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患者信息
1.基本信息:女性,24歲2月,主訴上前牙及上唇不美觀(圖1)。因美觀問題不愿使用上頜固定矯治器。
2.檢查:凸面型、骨性II類,安氏II類1分類錯合畸形。面型正中對稱,下面高略高,頦部后縮,唇肌略緊張。無顳下頜關節癥狀,下頜運動正常,無偏斜。上下頜中線與面中線相一致,所有恒牙存在,口腔衛生可,牙周情況可。患者健康,無系統性疾病,無牙科創傷史及不良習慣,懷疑遺傳因素導致錯合畸形。
3.測量分析:治療前記錄提示該患者左右磨牙與尖牙為安氏II類關系,上頜牙弓重度擁擠,下頜牙弓輕度擁擠,深Spee曲線。6.3mm深覆蓋,80%深覆合。牙齒無齲,無第三磨牙。
頭側分析提示為骨性安氏II類(ANB,8.4°;Wits,3.6mm),高角(SN-MP,44.9°),上頜切牙略舌傾(U1-SN,96.2°),下頜切牙略舌傾(IMPA,88。3°)(圖2;表)
二、治療目標及計劃
1.目標:在未使用上頜唇側固定矯治器的情況下,達到正常的覆合覆蓋,緩解雙頜牙弓擁擠狀態,整平Spee曲線,改善患者側貌。
2.治療計劃:在TAD輔助下,盡可能減少支抗丟失,遠移牙列。患者希望內收上唇,因此拔除上頜第一前磨牙,為了掩飾骨性II類,不拔除下頜第二前磨牙。
三、治療方案
患者拒絕使用上頜固定矯治器及一切手術方案,最終決定拔除上頜上頜第一前磨牙,使用雙J鉤,及TAD輔助平移。
四、治療進展
1.拔除上頜第一前磨牙;
2.由于患者有較高的美學要求,且無法忍受拔牙后缺牙情況,在上頜尖牙遠中使用橋體修復,使用雙J鉤提供上頜前牙矯治力,早期舌側矯治時使用墊片替代網架,為使力通過阻抗中心,前牙臂鉤距墊片約20mm。后臂鉤從尖牙冠舌側延長,該裝置結合橡皮鏈圈或超彈絲用以關閉間隙,后側鉤也可以結合II類牽進行轉矩控制。該病例中為了減小上頜后牙伸長,患者必要時僅在夜間佩戴II類牽。使用Transbond粘接劑粘接舌側裝置。于腭部植入3枚TAD(2枚直徑1.6mm長8mm;腭中縫處1枚直徑1.6mm長7mm),使用鏈圈連接(每側提供200g力關閉間隙,每側60g力壓低)。(圖3)從生物力學角度,鉤子的位置能改變力與阻抗中心的關系從而決定牙齒是內收還是壓低。舌側內收時,上頜左后種植釘脫落,因此在左上頜第二前磨牙與第一磨牙間植入TAD(直徑1.6mm長8mm)。6月后,前牙內收效果顯著,尖牙及第二前磨牙間僅存在1-1.5mm空間。此時患者滿意治療效果,同意使用固定矯治器進行軸向控制及控根。雙頜牙弓使用0.022×0.028-in陶瓷托槽,排齊后使用0.018×0.025-in不銹鋼絲維持上頜牙弓關閉間隙,此時患者要求上唇更加內收,因此將上頜切牙適當舌傾。(圖3)
3.下頜牙弓在排齊階段在切牙使用部分0.016銅鎳鈦絲。全牙弓使用0.016×0.022不銹鋼絲,對下切牙通過阻抗中心施加唇側壓低力,此外加切牙的唇側根轉矩。施加約60g切牙壓低力,激活磨牙冠遠中20°傾斜。為防止下頜磨牙伸長,磨牙牙根施加頰向轉矩。此后使用0.016×0.022鎳鈦弓絲。在結束階段,上頜牙弓有輕微Spee曲線曲度,下頜牙弓有輕微反Spee曲線弧度,使用0.018×0.025不銹鋼絲。為達到理想的覆合覆蓋,下切牙牙列近中降低,最后Spee曲線整平。
4.治療階段為18月,為達到更好的美學效果,建議后期行頦成形術。治療后上下頜使用Essix保持器。在1,3,6月后復診。
該患者在6顆上前牙區使用雙J鉤片段弓,水平臂均用0.028-in不銹鋼絲制成,作用力在臂的最末端,力的模擬見圖4。使用該方法能夠模擬正畸時受到的力。文獻表明,TAD深度8mm為佳,前牙阻抗中心由牙齒移動模式決定水平臂的末端而決定。圖4顯示了6顆前牙在內收4mm后牙周膜的應力分布。當力的延長線通過6顆牙的阻抗中心是,牙齒整體移動且壓低0.5mm,當其處于阻抗中心冠方時,前牙舌傾,當其處于根方時,根舌向移動。(圖5)
五、治療結果
治療后數據提示治療目標達成。面相結果提示微笑及側貌得到改善(圖6)。達到了安氏I類尖牙關系和安氏II類磨牙關系,形成尖牙保護合。牙齒中線無偏斜,達到理想的覆合覆蓋,Spee曲線得到整平。
治療后全景片提示間隙得到關閉,除了左下頜第一前磨牙外牙根平行度可,無明顯骨及牙根吸收。(圖7)
治療后頭側數據提示:無明顯骨性變化(上頜SNA82.1°,下頜SNB74.9°),上頜前牙得到內收,略舌傾,頦部前后位置無明顯改變,仍未凸面型(圖8,表)。將治療前后圖像重疊后結果如(圖8及圖9),24月后隨訪結果見圖10.
六、結論
雙J鉤內收法是一種符合美學要求,有效且簡單的關閉拔牙后間隙選擇。其使用了單一作用點的力,因此能夠有效控制力的大小和方向,且容易避免不必要的牙齒移動。由于其能在不同垂直維度上簡單內收上頜前牙,其在患者不愿意使用傳統固定矯治器的情況下可作為替代選擇。
來源:浙一口腔正畸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