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正在走向硬著陸,并且會加劇全球通貨緊縮。” 這幾天,金融投資家索羅斯在達沃斯論壇上一番唱空中國經濟的言辭,引發各界關注和議論。此番論調,與以往形形色色的中國經濟崩潰論,別無二致。
事實果真如此嗎?
李克強:
“唱空”中國經濟,這是哪家的道理?
“近一段時間以來,國際上屢現‘唱空’中國經濟的聲音,有的甚至說是中國經濟放緩影響了全球經濟,這是哪家的道理?”李克強總理在1月25日的座談會上說,“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未來仍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稱中國造成了國際市場波動,實在是‘高估’我們了。”
來看看這份成績單:
中國經濟還是一個標準的“高富帥”
新年伊始,中國經濟的年報分外搶眼: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仍高達6.9%!一個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的中國經濟,正有力地拉動著世界經濟。
6.9%的速度雖比以往略低了些,但放在全球坐標上看,中國經濟還是一個標準的“高富帥”——
增速領跑。去年全球經濟增速超過6%的經濟體,只有中國和印度,而印度的經濟總量只有中國的1/5左右。
增量可觀。經初步核算,201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676708億元,經濟總量是25年前的10倍多;經濟增量約為6300億美元,相當于全球排名20位左右的一個國家全年GDP總量。在日前舉行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論壇創始人施瓦布就表示,“中國6.9%的GDP增量相當于瑞士全年的GDP。”
質量更佳。第三產業比重已占到50.5%,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達到60%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0年的50.9%提升到2015年的55.1%,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同時,我國就業穩定,物價溫和,居民收入穩定增長。這些都表明經濟增長的“含金量”在不斷提高。
在國際市場跌宕起伏、風云詭譎的2015年,中國仍是世界經濟的“動力源”“壓艙石”——
境外消費動力足。去年我國居民銀聯卡海外消費額超過1.1萬億元,同比增長30%。
對外投資增長快。2015年,我國境內投資者累計實現對外投資7350.8億元,同比增長14.7%。特別是交通運輸、電力、通訊、裝備制造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增幅巨大。
大宗商品進口足。2015年,我國進口鐵礦砂9.53億噸,增長2.2%;原油3.34億噸,增長8.8%;大豆進口更是增長逾44%。知名機構美銀美林在近期的報告中指出,僅憑中國經濟,不可能讓全球陷入衰退,而且中國也并非推動油價下跌的因素,因為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并未出現大幅下降。
更重要的是,中國還為世界經濟拓展增長“新空間”。“一帶一路”建設的提出和實施、亞投行的成立等,都為國際合作提供新機遇。商務部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相關的49個國家的直接投資額合計148.2億美元,同比增長18.2%,占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12.6%。去年,中國已同20多個國家簽署產能合作協議,初步形成覆蓋亞洲、非洲、拉美、歐洲的國際產能合作布局,帶動了中國與世界各國共同發展,開創了南北和南南合作新模式。
保守估計,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在25%以上,而根據海外一些投資機構的分析,2015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1%,中國貢獻了1.3個百分點。
“十三五”:
中國仍將向世界釋放滿滿的“正能量”
“正能量”來自深化改革。財稅體制改革迎來“營改增”全面實施元年,預計一年將減輕企業稅負近6000億元;科技體制改革將進一步提高創新驅動力,戶籍制度改革將打通城鄉發展空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將實現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整體提升,使中國經濟順利邁向“雙中高”。
“正能量”來自政策紅利。貿易便利化的全面推進,“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建設方略的加速實施,都將打破各種壁壘,為國際合作提供新路徑、新空間。
“正能量”還來自調控智慧。近幾年,盡管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我們沒有搞強刺激,主要依靠改革增強經濟活力,既穩定了經濟,也為下一步調控留下了空間,中國創新宏觀調控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還有不少。一旦經濟出現滑出合理區間的可能,我們有足夠的能力來應對,中國經濟絕不會出現“硬著陸”。
風物長宜放眼量。中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改變,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改變,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改變,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也沒有改變。這些有利因素與各種“正能量”正形成合力,向世界傳遞著中國信心:中國經濟仍能保持中高速增長,仍將是世界經濟巨輪行穩致遠的重要引擎。
人民日報發文斥“做空”中國: 只會做空自己 “‘金融大鱷’在做空亞洲貨幣”“國際對沖基金公開承認做空人民幣”……這幾天,隨著索羅斯在達沃斯論壇上“看空中國”,“做空中國”的聲浪也響起。然而,做空中國,真的有可能嗎? 且不說,如今的中國已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經濟體量之大,豈是幾個投機炒家可以撼動的。就拿金融工具箱里的“工具”而言,從擁有世界幾乎最大最深的外匯儲備池,到建立相對完整的市場監管體系;從推出人民幣匯率改革,到不斷加強對短期投機性資本流動和跨境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監測,中國手中,有足夠多、足夠強的“底牌”,完全有底氣應對做空風險。 不妨把目光投向今年年初的匯率市場。一段時間里,一些投機者試圖炒作人民幣,從中牟利,造成離岸人民幣匯率異常波動。面對投機,中國人民銀行采取措施,對離岸人民幣執行正常存款準備金率政策,加強境外人民幣流動性管理,有效地穩定了人民幣匯率。“中國有充足的工具抵御人民幣受到沖擊”。如果說穩定匯率是一場荷槍實彈的“壓力測試”,那么測試的結果證明,中國完全有能力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 做空中國者只會做空自己。當年,索羅斯帶著在東南亞金融市場做空獲勝的好情緒,攜巨資來到香港,試圖做空香港股市,卻遭到了中央政府支持下香港政府的強力阻擊,最終折戟沉沙,損失慘重,只能敗走香江。相比于1998年不到15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如今的中國,外匯儲備世界第一,高達3.3萬億美元。索羅斯也不得不承認,“中國有資源并且在選擇政策上比大部分國家都要有更廣的空間”。30多年來改革開放的歷程證明,做空中國者,不但難以逆勢獲利,最終還將失去與一個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大國共同成長的機會。 正如一位外國觀察家所指出的,“理解中國經濟的關鍵是中國政治”。不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就難以洞悉中國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奧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30多年高速成長, 有效抑制了大的周期性起落,總體上保持了平穩發展的態勢。中國既有抑制經濟過熱、實現“軟著陸”的成功經驗,又有克服經濟緊縮、保持穩定增長的成功經驗;既戰勝過各種國內困難,又有效應對過種種國際風險。這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和市場化程度迅速提高的經濟體來說,是一個奇跡,充分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制度的獨特優勢和國家宏觀調控的巨大威力。 今天的中國,仍然把經濟發展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走進那些春節未到就已早早訂好機票準備出國旅行的家庭,看看在線教育那么火熱的報名盛況,只要不抱偏見,就不難感受到,“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這樣的論述絕不是空喊的口號,而是建立在堅實的事實之上。縱然我們還有不少難題需要破解,眼前的道路也不是一馬平川,但真正了解中國的人都不會否認:當今世界,中國的日子是好過的,不會給做空者留下空間。 (作者:何振華) 來源于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