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大咖談GBT |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除“菌”去“膜”
菌斑是牙周炎癥性疾病的始動因子,近年來,以菌斑控制為導向的牙周治療(Guided Biofilm Therapy, GBT)理念日益受到國內外專家和同行的關注。作為始動因子,牙菌斑在牙周病的發生、發展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對菌斑進行持久地、有效地控制也是牙周組織健康穩定的基礎,是預防和治療牙周疾病的必要措施,更是種植、修復、正畸等操作和治療開展的前提。對牙菌斑的有效控制不僅依賴于醫生實施精心的治療和維護,也同樣依賴于患者個人認真的清潔和護理。
牙石是標,菌斑是本
作為牙周病最為主要的局部刺激因素之一,牙石的量與牙周的炎癥呈正相關。在牙周治療的過程中,對牙石的清除一直是牙周醫生關注的重點。近半個世紀來,各種超聲和手工器械的發明和改良也一直圍繞著如何更高效、更徹底地清除牙面和根面的結石。但是,有些醫生誤認為牙周治療就是清理牙石,甚至采用“過度”刮治清除部分根面的牙骨質以達到徹底清創的目的,卻忽視了根面殘留的牙周病的罪魁禍首—牙菌斑。無論在潔治、刮治抑或翻瓣術時,無論通過何種方法,我們在清除牙結石的同時,也應對牙冠和牙根表面粘附的菌斑進行徹底的去除,改變牙周生態系的構成,為牙周組織的愈合提供良好環境。
機械為主,藥物為輔
牙周疾病的治療主要通過潔治、刮治、噴砂等機械方法清除病因因素,配合患者日常口腔清潔和定期牙周維護,防止菌斑的新生和疾病的復發。本課題組對2008年以來在我院接受牙周非手術治療的1萬余名慢性牙周炎患者 [1]和1千余名侵襲性牙周炎患者[2]長期療效進行了隨訪,發現兩組患者治療后平均探診深度分別降低0.65mm和1.34mm,證實了機械治療對于我國人群的有效性,但是對于一些牙周器械難以到達的部位和侵入牙周組織內部的微生物而言,機械治療可能難以完全奏效,而藥物治療對于取得更好的療效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本課題組路瑞芳醫師[3]和李熠博士的研究[4]對于侵襲性牙周炎和慢性牙周炎患者輔助全身應用阿莫西林+甲硝唑組患者治療后的平均探診深度的降低和附著水平的獲得顯著高于單純機械治療組,證實了重度牙周病患者牙周治療中輔助全身用藥的有效性。此外,對于不能很好掌握和實行良好菌斑控制或近期接受口腔手術的患者,使用藥物性含潄劑也可減少菌斑的形成。
治療重要,維護亦然
GBT以菌斑控制為導向的牙周治療不應局限在基礎治療階段,而是貫穿在牙周治療的各個階段,尤其是牙周維護治療期。有效地自我菌斑控制和規律的復診、復查是維持牙周治療長期療效的必要條件。國內外諸多學者對患者依從性對牙周治療的療效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發現在各類牙周病患者中依從性良好的患者較依從性不佳的患者牙周治療后的牙周臨床指標(PD和BI)和影像學指標(牙槽骨喪失)的改善程度更顯著,而失牙率(以及年化失牙率)更低。本課題組呂達博士基于牙周風險評估(periodontalrisk assessment, PRA)模型的研究也表明,依從性良好的患者牙周疾病的復發率顯著低于依從性不佳的患者[5-6]。本課題組對萬余名牙周炎患者的隨訪發現,依從性良好的患者牙周非手術治療的療效顯著優于依從性不佳的患者,多因素回歸分析表明患者的依從性是影響療效最重要的因素[3]。在維護期運用GBT以菌斑控制為導向的牙周治療方案,通過“甘氨酸噴砂+無痛超聲”的微創治療組合,可極大程度提高患者舒適度,提升患者依從性,長期鞏固治療效果。
此外,為提高醫生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治療體驗,近年來也有學者嘗試使用噴砂的方法清除維護期患者齦上及齦下的菌斑微生物。本課題組趙亦兵醫師也曾嘗試使用65μm甘氨酸顆粒噴砂(Air-Flow®,EMS)拋光和超聲潔治拋光對維護期患者進行牙周維護治療的菌斑控制情況進行對比,臨床指標評價[7]和齦下微生物檢測[8]結果表明噴砂拋光可以達到與超聲潔治拋光相同的臨床效果,且患者的舒適度更高,醫生操作時間也更短。
北醫新研究 | 甘氨酸噴砂對維護期牙周炎患者齦下微生物影響初探
喜報!北大口腔醫院“甘氨酸噴砂”研究項目榮獲中華醫學會優秀論文!
GBT以菌斑控制為導向的牙周治療理念要求醫生清楚的理解牙周疾病病因學的本質,高度重視菌斑在牙周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通過機械方法徹底清除菌斑,必要時輔以藥物治療,并對患者進行耐心細致的口腔衛生指導,幫助其持久、有效地進行自我清潔,結合定期的牙周維護治療,防止菌斑繼續形成,從而達到防止疾病復發、維持長期治療效果和牙周健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Jiao J, Shi D, Cao Z Q, et al. Effectiveness of non-surgical periodontaltherapy in a large Chinese population with chronic periodontitis[J]. Journal ofClinical Periodontology, 2016, 44(1).
[2]牙周炎非手術治療的長期療效及其影響因素[學位論文] 焦劍 2017 北京大學:牙周病學.
[3]路瑞芳, 徐莉, 馮向輝,等. 侵襲性牙周炎基礎治療中不同時機口服抗生素的短期療效觀察[J]. 中華口腔醫學雜志, 2012, 47(11):666-670.
[4]李熠,徐莉, 路瑞芳,等. 不同時機口服抗菌藥物輔助機械治療重度慢性牙周炎的臨床療效[J]. 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醫學版, 2015,47(1):27-31.
[5]呂達,孟煥新, 徐莉,等. 侵襲性牙周炎患者治療后失牙的預測模型[J]. 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醫學版, 2013,45(3):480-483.
[6]Lü D, Meng H, Xu L, et al. New Attempts to Modify Periodontal Risk Assessmentfor Gener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A Retrospective Study[J]. Journal ofPeriodontology, 2013, 84(11):1536-45.
[7]趙亦兵,和璐,孟煥新.甘氨酸顆粒噴砂拋光對牙周炎患者維護治療的療效觀察[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5,(9):544-547.
[8]趙亦兵,靳東思奇,和璐, 等.甘氨酸顆粒噴砂拋光對維護期牙周炎患者齦下微生物影響的初探[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7,(7):410-414.
來源:口腔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