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牙齒的痛苦并非人人都能想象,看著自己的喜歡吃的美食卻不能大快朵頤,戴上假牙又不能痛快咀嚼,吃進去的食物難以消化,吃的越來越少,營養逐漸缺乏,體質隨之下降,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接受著嚴重的考驗,受缺牙困擾的人群幸福指數因為小小的牙齒而降低,這并不是人們想要看到的情況。
小小的牙齒擔負著咀嚼、吞咽、語言交流、表情及呼吸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并與面部的美觀和人心理狀態有著密切的聯系。長久缺牙對身體危害很大,可能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甚至會加速人體的衰老。對岌岌可危的牙齒進行關懷,是關注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為長輩買了很多山珍海味,沒有牙齒的老人卻無福消受。長久以來,牙齒松動、脫落似乎是中老年人的“專利”,然而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提前加入“無齒”之輩的行列。據統計,我國老年人9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牙齒缺失,其中全口無牙者約占20%,但義齒修復率僅為18%,并且逐年呈年輕化發展。許多缺牙患者長期處于缺牙甚至無牙的狀況,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近年來,種植牙技術逐漸流行,也讓人產生了疑問:種植牙怎么種才能持久耐用?種植的過程會很非常疼痛嗎?種植后多久能夠正常使用牙齒?
種植牙并不是真的種上一顆或幾顆與天然牙一樣的牙齒,而是以種植材料埋植到牙槽骨內,再在其上做假牙的一種假牙修復方法。隨著材料學和生物工程學的發展,種植牙系統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感受。種植牙完成后,它會依靠自身牙根獨立存在,不會影響兩側的健康牙。
種植牙可以針對不同情況作個性化的設計,無異物感及不影響正常發音的一系列優越性。人工牙根深植于頜骨內,與頜骨內的骨細胞相結合,使其牢固地固定在頜骨內,能像正常牙齒一樣承受咀嚼力量,并具有極好的固位力,在功能和美觀上幾乎和自然牙一樣。做了種植牙后,可以盡情地吃、暢快地說、自信地笑。這就是所謂的從“根”上解決問題。
今年只有42歲的王先生是事業有成的中年人,但是一口“見不得世面”的牙齒讓他失去了幾分自信,由于沒有良好的保護和清潔牙齒及口腔的習慣,十幾年前就有了嚴重的牙周病,牙痛、牙根外露、牙齦腫痛、牙齦出血、口腔異味都在困擾著他,但他仍然認為牙疼不是什么大病,不需要積極治療,所以就一拖再拖,直達兩年前,牙齒疼痛難忍來就醫,已經出現了幾乎全部牙齒的齲齒和牙根吸收,無法再通過再造牙冠來保住牙齒了。無奈之下王先生拔掉了大部分牙齒,勉強用義齒飲食,但只要摘掉義齒,就瞬間像魔法般面容變老十幾歲,變成了老人的模樣,這讓他飽受身心折磨。
通過醫生的診療和介紹,王先生最終選擇了種植牙的方式,種植牙應該是他目前最佳的修復方式,植牙簡單的說就是把純鈦金屬的牙根植入到頜骨內,代替天然牙的牙根,等2~6月后,金屬牙根與頜骨發生完美的結合后,再在金屬牙根的上面制作假牙,從而恢復缺失牙的形態和功能。種植牙系統采用微創技術,3~4毫米微小切口,減少了腫痛和出血量,與傳統種植牙需要切開翻起牙合、拆線等相比,能將創傷程度降低到最小,大幅度縮短了種植牙時間,降低了感染率、種植位置準確、成功率高。胡那日蘇醫生為王先生種植了十余顆牙齒,幾個月過后,王先生終于可以不再面對美食垂涎欲滴無力咀嚼了,也可以面對同事朋友家人露出燦爛的微笑。
現代人們的消費水平大幅增強,但很多中老年人卻五福享受。臨床上很多剛過60歲的老人,下面的牙齒就全部脫落了。雖然配戴了活動假牙,但在吃飯時假牙會起伏跳動,食物難以咀嚼完全,就會覺得“食不香”。種植牙不僅可以讓老人更年輕,可能還可以增加咀嚼功能,保持身體健康。
據介紹,口腔健康的“8020”標準,即人在80歲時,仍然有20顆健康可用的功能牙,是形象的對牙齒健康的衡量,很多人覺得不可能達到“8020”標準,但其實通過日常良好的口腔保健習慣,這個標準完全可以達到。有的人覺得自己健康的牙齒已經少于20顆了,“8020”標準也就“望洋興嘆”了。其實,通過種植牙治療,牙齒照樣可以“重生”。80歲仍然可以享受高品質的晚年。
轉:口腔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