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育期牙列(病例2.8)
12歲的女性患者,為II類2分類錯牙合,中度骨性II類,后縮側貌,下頜發育不足(圖2.23)。
圖2.23
臨床牙列情況
哪顆牙缺失?
X線片檢查顯示UL3和LR5先天缺失,LRE滯留,預后較好。
該病例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 Ⅱ類切牙關系。
● UR5和下切牙擁擠。
● 上頜第一前磨牙扭轉。
● 上頜后牙段間隙。
● UL3和LR5先天缺失。
● LRE滯留(預后較好)。
該病例的IOTN指數
5i-基于UR5阻生。
治療方案
● 全口固定矯治,不拔牙。
● 排齊牙列,糾正切牙關系。
● 保留LRE,未來缺失再行修復。
● 重新分配間隙以排齊UR5,為UL3的修復預留間隙。
該方案的理由是什么?
患者為II 類2分類錯牙合,深覆牙合,下頜后縮面型。不拔牙矯治對面型有利,并可簡化深覆牙合的糾正。下牙列中LRE預后較好,牙根長度合理,未經修復,無癥狀、穩定。上牙列有足夠間隙納入阻生U R 5, 并修復UL3。并可為UR4和UL4改扭轉提供間隙(扭轉達到90°)。
圖2.24中為何下頜有的牙齒未粘結托槽?
LL2和LL3幾乎扭轉90°,沒有足夠間隙改扭轉排齊。很難在扭轉牙的正確位置粘結托槽,所以在治療開始階段暫不納入,并用塑料套管支持弓絲,避免刺激軟組織。治療中推出間隙再排齊扭轉牙。
圖2.24
圖2.25中使用的是什么矯治方法?
圖2.25
● 0.018不銹鋼圓絲。
● 上頜右側用推簧推出前磨牙間隙。
● 前磨牙舌側粘結舌鈕,用橡皮鏈改扭轉。
● 橡皮鏈通過腭側的連接桿連接至UL6、UL5和UL4,加強固位。
● UL1、UR1和UR2連扎為一體,用橡皮鏈牽引UL2至正位,鄰接UL1,為UL3提供位置。
UL3修復方法的選擇
橋體或種植體。
評估修復所需間隙時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哪些?
UR3是未來修復UL3的尺寸參照,為達到理想審美,最佳方案是對稱、雙側尖牙等寬。存在過小牙時,應認識到理想修復尺寸過窄時追求對稱會使種植難度加大。如果優先選擇種植義齒,可以考慮復合樹脂修復對側牙,加大尺寸達到標準后修復會更加符合美學。
UL3采用樹脂粘結橋體修復(圖2.26),討論橋體的設計
圖2.26
這是單端懸空式橋體,依靠單一金屬臂連接至UL4腭側。單端懸空式橋體比雙端設計預后更好。雙端橋體未來失敗風險更高,因為一側基牙粘結失敗可能導致另一側基牙難以察覺的齲壞。因為UL4腭側面積大于稍小的UL2,所以選作單端基牙。另外,金屬臂在光照下顯現的“透光效應”對美觀的影響在這一區域相對也較小。
該病例中放置粘結式保持器的原理是什么?
治療前UL2扭轉,扭轉牙易復發,粘結式保持器可降低復發風險。圖2.27為最終牙合像。
圖2.27
來源于口腔領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