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病例為嚴重骨性Ⅱ類、高角、下頜后縮的成年女性,但患者拒絕正畸正頜聯合治療及頦成形手術。單純正畸治療對于解決牙列擁擠、牙弓前突以及前牙開牙合等牙列 問題較容易,但傳統正畸治療對于成年骨性畸形僅能獲得掩飾性療效,如何在正畸治療過程中避免下頜平面角增加導致下頜進一步后下旋轉、側貌惡化,以及良好的 支抗控制是本病例的難點和挑戰。本病例為作者王雪東在導師周彥恒教授的指導下完成。
病史簡介
患者:女,21歲,因“牙不齊,嘴突”求治。患者拒絕通過正頜外科手術的方法改善面型。
臨床檢查及診斷
患者口外情況為凸面型,頦部左偏約1mm。患者口內情況為恒牙列;雙側磨牙中性偏近中關系,前牙開牙合Ⅰ°,約1.5 mm,覆蓋為1mm;上牙列Ⅰ°擁擠3 mm,下牙列Ⅰ°擁擠2mm;上中線右偏約1.5mm,下中線基本正。診斷:安氏Ⅰ類,骨型為Ⅱ類,高角面型。
圖1 患者治療前面相
圖2 治療前頭顱側位片
圖3 治療前曲面體層片
矯治過程
圖4 種植體支抗關閉拔牙間隙,同時行上頜前、后牙垂直向控制
矯治過程
矯治結果
圖5 患者治療后面相
圖6 治療后頭顱側位片
圖7 治療后曲面體層片
圖8 治療后1年
治療前后頭影測量結果對比
治療前后X線頭影測量結果對比
治療總結
本病例在減數4顆第一前磨牙以及4顆智齒后,在治療中充分應用了微螺釘種植體支抗,雙頜后牙區強支抗確保最大程度內收前牙并維持磨牙中性關系;通過利用上后 牙區頰腭側種植釘持續輕力壓低后牙,減小下頜平面角,使下頜逆時針前上旋轉,改善側貌;通過利用上前牙區種植釘輕力壓低上前牙,控制前牙覆牙合并改善露齦微笑。保持1年后顯示治療結果穩定,患者對正畸療效非常滿意。
作者簡介
王雪東醫師,博士,2012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為我國第一位口腔醫學雙博士;畢業后留校,工作于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正畸科、口腔干細胞與再生研究中心,助理 研究員,住院醫師。共發表SCI論文8篇,第一作者3篇,影響因子(IF)總計11.4,其中2篇發表在《牙科研究雜志》(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作為課題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曾赴美參加2013年IADR會議及赴日本參加中日泰三校學術交流會, 并做大會發言。曾獲得全國優秀正畸青年醫師及研究生病例比賽第一名及“眾言堂”全國優秀正畸病例品評一等獎。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