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并發癥的病因
咬合問題是否會造成種植失敗?
許多臨床醫生發現,在種植失敗的病例中,咬合因素可能是造成其失敗的原因。盡管如此,仍然缺少證據證明咬合力會造成骨結合的喪失。目前研究證據表明,已經形成骨結合的種植體對過大的咬合力由足夠的抵抗力。
創傷性咬合,尤其是磨牙癥,被認為是種植治療的禁忌證。當考慮對磨牙癥患者采用種植治療修復時,應當認識到,對磨牙癥患者進行所有修復治療其失敗風險都會大大增加。真性磨牙癥是一個多因素來源的復雜疾并(也許),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如果患者能認識到這個事實,并愿意承擔牙齒修復治療可能失敗的風險,相比于其他任何形式的修復或重建性治療,種植修復缺失牙將不再是其禁忌證。
為什么總是崩瓷?
盡管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咬合力與骨結合失敗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但有理由認為咬合力對種植體支持的修復體的機械部件是極具危險性的。種植體支持的修復體缺牙牙周韌帶的支持,這常被認為是引起種植修復并發癥的致病因素之一,尤其是那些部件松動或折斷的并發癥。許多人認為種植體與骨界面之間“骨粘連”式的連接,可能通過種植體柱放大牙合力的傳導,而沒有天然牙列中牙周韌帶可正常提供的減震效應。這種減震效應的缺失被認為是種植體機械部件發生松動或折斷并發癥高風險的原因。
修復部件的失敗,尤其是種植體支持的修復體崩瓷,最可能的原因可以從種植修復體的設計和結構上尋找。當對天然牙進行冠修復時,基本上是根據牙體外形進行均勻一致的切削,以創造修復體的空間。而種植體支持式的冠修復往往是在種植體生產產家提供的預成的修復帽上制作。修復帽沒有正常牙體預備的外形,因此會導致最終修復體飾面瓷堆積較多。
咬合并發癥的預防
預防與咬合相關的崩瓷
解決這種潛在問題的方法是制作更好地放映最終修復體外形和大小的工作模型。可在預成的修復帽上完成全冠的蠟型,然后回切以創造瓷層的空間。另一個方案是使用更好地放映最終修復體形態的個性化基臺。
通過遵從義齒制作的合理原則,避免大量的無支撐的瓷層存在,種植修復體崩瓷的風險可大大減低。
由于位置不良或咬合因素造成的并發癥,最好在開始時就盡可能避免。完善的診斷和治療設計時完成成功種植修復的關鍵。
來源于北京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