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殺出粘接性修復體,真有那么神奇?
隨著近年來口腔粘接技術的不斷進步,粘接性修復體也成為當下最時髦的修復體。
通常情況下,粘接性修復體是指所有的依靠粘接性固位的修復體,包括了傳統的嵌體、高嵌體、超嵌體,也涵蓋了新的牙合貼面、粘接冠、改良型超嵌體、包繞式超嵌體等。
相較于傳統修復體,粘接性修復體的修復設計和牙體預備觀念為從粘接性修復體角度設計。所以按照固有的解剖結構保留更多牙體組織,有利于粘接性修復體的應用。
這一新型的洞型預備包括了連續的傾斜洞型邊緣、在齦上的鄰面和軸璧邊緣制備 1.2mm 厚的對接。咬合面按照解剖學形態預備沒有明顯的溝槽和角度 1。
這種新型的解剖式牙體預備設計,其臨床優勢主要在于以下四點:
1.有利于提高修復體的粘接效果,因為減少了釉柱的切削,增大了可利用于粘接的釉質面積。
一般來說,保留的牙釉質可以為修復體提供最佳的粘接性能,又可以為修復體提供最佳的強度支撐,同時保障了粘接強度和修復體強度。保留越多的牙釉質,越有利于微創修復。
2. 使牙本質暴露面積最小化。
傳統的牙體預備標準,會造成大量的牙本質暴露。在麻藥效果退去后,病人常常會出現牙本質過敏的癥狀。即使在牙備后使用脫敏劑進行牙本質小管封閉,仍有有可能發生基牙牙本質敏感。而粘接性修復體的預備標準要求盡量保留釉質,這樣可以最大程度減少牙本質暴露。
3. 最大程度保留了硬組織。
洞型設計方便增強與復合樹脂膠的粘接,可以提高其流動性,也可以去除多余的材料。
4. 通過斜面設計,使牙齒與修復體過渡區域有更好的融合,更加美觀。
有學者根據自身經驗和文獻資料,對間接粘接修復操作步驟做了總結:
1. 用硅橡膠取模記錄原有牙齒的外形,充分保留原有解剖結構信息。
2. 打開洞型,去除原有的修復體和齲壞的組織。
3. 評估牙釉質和牙本質的厚度,去除無基釉。
4. 樹脂進行牙本質封閉。必要時,對牙頸部邊緣重新定位。
5. 根據形態學指導進行牙體預備和拋光。
6. 取終印模,灌模后制備最終的樹脂或瓷修復體。
7. 試戴修復體,沒有問題后,上橡皮障并最終粘固修復體,調牙合拋光。
當然,粘接性修復體作為口腔新時代的寵兒,有較高的預備要求。預備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不論樹脂還是鑄瓷,牙合面預備至少保證 1-2mm 的預備量,以為修復體提供足夠空間。覆蓋牙尖的材料厚度必須在 1-1.5mm 以上。
2. 軸璧的牙釉質必須要有足夠牙本質支撐,否則需要磨除。一般來說,活髓牙軸璧必須要有 2mm 厚,根管治療后的牙齒至少保留 3mm 以上。
3. 剩余牙尖的強度必須要綜合考慮牙本質和牙釉質的厚度才能決定是否保留。
4. 牙合面的鳩尾必需在 2mm 以上。
5. 鄰面覆蓋盡可能在 2mm 以下。因為覆蓋面積越大,修復體的邊緣嵴折裂的風險就越大。
總的來說,粘接性修復體對患者的牙體條件要求較高,對醫生的專業技能也有較高的要求。希望各位醫生能夠不斷地學習和提升專業技能,并在實踐中感受到粘接性修復體獨特的魅力。
原創: 史克牙e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