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了解一下牙齒的解剖形態吧
為了更正確地進行測量
之前的內容講解了如何正確檢查牙周袋的要點,指出了要點。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牙齒的形態和根分叉病變等知識吧。這樣可以更準確地掌握牙齒的狀態。
理解了這些內容后,應該就能夠對治療和愈后進行預測了。
一、 了解牙根的形態
每顆牙齒的解剖學形態都有其特征。
有時解剖學形態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牙周病的發展和愈后,這在臨床上也是非常常見的吧。
我們作為口腔衛生士,有必要在把握牙齒形態的基礎,再進行牙周病的治療。
牙根形態成為局部性風險因素的病例
初期治療后左上4的近中有牙槽骨吸收三角區的凹凸,目前堅持進行維護的狀態下牙周袋深度仍有6mm。菌斑控制做得很好,牙齦組織緊繃健康,沒有出血現象。
二、 找出斜切痕
斜切痕在上頜側切牙的發生率高達50%,在日常臨床上也絕非少見現象。
沿著斜切痕往下有可能存在牙周袋,所以要用步行式探診法進行正確的檢測。
這個斜切痕如果僅留在牙釉質上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但是如果已經到達很面,則會有患牙周病的風險。而且,無論到達了跟面的哪個位置,發展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
由于一旦惡化,便很難治愈,所以當發現斜切痕的時候,即使牙周袋還很淺,也要將風險告訴患者,在進行預防的同時,進行診查是也要格外注意。
牙冠部的斜切痕在以前進行過樹脂充填,然而牙周袋太深診斷出難以保存后進行了拔牙,拔牙處可以看到很深的槽。
三、 牙槽骨吸收三角區是怎樣的呢?
牙槽骨吸收三角區是根形態中常被診斷出的一種形態。
牙槽骨吸收三角區的好發部位是上頜4號牙的近中,下頜2號的遠中,上下頜磨牙的近遠中。除此之外的牙齒也經常被診斷出牙槽骨吸收三角區。
即使不是多發部位,也要記得檢查多根牙是否出現牙槽骨吸收三角區。
牙槽骨吸收三角區在這樣部位就有
通過CT觀察牙齦的內部,可以看到有凹洞,這就是牙槽骨吸收三角區。
牙槽骨吸收三角區的常見部位
在確認牙槽骨吸收三角區時,不僅需要將探針垂直方向插入,也要在斜方向、水平方向插入移動,確認根部凹洞的情況。
來源;醫涯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