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3歲的男子尋求正畸治療以關閉前牙區間隙。在常規記錄的印模過程中,正畸助手對金屬托盤施加了過大的壓力; 2天后,患者自述覆蓋在下頜舌骨嵴上的一小塊粘膜脫落,并將其轉診給頜面外科醫生,診斷為舌側下頜骨壞死。 討論骨壞死的病因,以及可能存在于基底骨質的必須在印模之前仔細檢查的解剖變異。
正如美國口腔頜面外科協會在一篇2014年更新的關于藥物相關性下頜骨骨壞死的論文中指出的那樣,舌側下頜骨壞死是一種常常與使用雙膦酸鹽,抗骨質吸收藥物(狄迪諾塞麥)和抗血管生成治療相關的臨床病癥。
據觀察,在解剖學上,這些病變在下頜骨比在上頜骨(2:1比例)更常見,通常在薄的粘膜覆蓋骨突起的區域(即骨突,骨性外生骨疣,下頜舌骨嵴)。并且這些病變通常在粘膜損傷后或在常規牙科拔除術后,或者在一些偶爾能導致下頜骨骨性分離的臨床操作中自發發生。
本病例報告描述了一名43歲男性在口腔正畸研究模型的牙齒印模后舌側下頜骨骨壞死的發病情況。
診斷和病因
一位尋求改善微笑面容的43歲荷蘭阿爾梅勒男子通過其全科牙醫的介紹來到一家正畸醫生的私人診所,以糾正其錯合畸形并在上頜前牙區域放置6個貼面。他屬于牙形I類錯合畸形,輕度骨性III類,覆合和覆蓋減少以及前牙區存在間隙(圖1)。
該患者為患有哮喘和高血壓的非吸煙者,在2013年接受過胃旁路手術以治療肥胖癥。在旁路手術后,他開始每日服用泮托拉唑(抗酸劑)和氫氯噻嗪(利尿劑)。他的體重正常,他經常運動。
在正畸咨詢前,患者定期跟隨牙齒保健師,以控制牙菌斑和牙齦炎癥,并在上頜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以及下頜右側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區域進行潔治和根面平整。經過6個月的牙周健康維護,患者的全口出血指數低于15%,全口菌斑指數低于15%,被認為有資格接受正畸治療。
在最初的正畸咨詢期間,拍攝了口內和口外照片連同一張全景片(圖2),一張側位頭影片(圖3)和正畸研究模型的海藻酸鹽印模。
用最大的金屬托盤來印模(尺寸 6 X-Large Upper[navy] and Lower [navy] 永久鎖不銹鋼印模托盤; ASA DENTAL,Jericho, NY),但下頜托盤不夠伸展,也就是不能很好地適應患者口腔的解剖結構; 此外,進行印模的助手身體健壯,在操作過程中施加了過大的壓力,導致了患者下頜舌骨嵴區域的疼痛。
兩天后,患者自述覆蓋在下頜舌骨嵴的一塊粘膜脫落,暴露了下方的骨質(圖4),伴有疼痛和燒灼感,特別是與某些食物(面包,辛辣食物)相關。 因此,他被轉診到了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學術醫學中心的口腔頜面外科治療舌側下頜骨骨壞死。
治療計劃
治療方案要求對該區域進行手術清創,去除死骨,并使該部位出血,以促進愈合過程的快速開始。
在最初的頜面部咨詢,也就是在骨壞死發生后2周,開展了暴露骨質和無血管骨質的切除術,以減少患者的不適。 因為手術繼發愈合過程(以形成肉芽組織和隨后的再上皮化為特征)迅速發生,粘膜的外科縫合是不必要的。處方阿莫西林(500毫克,每日3次,2周),以及每日2次2毫克氯己定漱口液,直至粘膜愈合完成。
另一種治療方案相對保守,基于全身抗生素治療和抗微生物藥物沖洗,直至發生無血管骨的吸收和死骨的自發剝脫,但患者的不適感可能持續更長時間。
外科手術兩周后,病變愈合,患者自述無不適(圖5)。
在病變發生兩個月后,頜面外科醫生同意開始正畸治療。
圖4. 右側下頜舌骨嵴區域的舌側下頜骨骨壞死
圖5. 手術2周后病損部位愈合
討論
在牙齒印模之后,死骨的暴露是一種罕見的并發癥,并且會導致患者疼痛和不適。它可以通過手術(只要去除死骨并促進血液循環)或在骨質分離和脫落后自發地治愈,定義為由于病灶骨壞死,與周圍骨分離和邊緣骨質吸收而形成的局部骨壞死。作為對各種局部或全身因素的反應,骨質分離通常與骨質血液供應的中斷有關。
正如文獻報道的那樣,我們將壞死性病癥的發生與牙齒印模期間發生的創傷相關聯,這又導致血液供應減少和該區域的缺血性病變。
該區域的血液供應由下牙槽動脈保證,下牙槽動脈沿下頜支的內側表面下降,并在進入下頜管之前,產生下頜舌骨動脈,并參與同一肌肉的血液供應。
在下頜管內,下牙槽動脈發出小分支,這些小分支分別供應牙髓,牙周韌帶,牙槽骨膜,牙齦和下頜骨的血液循環。
具體而言,在觸診時,患者表現出顯著的下頜舌骨嵴,其可能是由薄層角化粘膜覆蓋區域的缺血性病變(由于過度壓力)的誘發因素。
文獻還報道了由于骨性突起被一薄層伸展并萎縮的粘膜覆蓋,因此骨突,骨性外生骨疣是易于發生骨壞死的區域。與口腔其他部位相比,這些區域受到相同創傷,會更容易中斷血液供應,因此使骨骼暴露。
文獻還指出了用雙膦酸鹽治療的患者或接受抗骨吸收治療和抗血管生成治療的患者更容易發生骨壞死,但根據臨床病史,我們患者未使用這些藥物和治療。他每日服用泮托拉唑(在2013年的胃旁路手術后)和氫氯噻嗪(用于控制高血壓);他也患有哮喘,但沒有服用藥物。他是一名非吸煙者,在印模之前也沒有接受任何牙的拔除術。
為了報告骨壞死與日常使用這些藥物或胃旁路手術之間的可能相關性,在PubMed上進行了詳細的搜索。據我們所知,沒有正畸期刊先前報道過這種并發癥,文獻也沒有支持骨壞死與泮托拉唑或氫氯噻嗪的攝入之間的任何相關性,也沒有發現骨壞死與哮喘,高血壓之間的相關性,以及胃旁路手術。
因此,我們將這種情況的病因歸因于創傷性傷害。
結論
常規的牙齒印模很少會導致患者易患解剖部位的骨壞死;然而,這種情況表明,正畸醫生和正畸助理(在承認他們的國家)應該密切關注患者基底骨質的解剖結構,主要在下頜骨。如果發現解剖變異,則應相應修改托盤,并且印模的過程應溫和謹慎。
或者,塑料可塑托盤或最近引入的三維口腔內掃描儀可以替代金屬托盤,從而有效地克服了這種并發癥。
考慮到這些臨床步驟,臨床醫生可以將這種罕見和意外并發癥的風險降至最低。
來源:浙一口腔正畸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