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醫師注冊制和定期考核制,是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的表現.......
導語
廢除醫師注冊制和定期考核制,是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的表現
醫師注冊制和醫師定期考核制,不利于醫療人才的流動,嚴重阻礙了多元化辦醫格局的形成,是建立有竟爭有活力的市場經濟的一大絆腳石,市場活力無法釋放。廢除醫師注冊制和定期考核制是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的表現。
1.醫師定期考核制強化了本應該廢除的嚴重阻礙多元化辦醫和市場經濟形成的醫師注冊制。廢除醫師注冊制而解放醫生是多元化辦醫格局的形成的前提,想通過多點執業來使醫療人才流動起來,實踐再次證明行不通的,而只有廢除醫師注冊制醫療人才才 能真正流動起來。
2.現提出進一步強化醫師定期考核制,是因為醫生的醫德和醫術水平造成了現行醫療行業的諸多問題,從而要對醫生醫德醫術進行定期考核?醫改不拿體制開刀,而再次拿醫生開刀,進一步強化對醫生的束縛,只怕醫療人才流失將越來越嚴重。
3.定期考核制與目前國家改革不一致。醫師注冊制限制了醫療人才的流動,已成為建立市場經濟一大絆腳石,為建立有活力有竟爭的市場經濟體制,醫師注冊制和醫師定期考核制均應該廢除,或把醫師的執業地點改為全國,而不是用醫師定期考核來強化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醫師注冊制。因為這些都可以在有竟爭有活力的市場經濟體制中,通過各醫療機構和各醫生之間的竟爭而自律達到目的。竟爭的結果是各醫療機構為了生存而爭聘德才兼備的醫療人才,各醫生為了生存爭相學習專業技術和自律,使自己成為更優秀的德才兼備的人才。真正市場化的竟爭下的自律遠比形式化的考核有用的多。在有竟爭的市場經濟體制下考核和評比完全是多此一舉,而群眾的口啤和來自群眾的監督才是最重要的。
廢除醫師注冊制,或改醫師注冊地點為全國,這也是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的表現。市場能辦的,多放給市場。社會可以做好的,就交給社會。政府管住、管好它應該管的事。請把醫療行業內帶著嚴重計劃經濟成份的種種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吧!
4.醫師注冊制和定期考核制是加在醫務人員身上的二道枷鎖。醫師注冊制使醫生人為的成為某醫療機構的私人產品,任由其壓榨。醫生變更注冊要蓋好幾個章,還要想跳槽的原單位同意,單位內你若得罪了領導,來年隨便在單位考核或醫德考核中給你一個定期考核不合格,你就出局了,可能學了大半輩子,也干了大半輩子,卻出局了,飯碗也丟了。所以醫師定期考核也進一步強化了單位的話語權,從而加重了對醫生的壓榨,醫生更是有氣不敢發了。失學醫的學生對醫療行業更是望而卻步了,因為你費了千辛萬苦,上了N年學,過了種種關卡,拿到了醫師證,但還要經歷二年一考核,哪一次若考不過,即失業砸了飲碗,試想誰愿意冒著風險從事這一行業?只怕連普通學生也不會報考醫學院校了,更別說優秀學生報考學醫了。在本就從醫難的體制下再強化對醫生的種種約束,只能使醫療人才流失越來越厲害。
5.醫師注冊制脫離實際情況,并人為的造成了醫療人才的不足,和醫療資源的短缺,及醫患關系的對立。其限制醫生執業地點、執業范圍,醫療資源的短缺給非法行醫者造就了生存空間。醫師注冊制也同樣使資質醫生處于非法行醫的邊緣,因為你就是有證的醫師,你還要在你注冊的執業地點行醫,并且還要按你注冊的執業類別范圍行醫,疾病的復雜性和多科交雜性,使大多資質醫生也常處在非法行醫邊緣,醫生離開執業地點不敢救死扶傷。若說一個池溏一條魚死了,是魚的問題,而一個池溏大部分魚都出了問題,則應該是池溏的問題,醫師法造就了大多醫生非法行醫,所以脫離實際情況的醫師法中的醫師注冊制應該廢除之。同時一邊方方面面的限制資質醫生不超地點不超范圍行醫,另一方面通過醫生注冊制限制醫生自由流動,來阻礙多元化辦醫格局形成,就是不怕百姓看病難和貴。
美其名曰,強化對醫生的監管考核是為了人民身體健康,卻不解放資質醫生釋放其活力為民服務,想法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擴大醫療供給,而卻一方面進一步強權束縛有證醫生從醫,阻礙多元化辦醫格局形成,另面卻任由基層無證人員行醫?
6.定期考核勞民傷財,加重醫務人員的負擔。醫生一方面要應付日益繁重的工作,一方面要忙著搞科研、寫文章、晉職稱,且小醫生還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平時還有組織的一些學習,平時就忙的焦頭爛額的,還要應付每二年的形式化定期考核,醫生不做臨床了?再者書本理論和臨床實踐的距離還是很大的,所以考試好不一定臨床做的好。
總之,廢除醫師注冊制和定期考核制,建立體現市場經濟的醫療法規,放權來解放醫生,釋放市場活力,加快形成有竟爭的多元化辦醫格局,讓醫患雙方在各醫療機構間和各醫生間的市場竟爭中獲利。醫生和多元化辦醫的形成都呼喚取消醫生注冊制而讓醫生自由擇業而不是毫無意義的多點執業。
廢除醫師注冊制和定期考核制,更是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的表現。
另附:
醫改首先要取消醫師注冊制和用醫師證直接開辦診所而解放醫生醫生是醫改的主力軍,只有解放醫生和提高醫生積極性而取得其密切配合,才能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共抗病魔,助力醫改。而在過度行政化的醫療行業內,要解放醫生則首先打破醫生身上的枷鎖,其中最關鍵的是醫師注冊制和對醫師開辦個體診所的種種限制。這就要取消醫師注冊制,或把醫師注冊地點改為全國,讓醫生自由擇業;取消申辦個體診所的醫療機構許可證,只要有醫師證則不用審批,將醫師證懸掛后可直接開辦個體診所。這是解放醫生和提高醫生積極性的關鍵,還是國家反復提但效果不佳的多元化辦醫格局形成的基礎,更是解決當前看病難和貴的有力措施。
一、取消醫師注冊制讓醫生自由擇業醫師注冊制現狀:醫生注冊制使醫師離開所注冊地點即變為非法行醫,醫生不敢在注冊地點外救死扶傷;醫師注冊或變更注冊很費時,尤其是跨省變更注冊更難,醫生換一個醫院工作就要去衛生部門變更一次注冊;絕大部分醫院通過不同意變更注冊,或是卡著醫師證而不讓醫生離開所在醫院,使醫生成為某一醫院私人所有;醫生注冊制使醫生被人為定死,不利于人才流動,民營醫療機構聘請不到醫生,不利于多元化辦醫格局的形成,更無法提高醫生的積極性,使醫生價值被嚴重扭曲;醫師注冊制人為造成醫療資源短缺和供求失衡,不利于優秀人才下沉等等。
取消醫師注冊制讓醫生自由擇業的必要性:
0. 取消醫師注冊制,讓醫生沒有執業地點的限制,且沒有非法行醫之嫌,而隨時隨地的進行救死扶傷。因醫師注不注冊都是掌握了醫術的醫生,不因執業地點的變換而變換。并不是醫生離開了原執業地點就變成了不懂醫的人了。
1.盤活優質醫療人才資源,調動醫生積極性,解決一邊大量醫生閑置和大量醫療人才改行流失等,一邊是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2.只有醫生自由擇業才能打破醫療人才壟斷,各醫療機構才能爭聘到自己想要的人才,民營資本才能發展和狀大,形成有竟爭實力的團體,才會真正形成新醫改方案所提出的多元化辦醫格局,最終形成良性公平的市場竟爭,患者在醫院和醫生竟爭下的自律中享受到質優價廉的服務,同時醫生也才會受到尊重。
3只有醫生自由擇業才會打破醫生被禁錮在一家醫院任人壓榨的命運,醫生才會被尊重,其價值才會得到體現,醫療行業才會后繼有人。
4只有醫生自由擇業,醫生才會有積極進取不斷學習創新的壓力,最終才能推動醫療技術的創新和發展。只有醫生有了壓力,醫生才會有創新動力,也只有醫生有了創新動力,醫療行業才會不斷的發展,才能更好的用新技術為患者解除病痛。也才能使醫患雙方站在同一戰線上抗擊病魔。
5只有取消注冊制的自由擇業,醫生才會有和醫院談判的主動權。若醫生感覺自己價值沒有得到體現,或自己在此地得不到尊重等不滿意者可不受限的跳槽;同時在取消醫療機構許可證的前提下,若不想在醫院工作的還可直接開辦個體診所,則醫生積極性大大提高,同時也可有效緩解醫療資源的不足,從而更好的滿足患者需要。
6只有醫生自由擇業才能充實醫療資源,讓合法的醫療資源把非法的醫療資源生存空間擠壓掉,利于凈化醫療市場,使非法行醫不打自滅或使打擊非法行醫變得輕松。
7.取消醫師注冊制,則醫生不必為注冊或變更注冊而東奔西跑的浪費人力物力財力時間,同時節約行政審批成本,提高辦事效率。尤其是跨省變更注冊最難。
8其它不一一列出。總之,廢除醫師注冊制才能解放醫生和提高其積極性,并促多元化辦醫格局盡快形成,讓竟爭產生自律而有效緩解看病難和貴。二、取消申辦個體診所的醫療機構許可證,只要有醫師證則不用審批,將醫師證懸掛后可直接開辦個體診所。個體診所現狀:在城鎮開辦個體診所,就是你再合理合法,而審批部門總有不給你批的理由,其實多是拿錢買證,按規定申辦前要先有三室獨立的房子,按小縣城不是很繁華的地段算,一間也不怎樣的門面房,其轉讓費至少2萬,房租一年又至少2萬,租一間房子至少4萬,租三間就是12萬,還不說簡單的裝修費,并且你這些錢花了,審批部門給批不給批還是另回事呢,只是先有了這房子人家才給你審查,至于批不批是另回事,然后再花錢辦證吧,記得曝光出來的有辦一個診所醫療機構許可證要8萬?若真如此則大體算下辦個診所少說要20萬左右吧,并且還有個體診所在運營中所出的各種雜費,如衛生局的每年培訓費和暗交的年檢費等,藥檢局和物價局及防疫站等以某一借口的罰款,還有其它工商,稅務等等雜費,這些哪個每年不交開業就會受阻,終致開辦合法診所成本太高,使非法診所橫行(非法診所多是很簡單的一間房子,什么費用也不交);在鄉鎮開辦個體診所要村委會同意,使基層無法開辦個體診所,而目前基層個體診所大多為連國家助理醫師證都考不過的鄉醫所開辦,其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有醫師證而因審批不到醫療機構許可證的,或負擔不起合法診所運營的高昂雜費,且又找不到工作的非法診所;很多鄉醫有醫保而個體診所沒醫保。
.用醫師證直接開辦個體診所的必要性:
0.取消申辦個體診所的醫療機構許可證,只要有醫師證則不用審批而直接開辦診所,可打破開辦合法診所審批太難,成本太高和非法診所橫行的僵局,有力促進多元化辦醫格局的快速形成,而滿足群眾多層次的需求。
1.用醫師證直接開辦個體診所,則因個體診所具有分布廣,運作靈活,且個體診所為經過國家正規醫療教育,且考取了國家執業醫師證的醫師開辦,故能有效保證醫療服務的質量,能真正做到基層群眾健康的守門人職責,也能真正擔當起強基層之功。
2.用醫師證直接開辦個體診所,則為醫生又提供一條就業途徑,同時滿足了群眾多元化醫療需求,有效解決基層優秀醫療資源之不足,讓患者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到正規醫療服務。同時醫生價值得以體現,極大的提高醫生積極性,可以說是雙贏。
3.用醫師證直接開辦診所,則正規的合法的個體診所大增,其將擠壓掉非法診所的生存空間,使非法行醫不打自滅或使打擊非法行醫變的輕松。
4.用醫師證直接開辦診所,則正規醫生下沉基層,解決基層缺乏醫療人才之困,其逐步取代鄉醫而真正達到強基層之目的。使群眾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到安全而優質的正規的醫療服務。
5. 用醫師證直接開辦診所,減少了行政審批,沒了過關卡費,醫療機構運作成本也就低了,使合法開辦診所的成本降低,則患者直接受益。否則是羊毛出到羊身上。行政審批越多,管的越多,則行政壟斷和權利尋租越厲害,最后轉嫁到百姓身上也就越多,這就是很多壟斷部門越改越漲的原因。
至于房間面積根本沒必要做為審批條件要求,經營者完全可以根據自己情況自主決定,房間面積再大,裝修再好,醫生水平不行,患者不認可也白搭,讓患者在眾多醫療機構中貨比三家來決定各醫療機構的優勝劣汰比任何形式的監督都有效。
總之,用醫師證直接開辦診所,則可有效解決醫療供求不足和供求失衡的問題,并可促進多元化辦醫格局的快速形成,使患者享受到多層次的醫療服務,同時減少行政審批,沒有關卡費,診所低成本運作則患者直接受惠,并使診所能真正做到基層群眾健康的守門人職責,也能真正擔當起強基層之功。醫改關鍵是去行政化,通過竟爭發揮行業自律性,上面二步只是在過度行政化的醫療體系內現首先要做的,若不斷強化行政管理,包辦一切,則只會越改越漲。因為只要是國家要提出改革的地方多是百姓最不滿意的地方,同時也是行政壟斷和權力尋租嚴重的地方,而改革又往往打著行政管理不到位之口號,進一步強化行政壟斷,加重權力尋租,過關費也越來越多,最終轉嫁到百姓身上也越來越多,故越改越漲。綜上所述,取消醫師注冊制,或把醫師注冊地點改為全國,讓醫生自由擇業;取消申辦個體診所的醫療機構許可證,只要有醫師證則不用審批,將醫師證懸掛后可直接開辦個體診所。這是解放醫生和提高醫生積極性的關鍵,還是國家反復提但效果不佳的多元化辦醫格局形成的基礎,更是解決當前看病難和貴的有力措施。
建議:總之,廢除醫師注冊制和定期考核制,建立體現市場經濟的醫療法規,放權來解放醫生,釋放市場活力,加快形成有竟爭的多元化辦醫格局,讓醫患雙方在各醫療機構間和各醫生間的市場竟爭中獲利。醫生和多元化辦醫的形成都呼喚取消醫生注冊制而讓醫生自由擇業而不是毫無意義的多點執業。
廢除醫師注冊制和定期考核制,更是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的表現。
來源于北京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