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體周圍炎是出現在種植體周圍軟硬組織的炎癥,在臨床上常表現為牙齦或牙周粘膜充血、腫脹、溢膿;種植體周有較深的牙周袋或骨袋形成;種植體松動達到或超過1度;X線片顯示種植體頸部或體部周圍有透射影。
種植體周圍炎的預防
植得口腔專家介紹,種植體周圍炎是影響口腔種植修復成功率的關鍵因素,因而,預防種植體周圍炎的發生是十分必要的。根據我們的臨床經驗,做到以下幾點是預防種植體周圍炎的重要因素:
1、術前仔細詢問患者病史,吸煙過度者,應囑其戒煙,否則應慎重考慮是否種植。
2、糾正患者的偏側咀嚼習慣。
3、對有夜磨牙癥的患者,應作為種植的相對禁忌癥,必要時應讓患者睡覺時佩戴合墊,謹防種植體過載。
4、要求患者持續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狀態,對牙周炎患者應在于牙周醫生聯合治療的基礎上嚴格選擇種植的時機和適應癥。
5、除非有較強的臨床適應癥,后牙的種植修復應盡量避免即刻負重,特別避免過早負重。
6、定期潔治可以預防菌斑聚集,一般間隔3-4個月復查隨訪一次,使用碳纖維頭潔牙,預防種植體表面損傷。
7、發現種植體局部粘膜充血,牙齦腫脹時,應及時采取漸進式阻截支持療法,阻斷種植體周圍炎的發展。
種植體周圍炎的治療
專家介紹,種植體周圍炎目前無特效的治療方法,預防重于治療。基本原則:持之以恒地徹底去除菌斑,控制感染,消除種植體周袋,制止骨喪失,誘導骨再生。
1.初期治療
(1)去除病因:有菌斑、牙石沉積的種植體,周同黏膜探診出血陽性,無溢膿,探診深度≤4mm,應進行機械除菌斑治療。必須用塑料器械或與種植體同樣硬度的鈦刮治器。
(2)氯已定的應用:在探診出血陽性,探診深度4~5mm,有或無溢膿的種植體部位,除機械治療外,還應使用氯已定治療。
(3)抗生素治療:在探診出血陽性,探診深度≥6mm,有或無溢膿,并有X線片顯示骨吸收的種植體部位
2.手術治療
初期治療成功地控制住炎癥后,有些病例可進一步作手術治療。切除性手術使袋變淺,修整骨外形,清除種植體表面的菌斑牙石使之光潔;再生性手術,使種植體周圍的骨有再生。
來源:北京民康源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