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高師傅微信 醫健行業盡掌握—
醫療健康行業最有價值微號“高端私人醫生服務”:kgn091(點上面藍字關注),專注私人醫生、健康管理、醫療健康、國際醫療、移動醫療、醫養地產、社區醫療服務行業。醫生、醫健行業投資人及業內人士請關注并加入高端人脈圈。
索取《2015中國在線醫療行業研究報告》,請在對話框內回復“2015報告”
公開以多點執業的形式去外院兼職,豈不是擺明與院領導對著干?
今年1月12日,國家衛計委等五部門聯合發文,規定符合條件的醫師,經第一執業醫療機構同意后,可以多點執業。3月9日,廣東省衛計委聯合多部門也印發相關通知稱,醫師多點執業無須經過第一執業機構審核同意,只需事先采用書面報備的形式“打個招呼”便可。
一系列促進醫師多點執業的政策出臺后,與多點執業有著切身利益的醫生們,卻仍對該政策保持觀望的態度。佛山將近1.5萬名執業醫師當中,目前只有不到700名報備多點執業。
業內人士表示,多點執業在佛山遇冷,主要原因是優質的醫生資源基本都附屬于公立醫院,雖然有明文規定醫生多點執業無須所在醫院的同意,但在醫生成為真正“自由人”之前,多點執業仍只是一項“看上去很美”的政策。
現狀 佛山醫師登記多點執業僅4.2%
今年3月份,廣東2015版的醫師多點執業“新政”對多點執業的限制進一步松綁,執業點從原來的3個變為了不受限制,而且醫師想去其他醫院坐診,只需向所在醫院打聲招呼報備即可,無須獲得所在醫院的同意。可是今年4月1日至今8月18日,佛山報備多點執業的醫師人數只有99人,并沒有因為“新政”而出現猛增。
“其實醫師多點執業在佛山一直都沒有熱起來。”佛山市衛計局的相關負責人說,廣東于2009年就開始試點醫師多點執業,之后推出的醫師多點執業試點辦法2012版明確規定,醫師申請多點執業,需要所在醫院同意。但是,其他與多點執業相關的限制近年來一直都在松綁,比如需要副高以上的職稱改為中級職稱,甚至允許港澳臺的執業醫師到廣東多點執業。然而,截至2014年底,佛山全市只有532名執業醫師辦理登記多點執業,其中大部分是到跟第一執業醫院簽訂托管、合作協議的醫院執業。換言之,其中大部分多點執業的醫師去了跟所在醫院有利益掛鉤的合作醫院兼職。
然而,基層醫院和民營醫院對醫師人才的需求非常大,所以在基層醫院和民營的院長們看來,醫師多點執業的開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他們吸引大醫院的高級醫師人才來開診。然而事與愿違,據佛山某民營醫院的院長了解,目前佛山沒有公立大醫院的醫生到民營醫院多點執業。某些專家到民營醫院坐診,也是以特約或者技術指導的名義,即俗稱的“走穴”。佛山衛計局提供的數據也顯示,今年4月1日至今8月18日,佛山市申報醫師多點執業的99名醫師當中,只有一名是來自市直的大醫院,其他的均是來自各區的醫院。
佛山衛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佛山全市執業(助理)醫師14944人,比2013年同期增加594人。照此推算,佛山目前等級在冊的執業醫師應該有1.5萬多名,但登記了多點執業的只有630多名,占了所有執業醫師的4.2%。
探因 醫生的第一執業醫院不肯放人?
來自佛山某三甲醫院口腔中心的主任醫師坦言,她在外院多點執業賺的錢是所在醫院工資的幾倍。既然在外院多點執業能賺到錢,而且基層醫院和民營醫院對醫師人才都有極大的需求。為何目前佛山報備多點執業的醫師仍是極少數?
“主要是院領導不肯放人出去。”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的一位不愿具名的主任醫師說,類似他這種級別的醫生,往往都有自己的患者群。一旦去了外院坐診,勢必會帶走一部分患者到外院去。所以,雖然醫院沒有明文禁止醫師多點執業,按照目前的政策,醫院也無權禁止醫師多點執業,但基本上每家公立醫院的院領導,都會告誡本院的醫師不要到與本院無關的外院多點執業,尤其是高職稱的專家,醫院盯得更緊。
因此,就算有些醫師動了心思,想到外院賺些外快,也只能暗中以“走穴”的形式出去。“公開以多點執業的形式去外院兼職,豈不是擺明與院領導對著干?”上述不愿具名的主任醫師說。
雖然國家和省的政策現在都沒有要求副高以上職稱的醫師方可多點執業。但是,對于公立醫院等體制內的擁有中級職稱的年輕醫師而言,雖然申請多點執業無需第一執業醫院同意,只需知會備案便可,但他們仍然擔心影響到本人在醫院的晉升、績效考核等。因此,在院領導不鼓勵和不支持的情況下,年輕醫師基本上都不敢到外院多點執業。“除非是醫院公派的多點執業。”
“醫師的精力始終是有限的,如果多點執業太多,很可能造成醫生的精力分散。”佛山市中醫院的一位管理人員坦言,多點執業多少都會對醫院的日常管理造成影響,部分病人流失,管理難度加大,尤其會影響到醫生在本院的工作狀態。因此,醫院一般都不支持本院的醫生多點執業。
建議 多個政策配套實施讓醫生成為“自由人”
“從患者和醫療資源的角度,肯定提倡多點執業,而現實中,一些專家的多點執業也是既成的事實,但目前這個政策仍叫好不叫座。”一位曾擔任過佛山市衛計局副局長的醫療界人士說,目前醫院的人事管理制度,醫生是依附醫院的,所有的關系都是醫院來幫醫生處理,包括醫生的醫療責任、人事、職稱、工資等等。所以,醫院的院長基本上都不可能同意本院的專家到外院多點執業。但是,多點執業是新趨勢,也是新一輪醫改啟動后大力提倡的政策。因此,該人士建議,成立一個第三方的機構來承擔和處理醫生的人事關系,比如將醫生的職稱和晉升等人事權從醫院剝離開來。讓醫生成為真正的“自由人”,才能促進醫師的多點執業。
此外,該人士認為多點執業不可能單途徑實施,需要醫療體系和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比如現在有兩種多點執業的方式推行得比較順利:一種是同一個醫療集團內的,比如佛山市一醫院托管南莊醫院后,派出本院的醫生到南莊醫院多種執業;另一種是公立醫院派出醫生到與其有合作關系的民營醫院坐診。
佛山市政協副主席、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原院長譚家駒則也認為,單個政策不能解決目前醫生多點執業遇冷的問題。他認為除了鼓勵醫生在工作之余開診所之外,還要設立區域的公共藥房,讓市民憑處方到藥房買藥,醫生在的醫院和診所只能收診治勞務費,真正做到“醫藥分開”,這樣公立醫院才愿意放醫生出去多點執業。但目前醫師的診金太低,因此還需先提高醫師的診金。
轉:醫生必粉 高端私人醫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