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菌斑、牙石的檢查
操作程序:
(1)用目測的方法記錄菌斑、軟垢、牙石、牙面著色的量,可用+、++、+++來加以表示。
(2)可用菌斑顯示劑輔助檢查菌斑量。
(3)根據需要和條件,可采用不同的菌斑指數等較為客觀的量化指標來描述菌斑的量。
(4)有條件者可利用顯微鏡觀察齦下菌斑中細菌的構成。
2、局部促進因素的檢查
檢查有無不良的義齒或固定冠、橋,有無鄰面充填體的懸突,或不良的正畸矯治器,修復材料的表面是否光潔,有無錯殆、不良習慣、食物嵌塞、解剖異常等(如畸形舌側溝、附著齦過窄、系帶附著異常等)。
3、牙齦炎癥狀況
操作程序:
(1)檢查牙齦色澤、形態和質地的變化,用文字描述。
(2)用指數記分法如牙齦指數(GI)、齦溝出血指數(SBI)等量化指標來記錄牙齦的炎癥程度。
(3)用探診后牙齦有無出血表示牙齦有無炎癥,用鈍頭牙周探針的尖端,置于齦緣下約1 mm,輕輕沿齦緣滑動后觀察片刻有無出血。若出血,則記錄為陽性。
4、牙周探診
概述:
牙周探診是對牙周炎患者的最基本檢查技術之一。同一患者各個牙齒的牙周炎病情不同,同一患牙上的各個位點的牙周袋深度亦可不同,通過全口牙周探診可以較準確地了解病情。在探測袋深度時,還可通過BOP了解袋內壁的炎癥程度、齦下牙石的多少等。原則上應對每位患者篩查其有無牙周炎,可重點探診牙齒鄰面,有無牙周袋和探診后出血;牙周專科檢查時,應對每個牙的多個位點進行探查。
操作方法:
(1)應使用鈍頭帶刻度的牙周探針。
(2)探針須與牙長軸平行,探針的尖端緊貼牙面,探入袋底后記錄從袋底到齦緣的距離(mm),即探診深度。探鄰面時探針緊靠接觸區,尖端可略向鄰面中央傾斜。
(3)探查同一牙面較寬的牙周袋時,應提插式移動,以探明不同深度的牙周袋狀況。
(4)探診時支點要放穩,用力不可過大,力量掌握在20~25g。
(5)探測牙周附著水平時,必須要找準釉牙骨質界位置,才能測量準確。記錄袋底到釉牙骨質界的距離,即為附著喪失程度;若該牙有牙齦退縮,則附著喪失程度是只指牙齦退縮的毫米數加上袋底到齦緣的距離。
(6)探診后應記錄是否出血,即BOP陽性與否。
注意事項:
(1)在牙齦急性炎癥期,患牙的探診深度會大于實際的袋深,應在急性期過后,重新探查,獲得真實的探診深度。
(2)對于牙齦炎癥較重且伴有全身疾病如風濕性心臟病等,在做全口牙周探診前,應視需要服用抗生素。
(3)多根牙應探查根分叉處有無牙周袋。
5、牙松動度測定
操作方法:
(1)用牙科鑷夾住前牙的切緣,做唇舌或近遠中方向搖動,按1度、2度、3度記錄動度;查后牙時,閉合鑷子,將其尖端抵住面窩,向頰舌或近遠中方向搖動,記錄動度。
(2)若有根尖周圍或牙周組織的急性炎癥時,松動度會加大,應在消炎后再次檢查,取得準確的記錄。
(3)檢查牙松動的同時,應檢查有無牙傾斜或移位。
6、(牙合)與咬合功能的檢查
操作方法:
(1)患者端坐,雙眼正視前方,視線與地面平行。
(2)教會患者做各種咬合運動,且需重復多次,以保證檢查的準確性。
(3)按順序逐次檢查(牙合)、(牙合)位、早接觸、(牙合)干擾等(參見“口腔修復”)。
7、食物嵌塞的檢查
操作方法:
(1)檢查殆面及邊緣嵴的磨損情況,如發育溝是否存在,邊緣嵴有無變平,(牙合)面是否已經磨平,頰舌徑寬度如何等。
(2)鄰面接觸區情況,如接觸區有無增寬,頰舌側外展隙的寬度是否變小,鄰面接觸區是否已松離,或有鄰面齲存在等。
(3)對(牙合)牙有無充填式牙尖或尖銳邊緣嵴存在。
(4)牙列是否整齊,有無牙松動、移位、缺牙等情況。
(5)牙鄰接區是否緊密,可用牙線通過鄰接區時受阻情況來確定。
8、根分叉病變的檢查
根分叉病變是指牙周炎發展到較重的程度后,病變累及多根牙的根分叉區,它可發生于任何類型的牙周炎。下頜第一磨牙患病率最高,上頜雙尖牙患病率最低。發生率隨年齡增大而上升。
操作方法:
用普通的彎探針或專門設計的Nabers探針探查多根牙的分叉區。檢查上頜磨牙時,先探查頰側中央處的根分叉區,再從腭側分別探查近中和遠中的根分叉區,但有的會有變異,需從頰側探入;檢查下頜磨牙時,從頰側和舌側中央處分別探查根分叉區。探查的內容應包括:探針能否水平方向探入分叉區,水平探入的深度,分叉的大小,有無釉質突起,根柱的長度,根分叉區是否有牙齦覆蓋,注意檢查根分叉區是否暴露。
牙周袋和骨吸收波及根分叉區,可從臨床上探查到。主要根據探診和X線片來判斷病變的程度。Glickman將其分為四度,此分類法有利于指導治療和判斷預后。
Ⅰ度:從牙周袋內已能探到根分叉的外形,但尚不能水平探入分叉內,在X線片上看不到分叉區牙槽骨的吸收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Ⅱ度:分叉區骨吸收僅限于頰側或舌側,或頰舌側均有吸收但尚未與對側相通,根分叉區內尚有部分牙槽骨和牙周膜存在。臨床探查時探針可從水平方向部分地進入分叉區內,但與對側不相通,X線片一般僅顯示分叉區的牙周膜增寬,或骨質密度有小范圍的降低。
Ⅲ度:根分叉區的牙槽骨全部吸收,形成“貫通性”病變,探針能水平通過分叉區,但它仍被牙周袋軟組織覆蓋而未直接暴露于口腔。下頜磨牙的Ⅲ度病變在X線片上可見完全的透影區,但有時會因牙根靠近或外斜線的重疊而使病變不明顯。
Ⅳ度:根間骨隔完全破壞,且牙齦退縮而使病變的根分叉區完全暴露于口腔。X線片所見與Ⅲ度病變相似。
來源:BANCA 邦卡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