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牙癥治療方法
氟牙癥又稱氟斑牙或斑釉牙(mottled enamel),此癥具有地區性,為慢性氟中毒病早期最常見而突出的癥狀。氟牙癥在世界各國均有報告。我國氟牙癥流行區很多,東北、內蒙、寧夏、陜西、山西、甘肅、河北、山東、貴州、福建等地都有慢性氟中毒區。氟中毒病關系人民健康,嚴重者同時患氟骨癥,應引起高度重視。
【治療措施】
對已形成的氟牙癥可用以下方法處理:
1.脫色法 亦稱磨除加酸蝕法。適用于無實質性缺損的氟牙癥,具體步驟如下:
(1)潔治患牙。
(2)選擇精細的尖形金鋼石牙鉆,邊磨削邊滴水,在保持濕潤條件下均勻磨除染色層約0.1~0.2mm。注意牙齒外形,不宜在著色斑塊區加深而留下凹痕。有條件時可用氣渦輪機。金鋼石牙鉆粒度越細越好,以減少牙面粗糙度。
(3)患牙隔濕,齦緣涂凡士林。
(4)在杯狀小碟內配制脫色液,其成分比例是:
36%鹽酸 | 5滴 |
30%過氧化氫液 | 5滴 |
麻醉用乙醚 | 1滴 |
用不銹鋼針攪勻備用。
(5)用浸有上述脫色液的小棉球或棉簽涂抹著色部位5~10分鐘,流水沖洗干凈。
(6)用浮石粉磨光牙齒。
由于氟牙癥色素位置表淺,而且又屬外源性染色——為錳或鐵的化合物,故用磨除色素加酸蝕、漂白法效果良好。雖然表層損失約50~150μm,但釉質損失后,露出的脫礦表面可自然再礦化。
2.可見光復合樹脂修復 適用于有實質性缺損的氟牙癥。具體肯驟如下:
(1)應磨去唇側著色或疏松的釉質,厚度一般在0.3~0.5mm。
(2)酸蝕刻牙齒:在防濕條件下,以專用小毛刷蘸35%~50%磷酸均勻涂擦牙面1分鐘。酸蝕刻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形成一層難溶的反應物;況且過長時間的酸蝕刻,可嚴重破壞釉質正常結構,并不增加固位。應注意:酸處理劑不可流入齦溝。酸蝕刻后要用蒸餾水或流水反復沖洗,洗凈酸液和鈣鹽碎屑;在此過程中患者切勿漱口,最后再用不含油霧的壓縮空氣吹于牙面,牙面此時呈白堊色或灰白色。
(3)涂粘結劑:用白色小毛刷蘸粘結劑涂于酸蝕刻后的牙面上,用氣槍輕吹,使之均勻,且不宜厚,否則,體積收縮,熱膨脹系數大,機械性能低,反可造成粘結失敗。以可見光照射20秒后,可使粘結劑初步固化。
(4)修復:根據患者年齡、面色和鄰牙顏色等選定材料,在自然光下比色;取適當的復合樹脂,以專用白色塑料雕刻工具,推壓在所需部位。推壓的復合樹脂不能有氣泡。修整鄰接關系、齦邊緣與唇側解剖外形。待塑形滿意后,根據材料的厚度和顏色類別,用可見光照射40~60秒使之固化。導光棒尖端與材料的距離愈近愈好,一般不要超過2mm。
(5)修整拋光:要注意唇面的形態和咬合關系。消除早接觸,去除齦緣多余材料,可使用錐形金剛石牙鉆麻削或軟形金鋼砂片作修整。金鋼石牙鉆和麻光片有粗細之分,一般修整拋光的順序是:粗修→細修→精修→細拋光→精拋光。
市場上復合樹脂種類很多,其性能和方法亦有差異,術者使用前應仔細閱讀各廠的產品說明書,然后按規定使用,這樣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病因學】
1931年Churchill首先肯定水中氟含量過高是本癥的病因。同年smith用氟化物作大鼠實驗,證明氟含量過高可產生此癥。一般認為水中含氟量以1ppm(1mg/L)為宜,該濃度能有效防齲,又不致發生氟牙癥。但個體因素及其它生活條件,對氟的感受性也有一定差異。飲用水是攝入氟的一個最大來源,水氟攝入是按:①人的年齡;②氣候條件;以及③飲食習慣而綜合決定的。水氟的最適濃度主要又取決于當地的年平均最高氣溫,美國為0.7~1.2ppm;廣州約為0.7ppm。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氣溫相差甚大,因此不能只有一個適宜濃度。故我國現行水質標準氟濃度為0.5~1ppm應是適宜的。
食物中氟化物的吸收,取決于食物中無機氟化物的溶解度,以及鈣的含量。如果加入鈣的化合物,則氟的吸收就顯著減少。動物實驗證實:充分的維生素A、D和適量的鈣、磷,可減輕氟對機體的損害。這說明含氟量過高,并不是造成氟牙癥的唯一原因,因為水中含氟量稍高的地區,也不是人人皆罹患此癥。
另外,能否發生氟牙癥還取決于過多氟進入人體的進機。氟主要損害釉質發育期牙胚的造釉細胞,因此,過多的氟只有在牙齒發育礦化期進入機體,才能發生氟牙癥。若在6、7歲之前,長期居住在飲水中氟含量高的流行區,即使日后遷往他處,也不能避免以后萌出的恒牙受累;反之,如7歲后才遷入高氟區者,則不出現氟牙癥。
【發病機理】
堿性磷酸酶可以水解多種磷酸脂,在骨、牙代謝中提供充分無機磷,作為骨鹽形成的原料。當氟濃度增高時,可抑制堿性磷酸酶的活力,而造成釉質發育不良、礦化不全和骨質變脆等骨骼疾患。結果是柱間質礦化不良和釉柱的過度礦化。這種情況在表層的釉質更顯著;表層釉質含氟量是深層釉質的10倍左右。所以氟牙癥表層釉質呈多孔性,易于吸附外來色素,如錳、鐵化合物而產生氟斑。重型氟牙癥的微孔量可高達10%~25%,位于釉柱間,并沿橫紋分布。如果這種多孔性所占的體積大,釉質表面就會塌陷,形成窩狀釉質發育不全。
【臨床表現】
1.氟牙癥臨床表現的特點是在同一時期萌出的釉質上有白堊色到褐色的斑塊,嚴重者還并發有釉質的實質缺損。臨床上常按其輕、中、重度而分為白堊型(輕度)、著色型(中度)和缺損型(重度)三種類型。
2.多見于恒牙,發生在乳牙者甚少,程度亦較輕。這是由于乳牙的發生分別在胚胎期和乳嬰期,而胎盤對氟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因此,氟牙癥一般均見于恒牙,但如氟攝入量過多,超過其篩除功能的限度時,也能不規則地表現在乳牙上。
3.對磨擦的耐受性差,但對酸蝕的抵抗力強。
4.嚴重的慢性氟中毒患者,可有骨骼的增殖性變化,骨膜、韌帶等均可鈣化,并從而產生腰、腿和全身關節癥狀。急性中毒癥狀為惡心、嘔吐、腹瀉等。由于血鈣與氟結合,形成不溶性的氟化鈣,引起肌痙攣、虛脫和呼吸困難,以致死亡。
Dean根據氟中毒程度將氟牙癥分為六類,如表1.2-1所示。
表1.2-1 氟牙癥的分類
級別 | 臨床特征 | *DFI |
正常 | 釉質呈乳白色、半透明,有光澤 | 0 |
可疑 | 能見到數個白色斑點 | 0.5 |
極輕癥 | 有白堊色條紋或不規則散布的小面積不透明區,整個面積不超過牙面的1/4 | 1.0 |
輕癥 | 白堊色區擴大,但整個面積不超過牙面的1/2 | 2.0 |
中度癥 | 牙齒形態無變化,但上述所見常累及牙面全部,牙面有廣泛著色、呈茶褐色 | 3.0 |
重癥 | 釉質具有嚴重發育不全,常有表面形態的改變并伴廣泛著色;其顏色可自棕色至灰黑色不等 | 4.0 |
*DFI:氟牙癥指數(dental flurosis index)
根據Dean分類法,對某地區受檢者的病損程度確定一個相應的等級,并用數字來表示該受檢者所屬等級,然后在分別計數的基礎上,計算該地區群體的氟牙癥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DFI | = | (可疑人數×0.5)+(極輕人數×1)+(輕度人數×2)+(中度人數×3)+(重度人數×4) |
受檢總人數 |
舉例:某地區110例氟牙癥檢查結果如表1.2-2所示。
表1.2-2 110例氟牙癥調查結果
人數 | 記數 | 記量總和 |
50 | 0 | 0 |
25 | 0.5 | 12.5 |
15 | 1 | 15 |
10 | 2 | 20 |
5 | 3 | 15 |
5 | 4 | 20 |
110 | 82.5 |
DFI=82.5/110=0.75
Dean指出:作為公共衛生管理指導,氟牙癥指數是0.4或小于0.4時,無氟中毒問題;但當指數高于0.6時,就構成了一個值得注意的公共衛生問題。
【鑒別診斷】
本癥主要應與釉質發育不全相鑒別。
1.釉質發育不全白堊色斑的周界比較明確,而且其紋線與釉質的生長發育線相平行吻合;氟牙癥為長期性的損傷,故其斑塊呈散在的云霧狀,周界不明確,并與生長發育線不相吻合。
2.釉質發育不全可發生在單個牙或一組牙;而氟牙癥發生在多數牙,尤以上頜前牙為多見。
3.氟牙癥患者可有在高氟區的生活史。
【預防】
最理想的預防方法是選擇新的含氟量適宜的水源,或分別應用活性礬土(Al2O3) 或活性骨炭以去除水源中過量的氟,但后者費用昂貴,難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