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入位點處理的目的
1、刮除肉芽組織,去除殘留在骨面上的骨膜等軟組織,避免纖維組織等軟組織隨種植體旋入預備的窩洞,影響骨結合。
2、提供一個將種植體骨內端涂層部分完全包裹的植入位點。植入位點是種植體粗糙涂層部分在骨組織內的最終位置,種植體頸部具有一定的寬度,與種植體長軸呈直角。而大多數缺牙后的牙槽嵴頂并非是一個平面,而是一個拱形,且形態不規則,有銳利骨緣或骨嵴,寬度甚至窄于種植體頸部直徑,不能將種植體頸部涂層部分完全包裹
這時我們不能以牙槽嵴最頂點最為植入位點,需處理植入位點的菲薄骨嵴,使其寬度盡可能大于種植體頸部直徑。這一做法在后牙尤為重要。而在前牙區需要保留牙槽嵴頂的高度,修整牙槽嵴需特別謹慎。如種植體粗糙涂層部分不能完全沒入骨組織則需要做引導骨再生技術。
二、植入位點測量法
管嵴距、竇嵴距是指下頜管距上壁或上頜竇底距牙槽嵴頂之間的距離,但在臨床實際設計中,管嵴距或竇嵴距的起點(最終植入位點)寬度要大于擬植入種植體頸部直徑,這樣才能將種植體頸部完全包裹在骨組織中。
三、植入位點的處理方法
所用工具主要有球鉆或超聲骨刀,其他工具與齒槽骨修整術的工具基本相同,由刮匙、咬骨鉗、小骨鑿等組成。手術中應注意咬骨鉗握持方式,便于更有效的施力。
具體處理方法如下:切開黏膜后,首先用刮匙去除植入位點骨面及周圍的軟組織,以免將纖維結締組織帶入窩洞影響種植體骨結合,并檢查骨面是否平整。如遇較小的骨尖或骨嵴,可用大球鉆平整,研磨時需用水冷卻。如遇較大的骨尖或骨嵴,可用咬骨鉗或者小骨鑿適當修整骨面使其平整,并保留骨屑,以備植入時使用。直至形成一個平整的植入位點
口腔黏膜的縫合
一、口腔黏膜常用縫合針
縫合用針按照針尖形態可分為圓針和角針。圓針常用于質地柔軟易穿透的組織。角針針頭鋒利有針刃,易于穿透堅韌的組織。
二、縫合用線
口腔黏膜縫線應具備的條件:①抗張強度大,柔韌性強,打結不易松脫;②表面平滑,容易穿透組織,不利細菌定植;③組織相容性好,炎癥反應輕微。
三、縫合目的與常用方法
縫合的目的:是為了將切開的軟組織創緣相互貼合并消除死腔,促進傷口的早期愈合,某些情況下也可起到止血與重建組織形態結構的作用。
縫合的原則:初期關閉創口,保證局部良好的血液循環,為組織愈合提供足夠的穩定空間。
口腔種植手術中常用的縫合方法可分間斷縫合和褥式縫合兩種。
四、縫合的注意事項
1、縫合前先用生理鹽水沖洗去除血凝塊,因為組織瓣內的血凝塊會妨礙血管形成,瓣的內側及鄰圈部分應與新鮮血液接觸
2、持針器應夾持縫針彎曲部稍前端的位置,以盡量減少縫針變形。
縫合前宜用生理鹽水將縫線充分濕潤,并及時用生理鹽水紗布擦凈縫線上的血痂,這樣可以提高縫線的潤滑度,便于在組織內穿行,減輕對組織的牽拉和撕扯損傷。
來源于北京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