就應該更加注重日常的維護,尤其是特殊人群如孕婦、患有全身疾病的病人都應該更加注重口腔衛生。
做好日常的清潔,同時定期潔牙,不要等到牙齦炎癥嚴重到出血疼痛了而不敢治療,這樣會導致更加嚴重的牙周疾病。
……
以上,是牙齦出血的常見原因與治療方法。對于牙齦出血,你曾經遇到過哪些問題?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