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意味著什么?世衛組織曾5次宣布
新京報
2020-01-31 05:20
當地時間1月30日晚(北京時間1月31日凌晨),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日內瓦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
發布會直播截圖
并非對中國沒信心
在30日的突發事件委員會會議后,譚德塞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了這一消息。譚德塞稱,“作出這一決定不是因為中國正在發生的情況,而是因為其他國家正在發生的情況”,“我們最大的擔憂是,病毒向一些衛生系統較弱國家擴散,這些國家可能并未做好準備應對疫情”。 譚德塞強調,宣布這一決定“并非是對中國沒信心”,“相反,世衛組織繼續對中國控制疫情的能力保持信心”,“幾天前我去了中國,見了習近平主席。在離開時,我對于中國在信息透明度、保護全球人民方面的承諾毫不懷疑”。“對于中國人民和世界上所有被此次疫情影響的人,我們想讓你們知道,整個世界和你們站在一起”。 譚德塞表示,雖然會有一些經濟損失,但中國采取了超常規的有力措施,中國在很多方面為應對疫情樹立了榜樣。
不建議限制貿易旅行
宣布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為PHEIC后,譚德塞還宣布了七條臨時建議。 第一,沒有必要采取限制國際人員流動和國際貿易的措施,世衛組織不建議限制貿易和人員流動; 第二,必須支持那些衛生系統較弱的國家; 第三,必須加速疫苗、治療方案和診斷方案的研發; 第四,必須打擊謠言和錯誤信息的傳播; 第五,必須審查準備計劃、找出差距、評估所需資源以識別、隔離、治療患者,防止疫情傳播; 第六,必須與世衛組織和全世界共享數據、知識和經驗; 第七,打敗此次疫情的唯一辦法就是,所有國家以團結協作精神共同合作,我們都身處其中,我們也只能共同阻止它。 “這是關于事實而非恐懼的時刻;這是關于科學而非謠言的時刻;這是關于團結而非污名的時刻”,譚德塞稱。
不應反應過度也不應反應不足
發布會上,突發事件委員會主席侯賽因博士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委員會強調一點,宣布新冠病毒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該被視為“對中國人民和中國采取的行動的支持和感激”,“中國正處在此次疫情的前線,有透明度,也希望有成功”。 侯賽因還表示,世衛組織可以要求那些不必要地超出全球標準采取行動的國家承擔相應責任,這對于確保國際社會是基于現實證據采取平衡的舉措以確保人類健康至關重要。也即是說,“不要反應過度,也不要反應不足”。
世衛組織推特截圖
解讀1:宣布新冠病毒疫情為PHEIC意味著什么?
《國際衛生條例(2005)》規定,“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按特殊程序確認的不尋常公共衛生事件,它意味著疾病的國際傳播會對其他國家構成公共衛生風險,并可能需要采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而《國際衛生條例》締約國有責任向世衛組織通報相關疫情和病例。 換言之,“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世衛組織對流行病的一種較高級別的預警,意味著該事件“嚴重、突然、不同尋常、意料之外”,同時對公共衛生的影響“超出國界”,并可能需要立即采取國際行動。 根據世衛組織網站信息,世衛組織總干事有責任確定某個事件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總干事可征求《國際衛生條例》突發事件委員會的意見。根據突發事件委員會的意見,締約國、科學專家提供的信息,以及對人類健康風險、疾病國際傳播風險和干擾國際旅行的風險的評估,總干事最終決定某事件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SARS、天花、野生型脊髓灰質炎和人類流感都被自動認定為PHEIC,無需突發事件委員會的聲明。
解讀2:世衛組織臨時建議有效期多長?
在宣布某件事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世界衛生組織一般會同時提出應對局勢的臨時建議,以控制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這些臨時建議每三個月需要審查一次。 據《南華早報》報道,宣布某件事構成PHEIC最初目的是為了讓國際社會對受疫情影響地區進行財政、資源、醫療等方面的支持,同時確保疫情發展透明度。但同時也提出警告,即不應將其作為經濟上污名化受災國的理由。 報道稱,一些國家可能會因此切段與疫情暴發國的旅游、貿易聯系,但這一辦事違反世衛組織總干事建議的。在宣布剛果(金)埃博拉疫情為 PHEIC時,總干事譚德塞就警告各國不要將此作為“施加貿易、旅行限制的理由”。他表示,這樣會惡化疫情的影響,同時嚴重影響到受疫情影響人群的生活。
解讀3:世衛組織哪些情況下曾宣布PHEIC?
事實上,在2002-2003年的非典(SARS)疫情過后,“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個詞才被創造出來。 自《國際衛生條例(2005)》生效以來,世界衛生組織共宣布了五次“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傳播到世界213個國家和地區,造成超過1.7萬人死亡。當年4月,世衛組織宣布甲型H1N1流感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自經修訂的《國際衛生條例》2007年生效以來發生的第一起引起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014年5月,南亞和非洲的脊髓灰質炎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一種病毒引起的強傳染性疾病,侵襲神經系統,可在數小時內造成全面性癱瘓。2020年1月7日,世衛組織專家委員會決定脊髓灰質炎病毒依然是PHEIC。
2014年8月,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被世衛組織宣布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據美聯社報道,世衛組織最初一直拒絕將此次疫情定性為PHEIC,擔心這會損害該國經濟。在宣布之后,時任世衛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也建議,不要對西非施加旅行限制,因為這會導致醫學專家遠離該地區,從而加重疫情。
2016年2月,世衛組織宣布南美地區爆發的寨卡病毒疫情已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當時,該疫情在美洲急速蔓延,巴西最為嚴重。懷孕期間感染寨卡病毒感可能使出生嬰兒患有小頭癥,或出現其他先天性畸形;成人和兒童感染寨卡病毒可能面臨罹患神經系統并發癥。因此,多個國家建議公民推遲懷孕。
2019年7月,世衛組織宣布剛果(金)埃博拉病毒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繼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后,埃博拉病毒的第二次大暴發。
文/謝蓮
責任編輯:許鐸 PN266
相關資訊
- 上頜竇提升
- 解讀王府井商場吊頂植物
- 李世榮《高原之歌》
- 醫技配合制作高質量全口義齒:初印模與初模型-張興明
- 乳牙根尖炎導致的囊腫
- 《鼓浪嶼之波》鐘麗燕
- 追本溯源——早期傳統功能矯治器概論
- 徐霞《我心芬芳》
- 頜位關系的垂直高度與水平關系
- 功能性全口吸附性義齒-李方明
推薦產品
- 牙寶寶防霾口罩
- 品牌:牙寶寶 規 格:4只/袋 包 裝:10袋 /一盒 顏色:黑/白/粉/藍
- 牙寶寶醫用成人、兒童口罩
- 牙寶寶醫用成人、兒童口罩,滅菌3層醫用口罩。 科貿嘉友029-8865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