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頜尖牙在牙列的功能、穩定、美學上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阻生尖牙的發病率并不低,約1%到3%,阻生概率僅次于第三磨牙。Profit認為“每個錯位牙的牙根相比牙冠更靠近正常位置”,并且Scott提出阻生尖牙牙冠靠近唇側者,牙根與正常牙根弓形靠近,但阻生尖牙牙冠靠近腭側者,牙根與正常牙根弓形之間有一定距離,但沒有研究明確阻生尖牙牙根尖位置。如今,CBCT已經比較普及,下面這個研究通過CBCT對阻生尖牙牙根進行三維定位,來研究阻生尖牙的牙根究竟距正常萌出牙牙根弓形有多遠。
一、研究對象
對照組:21位尖牙未完全萌出但拍攝CBCT發現有正常萌出道的患者,平均年齡8.5±0.2歲(8.0-8.9 歲; 11女,10男)。
實驗組:拍攝CBCT發現尖牙阻生的患者,作為實驗組。一個患者若單側尖牙阻生,則阻生尖牙列入實驗組,對側正常尖牙作為對照組。根據每個阻生尖牙冠的位置又將實驗組分為唇側組,腭側組和中間組。若阻生尖牙的牙冠位于側切牙和第一前磨牙的牙冠直線連線上,則歸為中間組。唇側組一共27位患者(其中12人13個阻生尖牙,15人23個阻生尖牙),中間組一共17位患者(其中9人13個阻生尖牙,8人23個阻生尖牙),腭側組一共21位患者(9人13個阻生尖牙,12人23個阻生尖牙),患者平均年齡為13.1±2.6歲(8.9-19歲),34女,31男。
二、方法
通過CBCT來確定尖牙牙根的具體位置,以x,y,z三維坐標表示。我們定義在面中線上,鼻根點作為鼻額縫在額骨上的最前點,CBCT掃描儀與腭平面水平。我們用3個標志點(前鼻棘點,兩側腭大孔的中心點)來定位腭平面,將鼻根點坐標定為(0,0,0),以此確定上頜牙齒根尖點的x,y,z的坐標。由于上頜前磨牙和磨牙有2-3個牙根,因此將多個牙根的中心點作為根尖點。見Fig1.
為了測量根尖與牙根弓形的偏移程度,必須先確定牙根的平均位置。然后,測量每個牙根與弓形的距離,對于阻生尖牙,它的牙根平均位置為對側非阻生尖牙對稱得到,測量阻生尖牙的牙根與對稱而來的牙根位置之間的距離。
三、結果
1.每組的牙根弓形見Fig 2. 正常萌出的尖牙牙根基本分布在牙根弓形上,而阻生尖牙的牙根則偏離牙根弓形,每組牙根尖弓形曲線的多項式函數如下:
1. Normal group: y=0:2573+0.0192x2+4.0587x10 -5x4
2. Palatal group: y=0:3555+0.0322x2+4.9587x10-6x4
3. Middle group: y=0:3301+0.0312x2+6.3375x10-6x4
4. Labial group: y=0:6674+0.0209x2+2.6094x10-5x4
在正常組中,x,y的平均值分別為13.16±1.13和4.68±1.31,在尖牙阻生組中對側正常尖牙根尖的坐標x,y的平均值分別為13.87±2.07和5.17±1.82,兩組無明顯差異。
2.在尖牙阻生組,每顆牙與牙根弓形的平均距離見Table I. 對側正常尖牙與牙根弓形平均距離為2.221mm,阻生尖牙與牙根弓形平均距離為6.572mm,兩者之間有顯著性差異,在其他牙位中,側切牙最遠離根尖弓形。
3.每組尖牙x,y值以及與根尖弓形之間的距離見Table II。中間組與弓形間距離最遠,但在統計學上無顯著性差異。腭側組比其他組x值較大,y值較小,提示阻生尖牙根尖的位置接近第一前磨牙的根尖。
四、結論
阻生尖牙牙根位置與對側未阻生尖牙相比,遠離正常牙根弓形。阻生尖牙牙冠在腭側比在其他位置,其根尖更靠近第一前磨牙的根尖。
來源:GD Baby 浙一口腔正畸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