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顆牙齒內吸收的臨床分析
29顆牙齒內吸收的臨床分析
牙齒內吸收在臨床上并不少見,但至今病因仍不十分清楚。本文 收集了1991年~1999年28例患者的29顆發生內吸收的牙齒,并就其病因、診斷等方面進行了 初步探討。
一、資料與方法
1.資料來源:調查對象為1991年7月至1999年4月間的口腔門診患者,通過拍攝X 線片確診為牙齒內吸收者。其中男16例,女13例,共29顆牙齒,中切牙20顆,側切牙3顆, 尖牙2顆,雙尖牙2顆,下頜第一磨牙2顆,年齡在8~67歲。29顆牙齒中有外傷史的21顆,5 顆牙齒分別做過活髓切斷術、直接蓋髓術、深齲充填術,另外,在2顆牙中檢查到未行充填 術的深齲。
2.方法:對所有可疑為內吸收的牙齒經拍攝X線片證實的,記錄其牙位,詳細詢問既往史, 包括外傷史及治療史。
二、討論
1.現在一般認為內吸收的關鍵因素是感染和慢性持續性的牙髓炎,可以由外傷 、夜磨牙、咬合創傷、創傷性的窩洞預備、齲壞、深齲修復物等引起。一般情況下內吸收活 動都有一個引起牙髓炎癥的局部因素,這需要我們在臨床上仔細檢查,詳細詢問病史,否則 就會簡單地認為是“特發的”。
2.發源于牙髓的內吸收是一些刺激因素造成牙髓的慢性炎癥。這種炎癥引起了牙髓的局灶性 破壞,并由肉芽組織代替了牙髓組織,成為“內部肉芽腫”。由于肉芽組織中多核巨細胞的 破骨作用,引起牙本質、牙骨質及牙釉質的吸收。當牙髓完全壞死時,吸收活動就會停止, 因為很顯然活髓是吸收活動的必要條件。
3.內吸收可發生在任何牙齒,乳牙內吸收的情況也不少見。本文未收集到發生在乳牙的內吸 收,可能與乳牙髓腔較大,易與內吸收的X線表現混淆有關。乳牙恒牙的內吸收無論在臨床 表現還是形態學上都沒有明顯區別,但乳牙的內吸收發展較快。
4.多數牙齒內吸收的患者沒有癥狀,往往是在X線片上偶然發現的。吸收病變的部位各不相 同,可以發生在牙齒的冠部、頸部、根部或遍及整個牙齒。內吸收的X線照片的典型表現是 根管呈球形的擴大,髓室內有輪廓清楚的圓形或卵圓形透射區,髓室呈邊緣不規則的透射區 ,此透射區與牙周膜相隔離。大范圍的吸收常常貫穿整個牙齒,X線上顯示為穿過牙齒的透 射區或窩狀透射區。
5.內吸收的治療取決于吸收和炎癥的程度。如果吸收僅局限于髓腔內而未來引起根管穿孔的 話,那么進行常規的根管治療,即可保留患牙。有學者指出,去髓必須徹底,應包括側枝根 管內的牙髓,因為側枝根管中的活髓可使內吸收活動繼續發展直到根管外表面。治療完善可 使吸收停止。如果內吸收使牙冠破壞過大或牙根折斷,則需拔除患牙。
信息來源:北京圖丁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