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發明:楊枝牙刷
牙刷的前身是咀嚼棒(chew stick)。咀嚼棒用植物的細枝做成,一端為毛狀,用于刷牙,另一端為牙簽狀,用于剔牙。最早的咀嚼棒大約出現于公元前3500年的古巴比倫王國。在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墓穴中也有發現。
▲用細條制作的咀嚼棒
中國關于咀嚼棒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中國古人通常把楊柳枝泡在水里,需要用的時候就把楊柳枝的一端咀嚼咬開,產生很多細軟小條,形成類似牙刷的刷毛,兼具牙刷和牙簽的功能。古語“晨嚼齒木”就是這個來源。
牙刷的絕配 ——牙膏的發明者
發明人:
奧托馬•海因斯烏斯•馮•邁恩伯格
(Ottomar Heinsius von Mayenburg)
發明時間:1907年
牙膏
1907年,在萊奧(LEO)實驗室——一間位于德累斯頓勒文藥房(L?wen- Apotheke)閣樓上的小實驗室,馮•邁恩伯格用牙粉、漱口藥水和香精油做實驗,嘗試制造一種牙齒清潔軟膏,定期使用它能夠保證對牙齒的最佳保護。試驗的結果就是可登可登(Chlorodont)牙膏(這是德國最古老的牙膏品牌)。為了使它擁有更好的味道,他在其中加入了少量胡椒薄荷,并將牙膏直接裝入金屬軟管中。在1911年慕尼黑舉辦的首屆國際衛生保健展覽會上,可登可登牙膏榮獲了金質獎章。這項來自德累斯頓的發明不久就受到了全世界的歡迎。它實現了快速、深入的刷牙效果。因為有了它,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才能擁有健康的牙齒。
德國在醫學上的的另一大貢獻
威爾姆-康拉德倫琴.gif
發明人:
威廉•康拉德•倫琴
(Wilhelm Conrag R?ntgen)
發明時間:1895年
1895年,倫琴射線的發明者無意中發現了這一透視的奧秘。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物理學家威廉•康拉德•倫琴在實驗規定的范圍內發現了一種光線,根據當時的物理學認識水平在該范圍內這種光線是不應存在的。這種光線的特別之處在于它能夠穿透物質。于是,倫琴想利用它進入人體內部拍照。因為與軟組織相反,骨骼組織會吸收特別多的輻射,從而在透視照片上留下白色陰影。利用這一方法人們可以很容易地診斷出骨折等傷病。由于在世界范圍內其在醫學上的廣泛應用以及在民眾中引起的振奮,這一由威廉•康拉德•倫琴發現的X射線被命名為倫琴射線。
在這間昏暗的實驗室(1896)里,倫琴發現了X射線.jpg
▲在這間昏暗的實驗室(1896)里,倫琴發現了X射線
來源:牙醫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