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嵌體已經很久了,從最早的金屬嵌體、樹脂嵌體、貴金屬嵌體到風靡現在的瓷嵌體,從未放棄對它的追隨,只是在臨床工作中由于患者的認識不足,醫師的經驗不足以及消費者的承受能力上諸多原因,以至于我們牙醫在此項目的開展上受到很大的挫折,每每當為患者選擇修復方案時,只能對嵌體的適應癥不得不放棄而選擇全冠修復,這也是為什么的全冠被過度使用的眾多原因之一。
這一點是我們行業的每個牙醫值得深思的問題,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很多代的牙醫!我想,現在,應該是改正的時候了!
為此,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
全冠,無論是金屬的,烤瓷的、全瓷冠,在固位力上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對于牙體組織的重度缺損是一種在我看來最行之有效的修復方案!可是,很多很多的牙醫看到了全冠強大的固位力就開始不加思考的過度使用開來,能樹脂直接充填修復的也打著“牢固”的名義做了全冠,能嵌體修復的也打著“防折”著的名義做了全冠!
記得Herbert T.Shillingburgz教授說過一句話:全冠修復其實是一種最危險的修復方式。我們大家細想并不難發現之中的原因,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原因:
1、粘結系統的要求未完全達到臨床修復的要求;
2、臨床醫師在牙體預備上的認識偏差、錯誤導致制備的牙體存在很多的問題,這技術上的缺陷終究要導致修復體的失敗,牙髓炎、繼發齲、牙周炎、齦緣炎... ...以上種種就可以成為我們所做修復體失敗的根源;
3、一切修復方案的執行都應有一個最根本的原則——盡最大可能保存健康的牙體組織!這是一個保存牙科學的重要體現,也是我們大家一直在倡導的“微創”原則的重要前提!
我并不是反對大家進行全冠修復,只是希望大家能簡單的從一位牙醫的角度出發來醫治每一個患者,熟知各類修復體的適應癥,我們思考的源泉應該從“保存牙體學”開始而不是偏面的、過多的放在固位力上。
說的有點多了,算是做了序吧,畢竟這是一個系列的開始。
對于后牙輕、中度的G.black二類洞(不過越來越多的重度后牙二類洞也在進行著高嵌體的修復,而且取得了長久的效果)我們選擇樹脂修復的方式比較多,其次應該就是全冠修復,尤其是那些已經RCT得患牙,由于牙醫們對嵌體知識的缺乏和認識上的缺陷,使得嵌體修復只能在大的醫院和高檔門診才能看見和實施。此時作為開頭,我將樹脂嵌體介紹給大家,希望在以后的行醫路上對大伙有幫助!
與大多數的樹脂直接充填技術相比,樹脂嵌體以及高嵌體在成功率上要遠大于直接樹脂充填,在針對導致樹脂充填失敗的原因中,比如繼發齲、修復體折裂,牙體折裂、磨耗等方面上并沒有很大的優越性,但是在解決邊緣微滲漏和邊緣缺陷上有著很好的表現!
隨著樹脂材料和粘結系統的不斷改進,相信樹脂嵌體修復正逐漸取代直接樹脂充填。
樹脂嵌體的修復形式:
1、直接椅旁修復;——多為一次修復
2、間接椅旁修復。——多為二次修復
樹脂嵌體的適應癥:
1、各種嚴重的牙體缺損已涉及牙尖、切角、牙合邊緣嵴以及牙合面,而采用常規充填治療難以獲得滿意效果的。
2、因牙體缺損造成鄰接不良或食物嵌賽嚴重,需要恢復鄰面接觸點的。
3、牙合面大面積缺損或牙合關系異常,需要咬合重建的。
4、對美觀要求較高的,不適應金屬嵌體修復的。
樹脂嵌體的禁忌證:
1、青少年的恒牙和兒童的乳牙;
2、牙合面缺損范圍小而且表淺,前牙鄰面、唇面缺損未涉及切角可用充填的方法治療者;
3、牙體缺損范圍大,殘留牙體組織抗力形差,固位不良的;
4、對于美觀以及長期效果要求高的年輕患者或心理素質不理想的患者。
有了以上這些原則性的東西,我們就可以大膽的開展了,限于篇幅的原因,以下就以圖片的形式介紹給大家,不明白的地方多多交流,自己多思考!歡迎指教!
一、下頜后牙牙合面廣泛齲壞,檢查后決定行樹脂嵌體修復
二、去除齲壞的組織,可以使用送風公司生產的齲齒檢測液來判斷齲壞的組織是否去除干凈
三、牙體預備完成,,邊緣預備短斜面(45度),短斜面這點很多書上沒具體說,想想還是有必要的,但在金屬嵌體和瓷嵌體就沒必要了。其實預備這一步驟沒什么高深莫測的,多加訓練,端正態度就可以。
四、如果在預備過程中,有比較明顯的倒凹存在時,可以在軸壁以及軸髓線角處涂一層蠟,并可作為樹脂水門汀預留在空間,但不可涂抹過多。
五、采用分層充填技術充填樹脂,恢復牙體原有的色澤和形態
六。用透明樹脂修復舌側壁
七、光照后,修復體完成
八、在可卸帶型上的樹脂嵌體,拋光
九、準備口內戴入
十、試戴樹脂高嵌體
十一、分開粘結,用聚四氟乙烯保護修復好的牙齒
十二、洞內置入粘結水門汀,將高嵌體就位
十三、用器械使修復體完全就位
十四、完全就位前去除多余的水門汀,并用牙線和探針仔細去除牙齒之間的多余材料。
十五、修正、拋光
十六、最終的修復體,是不是很漂亮
修復后一周復查
看似簡單,里面的門道很多很多,你不思量思量是不可能完成的!還希望大家多多學習再臨床實踐的好!
病例2:
左上4近中鄰 牙合 面齲,3 4之間與對頜牙的牙尖形成咬牙合接觸。從3的磨耗程度可以看出4的近中牙合面受力也很大,單純充填可能不長久。決定用金屬嵌體修復,但患者對美觀比較在意,瓷又有點貴,最后選擇樹脂嵌體
釉質鑿制備“明尼蘇達溝”,增加固位
硅橡膠印模
鄰面預備到自潔區,齦壁盡量在齦上,齦壁下方距鄰牙之間要有0.6MM左右的間隙,以保證硅橡膠強度,因樹脂強度稍差,峽部預備比金屬要稍寬一點
涂石膏表面硬化劑及分離劑
先充填鄰面樹脂,用毛刷塑形排氣,增加樹脂強度。
上豆瓣成型片
為防止毛刷粘樹脂,用之前蘸點稀料(或粘結劑)
毛刷繼續塑形鄰面
硅橡膠頭塑形牙合面
窩溝染色
最后用更耐磨的硬度更大的釉質樹脂塑形牙合面
完成后
完全就位后噴砂清潔組織面
牙線去除鄰面樹脂粘結劑
鄰面拋光
粘結完成后
來源:普潔學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