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黏膜或齦瓣手術復位后需進行縫合,以達到使黏膜、齦瓣位置固定的目的。縫合的方法有多種,包括間斷縫合、懸吊縫合、褥式縫合、錨式縫合等,其中懸吊縫合法和牙間間斷縫合是在翻瓣術中最常用的縫合方法。 口內縫合應選用小針細線。 1.縫針 牙齦黏膜的縫合常用彎圓針、三角針。 2.持針器 選擇不同長短、大小的喙和柄的持針器。 3.線剪 用于口腔內牙周手術可選用體積較小的鈍頭剪。常用眼科剪。 4.縫線 牙周手術縫線常選用黑色絲線,在口腔狹窄的視野范圍內易于辨別,對口腔黏膜沒有刺激,并且有一定的張力和強度,不易拉斷,便于操作。縫線長度應適當,通常約為持針器長度的一半為宜。 1.打結 牙周手術縫合多用器械打結,外科結較適用,不易松解或滑脫。 2.拆線 通常在縫合后5~7日拆線。也可根據手術后愈合速度、創緣范圍、深度、創口緊張程度、美容因素等具體情況考慮決定,可以一次拆完,亦可間斷拆除。 口內縫合方法的類型較多,應根據有利于組織愈合和使牙齦緊貼牙根和牙槽骨面的要求,選擇合適的縫合方法。 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縫合方法: 1. 牙間間斷縫合 牙間間斷縫合是在牙齒鄰間隙處,將頰、舌側齦乳頭瓣直接拉攏縫合,適用于唇、舌兩側齦瓣的張力相當、高度一致時。可采用直接環行間斷縫合,也可采用8字形間斷縫合。間斷縫合也可用于縫合齦瓣的縱行切口。 (1)直接環行間斷縫合:它的操作方法是將兩側相鄰創面的邊緣吻合拉攏,縫針先從牙齦游離端進入,再穿過較為固定的另一端,把兩端齦瓣的位置對準后打結固定,創面應接觸良好,保持平展。縫針進入齦瓣組織時,離到兩側創口的距離應該相等。拉攏動作要輕柔,否則易將齦組織撕裂。 (2)8字形間斷縫合:它適用于頰、舌側齦組織張力較大,高度不一致,縫針不可能同時穿過兩側齦瓣的情況。它的操作方法是將縫針在頰、舌側分別兩次從齦組織表面向內側進針,在鄰面形成交叉,在原位打結。縫線在鄰面牙間隙組織內形成8字形環繞,使頰-舌兩側齦瓣均向牙根面緊貼復位固定。 (1)(2) 直接環行間斷縫合; (3)(4) 8字形間斷縫合 2. 懸吊縫合 懸吊縫合是利用術區的牙齒來懸吊固定齦瓣,而不是將頰舌側齦瓣簡單地拉攏縫合,尤其適用于頰、舌兩側齦瓣高度不一致時,使每側齦瓣分別紅所復位的水平緊密地貼合于牙與骨面,不易發生松脫或過大張力。包括: (1)單個牙的雙乳頭懸吊縫合:利用手術牙來固定其近中和遠中兩個齦乳頭,可用于單側翻瓣或雙側翻瓣時。它的操作方法是先從瓣的近中乳頭外表面進針,縫線環繞牙齒,到達同側齦瓣的遠中,再從遠中齦乳頭的外表面進針,返回近中乳頭處,打結,將單側瓣的雙乳頭懸吊在牙上。 (2)連續懸吊縫合:又分為單側和雙側連續懸吊縫合。當手術區涉及多個牙,且頰舌兩側的齦瓣復位高度不一致時,可用單側連續懸吊縫合法;頰舌側齦瓣高度一致,則可用雙側連續懸吊縫合法,此時應該注意應該在兩端的鄰牙上環繞一圈,以加強固定頰舌側齦瓣的作用。 單側翻瓣時的雙乳頭懸吊縫合 錨式縫合 縫合后檢查:縫合完畢后,應仔細檢查齦瓣是否密貼骨面、齦緣有無卷曲、骨面是否均已覆蓋、張力是否適中。若牙齦發白則表示張力過大。在輕輕壓迫齦瓣片刻后檢查創口有無滲血。 (1)打結收緊時,兩手用力點和結扎點三點應在一條直線上;如果三點連線成一定的夾角,在用力拉緊時,易使結扎點撕脫或線頭脫落。在收緊線結時,兩手用力要均勻,如果一手緊一手松,則易成滑結而滑脫。 (2)無論用何種方法打結,相鄰兩個單結的方向必須相反,即兩手應交叉,否則易打成滑結而松動。 (3)打結時,必須順著線的穿行方向用力拉緊,否則極易折斷結扎線。 (4)深部打結時,因空間狹小而使兩手難以同時靠近結扎處,此時可以在打結后以一手拉住線的一端,另一線端可用另外一只手的示指在近結扣處反向推移,均勻用力收緊結扣。遇張力較大的組織結扎時,往往在打第二結時第一結扣已松開,此時可在收緊第一結扣以后,助手用一把無齒鑷夾住結扣,待收緊第二結扣時再移除鑷子。 (5)打結的位置不應在創口上。打好第一個結后,應將兩根線頭引向一側,再打第二個結,以免松脫。
來源:中華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