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口腔熱點大盤點——牙體牙髓篇
【掌握“指南”,規范治療】
《根管治療技術指南》和《復合樹脂直接粘接牙體修復技術指南》
2014年5月,《中華口腔醫學雜志》第49卷第5期刊出了由中華口腔醫學會牙體牙髓病學專業委員會編寫的《根管治療技術指南》和《復合樹脂直接粘接牙體修復技術指南》兩個指南。
專家觀點
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樊明文教授:
一個值得信賴的指南必須具有科學性、嚴謹性、可操作性等特點。《根管治療技術指南》和《復合樹脂直接粘接牙體修復技術指南》,較以前類似文件更全面、系統和規范,突出特點是考慮問題非常周到、細致,概念清楚,層次分明,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指導價值。但希望醫師在制備牙體時可以更強調微創技術。無論是開髓,還是復合樹脂粘接修復的備洞,均應強調采用微創技術,這一技術對保留天然牙的結構,增強其抗力頗具裨益。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高學軍教授:
這兩個指南均指出了相應治療中的關鍵步驟及其原理,強調了技術的完整性,對技術不確定的方面予以認定,為技術的發展留有了余地,上述這幾點也是該指南的主要特點。兩個“指南”提出并主持制定的相關部門具有行政管理的權威性,撰寫團隊具有專業方面的權威性,且參照歐洲和美國最新的相對應技術標準以及國、內外最新版的主要教科書,是兩個可信賴性較強的指南。
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凌均棨教授
根管治療技術大約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在國內推廣,至今已經十幾年的歷史,這兩個指南的推出對我國“根管治療”和“牙體復合樹脂直接粘接修復治療”具有較大指導意義。指南的內容是經過專業內部廣泛的專家審定和認可的,而且撰寫者也是經過十幾年來臨床千錘百煉的專科醫師,一般均為正教授,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兩個指南的突出特點是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較強,科學易懂。
AAE更新《試保留牙治療決策指南》
為幫助口腔醫師更好地保留患者天然牙,2014年8月7日,美國牙體牙髓病學會(AAE)更新了《試保留牙治療決策指南》,《今日口腔》進行了連載刊登。查看指南原文,請訪問AAE官網(www.aae.org)。
【年度研究進展摘選】
根管治療或影響后續不同治療的效果?
英國一項針對根管治療后充填體或修復體存留時間的研究顯示,充填體在未接受根管治療的牙齒上的存留時間均較長,不受牙位影響;接受過根管治療的患牙,其患者再次就診間隔短于未接受過根管治療的患牙。該研究2014年3月21日在線發表于《英國牙科雜志》(BrDentJ)。
齲高風險及需多牙面修復者使用復合樹脂直接充填時應多加注意
荷蘭的一項薈萃分析顯示,后牙復合樹脂修復體的使用壽命受患者、患牙、修復材料等因素影響,齲高風險及多牙面修復的患者,失敗風險顯著升高,研究共納入2816個修復體,其中569個在觀察期內失敗,失敗的主要原因是齲病和牙齒折裂。該論文2014年7月21日在線發表于《牙科研究雜志》(J DentRes)。
根管治療推薦使用橡皮障
我國臺灣研究人員,通過隨訪2005-2011年間接受根管治療(RCT)的517234顆患牙至2011年底,發現在RCT過程中使用橡皮障可顯著提高治療后患牙的存留率,提高牙體牙髓治療效果。該論文2014年8月28日在線發表于《牙體牙髓病學雜志》(JEndod)。
【熱點技術】
顯微根管治療
牙髓治療是在狹小空間中進行的操作,手術顯微鏡可為醫師提供充足的照明、清晰放大的視野,確保醫師精確地進行牙髓治療。1986年出現手術顯微鏡用于牙髓治療的第一篇報道;1992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牙科學院的辛格丘克?金(Syngcuk Kim)教授建立了全球第一個顯微根管治療培訓中心;1998年,美國牙醫協會(ADA)將手術顯微鏡的使用納入美國牙髓病專科醫師培訓的基本要求。手術顯微鏡在國內牙體牙髓專業的應用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目前正向著專科普及應用的方向發展。
手術顯微鏡可用于:常規根管治療、根管再治療、根管治療缺陷的處理等,還可用于隱裂患牙的臨床診斷、牙髓再血管化、顯微根尖手術等。須注意的是,顯微鏡并非放大倍數越高越好,一般來說低倍(3~8倍)適用于尋找和確定視野;中倍(10~16倍)適于臨床根管治療操作;高倍(20倍以上)主要用于細節觀察。
顯微根尖外科手術
隨著顯微鏡和超聲技術以及生物材料在根尖外科手術中的應用,根尖外科手術的成功率不斷提升,根尖顯微外科手術已作為牙髓根尖周病治療必備的技術和方案,是對傳統非手術根管治療術的有益補充和完善。
根尖顯微外科手術適應證如下:根管治療失敗的患牙,根管或根尖段嚴重彎曲呈S型或C型、根管分支拐角銳利等根管解剖變異的患牙,根管阻塞、穿孔、器械分離、根管壁形成臺階等醫源性因素根管治療失敗而再治療的預后無法確定的患牙,需要翻瓣探查的患牙,已行粗長的根管樁核全冠修復而有根尖周炎癥狀的患牙,傳統根尖周手術治療失敗的患牙,有根尖周囊腫的患牙等。操作步驟為:術前評估→局部麻醉與術中止血→牙齦切開與翻瓣→術區去骨開窗→根尖切除→倒充窩洞的預備→倒充窩洞的充填→牙齦瓣復位與縫合→術后護理,術后3~5天復診拆線。
【新技術、新理念】
激光用于牙體牙髓治療
防齲:1966年,施特恩(Stern)等的研究發現,牙釉質經紅寶石激光照射后,抗酸能力增強,后續亦有類似結果的文獻報告。經低能量的Er:YAG激光處理牙釉質后涂布氟化物,可將釉質中的羥基磷灰石轉化為抗酸性能更高的氟化羥基磷灰石。Er,Cr:YSGG激光與Er:YAG激光一樣,可增強人牙釉質的抗酸能力。
牙體預備:激光因使用過程中無震動、熱損傷較小、效率高、治療后較少出現牙齒敏感癥狀等優點在臨床已被用于齲病去腐、根管預備和蕩洗等治療中。
治療牙頸部敏感癥:近年來,多種口腔激光聯合使用氟化物治療牙頸部敏感癥療效可靠,目前臨床有使用CO2激光照射聯合使用氟化亞錫(SnF2)凝膠治療牙頸部敏感,亦有使用Er,Cr:YSSG激光、CO2激光聯合納米羥基磷灰石治療牙頸部敏感的探索。
光動力牙齒漂白:磷酸鉀鈦(KTP)激光(532nm)在牙科中的引入開啟了牙齒美白的新領域,但漂白治療(包括家庭漂白)均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齲病微創治療
近年來,隨著齲病治療研究的深入,治療理念和技術有了較大發展,新理念與技術在遵循傳統去腐原則的同時,體現了安全、精確、微創、無痛、高效的發展方向。
腐質去除情況判斷新方法――熒光齲齒檢測裝置:該裝置采用特定波長激光激發腐質中的細菌代謝產物產生熒光,通過測量熒光強度可以直觀地判斷腐質去除情況,使去腐操作更加精確可靠,精確去腐的實現有利于減少牙髓暴露的機會,更符合微創治療的理念。
微創去腐手段包括:①機械法:使用改良旋轉器械去腐、空氣噴砂法去腐、超聲器械去腐、激光去腐;②化學方法輔助去腐:Carisolv(伢典凝膠)去腐、臭氧去腐等。
【牙體牙髓病學專業委員會換屆】
2014年9月18日,在由中華口腔醫學會牙體牙髓病學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承辦,在廣州召開的“第九次全國牙體牙髓病學學術會議”上,產生了新的第五屆牙體牙髓病學專業委員會成員。
中華口腔醫學會第五屆牙體牙髓病學專業委員會名單(部分)
主任委員 凌均棨
候任主任委員 邊專
前任主任委員 高學軍
副主任委員(4人,按姓氏筆畫排序)
余擎 岳林 周學東 梁景平
來自“《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口腔》第48期04版”
相關資訊
推薦產品
- 宇森手持無線型根管治療儀mini2
- 宇森無線根管治療儀C-SMART mini2(手持無線型)特價:1980元,可使用嘉幣300枚,訂購熱線17791999852
- 宇森根管測量儀&牙髓活力
- 品牌:佛山宇森 型號:C-ROOTI(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