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kq520.com
一、種植體的分類
1、按照種植體材料分類
金屬類—— 純鈦(表面處理:酸處理+表面羧基磷灰石)
陶瓷類—— 氧化鋁、氧化鋯、高密度羥基磷灰石、氮化硅等
?復合種植材料—— 純鈦(內)+陶瓷(外)
2、按種植體的結構分類:
一段式—— 早期植體、小直徑的種植體體
二段式—— 植體 + 基臺( 螺絲固位,百康例外:插接式)
三段式—— 植體 +(八角基臺、平衡基臺)+ 基臺一體冠
二、種植體的基本構成
1、種植體+ 覆蓋螺絲
覆蓋螺絲:第一次手術,在種植體埋入牙槽骨后,暫時封閉,以防止軟硬組織長入。
2、愈合基臺
在第二次手術時暫時對接與種植體的頭端,促進形成美觀完整的牙齦袖口,又稱“粘膜擴展器”。
3、轉移桿
用于將口腔內的種植體頭端的形態和位置精確轉移到工作模型上的輔件。
4、替代體
可與轉移桿吻接,埋入工作模型。表達種植體頭端的形態和位置。
5、固位螺絲
聯接種植體(替代體)、基臺(基臺一體冠)。
6、成品基臺、角度基臺
連接替代體,技工室研磨,在它上面作義齒修復。、
7、basi、二次加工配件
連接替代體,個性化修復,可加工氧化鋯基臺、金屬基臺、氧化鋯基臺一體冠、金屬基臺一體冠
三、種植修復體的上下部結構概念
1、上部取模
指埋入機體組織的部分,指植入體或叫種植體。
2、下部取模
指種植體的基臺以及與之相連的修復體結構:冠、橋、支架等。
3、中部取模
指聯結上部結構與下部結構的輔件,如平衡基臺、八角基臺。
四、印模
1、開窗式取模
(使用開窗的托盤和帶有固定螺絲的轉移體制取的印模,叫做開窗式取模)
方法:先將轉移桿用固定螺絲固定到種植體上,試戴開窗的個別托盤,確定固定螺絲可以從開窗處穿出。然后將盛有硅橡膠印模材的托盤在口腔內就位,約4-5分鐘印模材凝固后,從開孔處擰松固定螺絲,使其完全脫位后將托盤從口腔內取出。轉移體連同固定螺絲一起隨印模帶出口腔外,然后在印模內安裝替代體,將替代體用固定螺絲固定在轉移桿上,打假牙齦,然后灌注石膏模型。開窗式印模精確度高,相對操作比較麻煩;而且在后牙區操作較困難。目前醫生95%以上使用開窗式印模。
2、非開窗式取模
方法:轉移桿帶有彈性結構,可直接以卡緊形式固定于種植體上,不需要固定螺絲固定;取印模時將盛有硅橡膠印模材料的封閉式托盤在口腔內直接就位,印模材料凝固后,直接將托盤從口腔內取出,轉移桿就被帶出口腔外,然后將替代體安一定方向以卡緊形式固定到印模材料內的轉移桿上,打假牙齦,然后灌注石膏模型。非開窗式取模,操作相對簡單,精度稍
五、制作人工牙齦、灌注工作模
1、人工牙齦的作用
人工牙齦能夠準確反映種植體頸部周圍牙齦組織的形態和位置。并可以從模型上反復取戴,有助于技師檢查修復體是否與替代體嚴密吻合,確定修復體頸部金屬圈的高度及邊緣的位置,以保證修復體邊緣位置的準確性,使其既美觀又有利于清潔,提高修復體的加工精度,同時為技師操作提供方便。
2、人工牙的制作過程
人工牙齦能夠準確反映種植體頸部周圍牙齦組織的形態和位置。并可以從模型上反復取戴,有助于技師檢查修復體是否與替代體嚴密吻合,確定修復體頸部金屬圈的高度及邊緣的位置,以保證修復體邊緣位置的準確性,使其既美觀又有利于清潔,提高修復體的加工精度,同時為技師操作提供方便。
(在轉移桿上安裝替代體后,在轉移桿與替代體的周圍注射人工牙齦)
(用刀片修正人工牙齦)
3、灌注工作模型
使用超硬石膏,嚴格控制水粉比例,真空攪拌。
?使用石膏振蕩器灌模。?
大約40分鐘后,分離印模與模型。
六、常用術語
1、抗旋轉—— H
2、非抗旋轉—— N
3、迷你—— M
4、常規—— R
5、寬頸—— W
七、常用的種植系統
1、韓國-奧齒泰:
GS=TS:?迷你(M)、?常規(R)
SS:?常規(R)、?寬頸(W)
2、韓國-DIO:
?迷你(M)、?常規(R)
3、韓國-登騰:
迷你(M)、?常規(R)
4、瑞士-ITI:
A--牙齦水平:?窄頸 ?常規(R)、?寬頸(W)
B--骨水平(士卓曼):?迷你(M)、?常規(R)
5、瑞典-諾貝爾:
迷你(M) ?常規(R) ?寬頸(W)
6、德國-安格佬斯:
只有一個型號基臺,通用
7、德國-賽弗:
?迷你(M) ?常規(R) ?寬頸(W)
8、美國-3I:
?迷你(M)、?常規(R)
9、美國-ZIMMER(杰美):
?迷你(M) ?常規(R) ?寬頸(W)
10、德國-BEGO:暫缺。
11、美國-百康:暫缺。
12、法國-安多健:暫缺。
13、國產百康特:同瑞士-ITI。
八、種植體基臺的多種加工方法
1、成品基臺(包括:角度基臺)
2、可鑄基臺:單顆選擇抗旋轉基臺,橋體旋轉非抗旋轉基臺。
3、氧化鋯基臺:basi+氧化鋯——抗旋轉
4、個性化金屬基臺——抗旋轉
5、金屬基臺一體冠——抗旋轉
6、氧化鋯基臺一體冠——抗旋轉
7、種植橋——非抗旋轉
8、種植桿卡——非抗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