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睦家盤仲瑩:互聯網醫療的創新機會來自當期窘迫的醫療環
—高師傅微信:服務有“私”想的醫生—
醫療健康行業最有價值微號“高端私人醫生服務”:kgn091(點上面藍字關注),專注私人醫生、健康管理、醫療健康、國際醫療、移動醫療、醫養地產、社區醫療服務行業。醫生、醫健行業投資人及業內人士請關注并加入高端人脈圈。
誠尋兼職編輯,要求:人在北京 文筆飛揚 醫療行業
和睦家最近與阿里健康、滴滴出行一起合作推出“滴滴醫生”項目,這是今年醫療互聯網領域的又一次創新,在業界迅速引起熱烈的討論。而在10月30日由ITValue主辦的“互聯網醫療新生態”論壇上,和睦家醫療集團副總裁盤仲瑩認為,現在窘迫的醫療現實環境,為互聯網醫療創新提供了機會。而到了2030年底,老齡人口將會達到23%。深度老齡化社會對醫療的需求和我們現在社會提供的醫療的著力點是有不同的,現在業界把很多的期待放在了互聯網+之上。以下是盤仲瑩的演講全文,由鈦媒體記者胡敏整理:
在準備這個題目的時候,原來我寫的是醫院的未來,后來想了想,還要加一個詞組叫未來的醫院,因為醫院的未來和未來的醫院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尤其是看了二胎政策,我也在想,有了第二個寶寶的媽媽,她對于醫療的需求和有第一個寶寶時是不一樣的,她對醫院環境的要求可能也有很大不同。很湊巧,在我們旁邊的小會議室,正在進行的是我們和一組設計師在對和睦家的產房進行升級換代,包括對一些設計的討論,要揉進哪些因素,做哪些考慮,互聯網又能給和睦家帶來什么呢?
人口結構發生變化導致醫療需求發生變化
首先,我們看看人口結構發生變化導致醫療需求發生的變化。圖1 說的是中國總人口及老齡化人口比重(2004年-2030年預測),截至2015年底及2030年底,中國老齡化人口比重預計將分別達到15%及23%左右,人數分別為2.07億人及3.42億人。
這個數據聽起來比較枯燥無味,但是這些數據變化將會帶來的社會改變:養老,慢性病,下一代,危重癥增加等等。我想這也是為什么像鐵板一塊不能撼動的獨生子女政策終于被推開了,因為老齡化人口結構,到2030年底老齡人口將會達到23%,2030年可能你就是大街上蹣跚走路的老人中的一個。
老齡化社會帶給我們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必須很負責任地思考一個問題,除了養老以外,我們的疾病、醫療,怎么讓自己更健康,怎么讓自己更健康的活著,或者還健康地繼續成為這個社會的生產力而不是社會的包袱,像很多歐美主流社會,60多歲、70多歲的老人仍然在大學里面念書,還在公司做顧問,其前提是必須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深度老齡化社會對醫療的需求和我們現在社會提供的醫療的著力點是有不同的。首先對于急診醫療的需求和重癥醫學的需求量會呈現爆發式的增長,也就是現在已經人滿為患的急診室會變得更加擁擠不堪。其次,醫院里面已經很龐大的像生產流水線一樣的ICU重癥監護區將來會變得更加擁擠,更加短缺床位,這個趨勢一定會越來越快的加速到來,但是醫院會做什么,如果大家去公立醫院會看到,公立醫院很快擴張的是床位,是普通的病房、病床,而對于急診ICU的床位因為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設備,而ICU的一張床位的設備投資、資本投入量和普通的一個床位占用的面積等都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等級上。急診量的需求增加,我們醫療系統現在有沒有考慮好?還有對于疾病的管理,通常說的健康管理疾病的預防,即基礎醫療部分,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夠保持更健康,別老得那么快,血糖、高血壓問題能得到很好管理,這方面是不是做得很好?其三是對康復和老年醫療的需求增長,目前康復的需要和老年醫療需求的短缺,包括康復醫學會的成立、推廣,我們認為很大的問題是人才的短缺,因為長期不重視這一塊,所以很多民營資本包括很多投資機構投資的床位、投資的機構,可是沒有合適的人、沒有合格的人才,所以無法讓投入的這些資本、裝備、床位等很快地投入使用。另外一個老年醫學的需求就不用多說。
中國醫療現在還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就是人口區域之間醫療發展的不平衡、不均衡問題,可以看到,即便在北京這樣一個城市,醫療技術發展相對水平比較高的醫療機構集中在東城區、西城區,在那么小小的面積之中,匯集三甲醫院的數量最多 ,全國都能數得上的知名專家都在那里,但是其他城市正在造的醫療中心、醫學城所等都是空的,他們除了有裝修、設備,但是沒有人,因為沒有那些專家在里面。從一個城市,再去看國家、區域,你就會想到,如果進入了一個老齡化社會,為什么北京污染這么嚴重大家都不走,網上的段子說得很搞笑,說是因為北京的醫療條件很好。也許真的到了年老的時候,大家才體會到說,你不想離開有好醫生的地方。
未來醫院更注重患者體驗
在了解到當前醫療需求和現狀以后,我們才會說,未來的醫院和醫院的未來是什么?未來還會不會有醫院?未來還需不需要醫院?未來是多長時間?如果未來五年、十年、二十年一定有醫院,未來的醫院應該是什么樣子?
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美國建筑協會AIA推出了兩個標準,一個是單間病房,他們認為,單間病房應該是未來醫院的標配而不是像現在把三、五個人放在一起,或者有的醫院更絕,衛生部規定三甲醫院最低要求有500張床,醫院就在一個大房間塞了十張床,50個大房間就達到標準了,但是未來醫院的標準是什么樣?AIA給出的標準是單間病房。AIA推出的另一個標準是觀察單元,就是觀察單元使用的目的是為了便于醫務人員對患者進行留觀,而不是把患者留在醫院里面呆上十天二十天甚至更長時間。美國還有一些醫療體系設計中心,其制定標準也是單間病房。
單間病房的設計標準是怎么降低噪音、感染、注重患者的隱私、分散式、提供安全的環境等。看到這些,大家有沒有一個感觸和想法,即未來的醫院其實更多的是今天我們講的是更注重患者的體驗,注重患者的感受。還記得小時候大家去電影院看電影嗎,那時候,由于電影的極度短缺,我們對看電影的需求只要有電影、有聲音、有故事就很滿足了,即便被蚊子咬,我也可以忍受,周圍的環境那么嘈雜,我也可以忍受。可是今天,即便有的人家里已經庭影院了,我們還要去電影院看電影。為什么呢?因為我們注重個人體驗和感受,而電影院的感受和家庭影院是不一樣的。看到這些標準的時候,我就覺得未來醫院的大部分元素,其實在和睦家都已經實現了。今天也歡迎大家在和睦家參觀,切身體會一下。
互聯網帶給醫院的是什么?
在互聯網相當發達的美國,大家對于所謂的互聯網+醫療,并沒有像中國這樣的熱血沸騰式的沖動。美國和中國的社會生態是不一樣的。像我前面提到,互聯網醫療的機會可能就來自于我們有與美國不同的這個醫療現實環境。比如大家可以去注冊一個網址叫“像我一樣的病人”,這是全美最大的患者群,能夠給到你的是,它會問你有哪些疾病,你最關注的是哪些疾病;注冊以后,你可以就近找到你所關注的病人群體,包括一些推薦,定期有一些郵件的發送,很多更新的知識。
我覺得我們對于互聯網體驗、需求和要求互聯網承擔的內容(其實是我們現實醫療中應該承擔),現在還沒有做得那么好。我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我的一個觀點,因為我們現實的醫院和理想中的醫院之間的落差太大了,所以我們把很多的角色、很多的功能、很多的期待放在了互聯網+之上。
最近和睦家參與的“滴滴醫生”項目,就是想做些互聯網+的嘗試。很多人問我說,你們是不是在炒作呀。我說,和睦家醫院早就已經有了一個家庭醫療部,已經在給我們的患者提供上門醫療服務,而且這個項目已經開展了將近兩年。這個功能已經存在,現在我們又搭上互聯網的平臺,利用滴滴快車的平臺,希望把它的呼叫功能進行延伸、擴散,與醫療功能進行疊加。
我之前參加很多互聯網+的這些討論會,大家很興奮、很熱烈去討論這些內容。我沒有想到過這些內容要怎么落地,或者我自己的眼界太窄,但是反過來,我們可以做的是,回到醫院里面,基于我們現有的系統之上,基于現在和未來幾年可能實行的醫療功能,怎么樣把互聯網的部分添加進來。
最后,我代表睦家也表明一個開放的態度,我們愿意去嘗試,我們并不知道什么樣的模式會是未來最好的模式,那就讓我們去嘗試,嘗試結果也許會有些失敗。當滴滴醫生出來了、被刷屏了以后,很多人點贊和傳播,也有說這是炒作,我很愿意聽到這樣的一些聲音,但是我們也可以在互聯網的熱潮之中,去張開我們的雙臂,去擁抱一些不同的新模式,大家共同來探討。(文/胡敏 以上內容根據盤仲瑩在ITValue主辦的 “互聯網醫療新生態”論壇上的演講整理而成)
來源于高端私人醫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