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頜第一磨牙:
在白種人中,下頜第一磨牙主要為雙根—近中根和遠中根,但其中根管形態各異。根據Vertucci 的分類,下頜第一磨牙中 59%的近中根在根尖處為獨立的雙根管,28%為兩根管融合成單根管單根尖孔,12%為單根管,1%為三根管(8,9)(圖 11a,b)。在另一項研究中,下頜磨牙的近中中根管(MM)發生率在 1%至 7%之間變化(92-99)。三個近中根管可以是獨立的(92-95)或融合稱為兩個根管,在根尖有兩個根管口(96-99)。
此外,盡管很少見,一些作者報道了近中牙根四根管的病例(100,101)。當存在額外的近中根管時,其位于兩個主根管之間,根管口通常被髓室壁的牙本質投影覆蓋。這層牙本質與髓室底不同,因為其顏色較淺,與上頜磨牙的覆蓋 MB2 根管口的牙本質層類似。應在手術顯微鏡直視下使用超聲尖或長柄小球鉆仔細去除髓室底的牙本質帶,以尋找額外的根管口。
在歐洲人中,下頜第一磨牙的遠中根大約 70%為單根管。15%為雙根管融合為單根管,5%為兩個獨立的根管,8% 為單根管分為雙根管,2%為單根管分為雙根管并再次于根尖1/3融合為單根管(8)(圖12a-b)。
在一些文獻中也有遠中牙根三根管的報道。總體來說,病例中大約 30%的遠中牙根為兩個或兩個以上根管。下頜磨牙的開髓洞型預備應利于定位尋找第二個遠中根管口。需要仔細檢查根管口的對稱性、形狀、位置及髓室底發育融合溝;如果只發現了狹窄的圓的遠中根管口,需要懷疑是否存在另一個根管口。
異于雙根的下頜第一磨牙的解剖形態變異主要為存在一個額外的位于遠舌側【radix entomolaris(RE)】或近頰側【radix paramolaris(RP)】的牙根(圖 13)。在白種人和非洲人中發生這種牙根異常形態的概率不超過 5%,然而在黃種人中(比如中國人、因紐特人、印第安人)遠舌根發生率在 5%至超過 30%之間。位于頰側的近頰根罕見,發生率低于 0.5%(。遠舌根的外形大小可從小圓錐形變化至正常長度和根管的“成熟的”牙根。
一般來說,遠舌根比遠頰根和近中根小,可能獨立于或部分融合于其他牙根。臨床治療過程中,當懷疑存在額外的牙根時,需要根據準確的放射學診斷、臨床檢查、開髓洞型預備進行判斷。在術前的放射片中,若遠中根輪廓或根管的視野或外形不清楚,可能表明存在“隱藏的”牙根。在近中或遠中成 30 度角的方向上拍攝第二張放射片,通常可以顯示遠舌根的輪廓。
使用牙周探針對牙冠或牙頸部形態進行臨床檢查有助于發現額外的牙根。一個額外的牙尖(副磨牙結節,tuberculum paramolare)或明顯突出的遠頰或遠舌小葉,伴有頸部的突出,可能表明存在額外的牙根。遠舌根的根管口位于主要的遠中根管的近舌側,因此開髓洞型需要預備成矩形或梯形。使用牙髓探針仔細檢查髓室底的暗色的發育溝,可以精確的定位遠舌根根管口。
使用手術顯微鏡是非常有幫助的,特別是在那些根管口被鈣化物覆蓋的病例中,這些鈣化物可以使用超聲尖或長柄小球鉆輕松去除(圖 14a-d)。
下頜第二磨牙:
在一項包含了 149例下頜第二磨牙的研究中,Manning 發現 76%的下頜第二磨牙為雙根,22%為單根,2%為三根。在另一項 Vertucci 報道的包含了 100 例下頜第二磨牙的研究中,近中根中,單根管為 27%,雙根管融合為單根管為 38%,兩個獨立的根管為 35%。遠中根中,Vertucci發現 92%為單根管,兩根管融合為單根管為 3%,兩個獨立的根管為 5%)。Beatty 和 Krell 報道了一例下頜第二磨牙遠中根三根管的病例。下頜第二磨牙單根與雙根的根管結構可能相同,或也都可能為 C 型根管系統,其以獨立的根管間存在弧形或網狀峽區為特征。C 型牙根和根管系統的形成可能與牙根頰側或舌側表面的 Hertwig 上皮根未融合或不完全融合相關。白種人中 C 型根管的發生率在2.7%~7.6%;
但是,在其他的種族中,C 型根管的發生率可能會明顯的升高,如在中國人中,發生率可能高至 31.5%。C 型根管也可能存在多種變異形態。Fan 等人,使用顯微 CT 檢查了 58 例下頜第二磨牙的 C 型根管結構,掃描范圍從髓室至根尖,間隔0.5mm。
根據不同層面根管截面的形狀,C 型根管被分為如下 5 類:
C1:根管橫截面形態為連續不間斷的 C 型;
C2:C 型根管輪廓中斷呈分號狀;
C3:根管數目為 2 或 3 個,其中存在峽部連接;
C4:根管截面為圓形或橢圓形;
C5:截面未觀察到管腔形態。
大部分 C 型根管系統在根管口處為連續的 C 型結構;但是,沿著牙齒牙根方向,橫截面形狀可能是 C1,C2 或 C3 的任一種。C4 和 C5 幾乎只能在根尖附近的橫截面見到(圖 15a-c)。C 型根管的下頜磨牙在清理、預備成型及充填方面都存在挑戰,特別是,當髓室底發現C 型根管口時,不能確定根管在到達牙根根尖 1/3 時是否是連續的。在定位 C 型根管系統主根管分叉為兩根管或三根管的部位及識別根管間的峽部時,手術顯微鏡是很有幫助的(圖16a-b)。C 型根管沖洗時應盡量使用超聲銼活化沖洗液。
事實上,在根管充填前進行 1 分鐘的超聲蕩洗可以增加根管及峽部的清潔程度。應使用熱牙膠垂直加壓技術充填C 型根管,特別是在這些困難的錯綜復雜的根管系統中,也能完成三維的根管充填(圖 17a、b)。
來源;譯者:趙申 北海道大學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