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計委擬修改《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在職醫生可以開診所
為加快提升藥品質量安全水平,推動醫藥產業創新驅動發展,10 月 30 日,食品藥品監管總局(CFDA)局長畢井泉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藥品研發生產企業對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的意見建議。
來自國內的 10 余家制藥企業負責人參加了座談。大家建議,要堅持不懈地把改革進行到底,進一步完善審評標準規范和技術指南,加強審評專家力量和技術隊伍建設,為企業研發生產提供更有力的指導,創造鼓勵創新的醫藥、醫療、醫保「三醫聯動」政策環境。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健康醫療領域的廣泛應用,健康醫療信息化對優化健康醫療資源配置、創新健康醫療服務的內容與形式產生了重要影響,已成為深化醫改、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支撐。
國家衛計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代濤表示,醫療行業需優化資源配置,創新服務模式,大力推動健康醫療信息化。具體來看,健康醫療信息化主要呈現以下趨勢:
處在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突破期。
為臨床決策和精準醫學研究提供支持。
推動個人健康管理精細化、一體化、便捷化。
服務模式向個性化和智能化轉變。
努力實現數據開放共享與隱私安全保護的平衡。
11 月 1 日,國家衛計委發布關于修改《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決定(征求意見稿)。與 1994 年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相比,新增變化包括:
將「臨床檢驗中心」「醫學檢驗中心」「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診斷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寧療護中心」也列入「醫療機構」名錄;
在職醫務人員也可以申請設立醫療機構;
醫療建筑不再需設置審批機構審批;
醫療機構監管實現信息化;
……
11 月 3 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了《全球預防手術部位感染指南》,旨在挽救生命、減少費用、并遏制超級細菌蔓延。
指南共包含 29 項具體建議,由 20 位世界知名專家根據 26 篇綜述的最新研究證據歸納而成。其用意在于解決醫療保健相關感染對全世界病人和衛生保健系統帶來的日益沉重的負擔。
數據顯示,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11% 的手術病人發生感染;在非洲,高達 20% 的剖腹產婦女發生傷口感染;在美國,手術部位感染每年導致病人延長住院時間超過 40 萬個住院日,額外花費達 9 億美元。
為了規范醫師執業活動,加強醫師隊伍管理,國家衛計委擬將《醫師執業注冊暫行辦法》(原衛生部令第 5 號,1999 年 7 月 16 日施行)修改為《醫師執業注冊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醫師執業注冊管理。新《辦法》做出的修訂包括:
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中作弊或考核不合格者,不予注冊。
在醫師資格考試中參與有組織作弊的,辦理注銷注冊。
在多個機構執業的醫師,應當確定一個機構作為其主要執業機構,并向主要執業機構所在地的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申請注冊;向其他執業機構所在地的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分別申請備注,備注內容包括本人所有執業機構的名稱。
重新注冊者,培訓時間由 3~6 個月延長至 6 個月以上。
新增備案滿兩年,且未繼續執業的予以注銷。
新增醫師變更注冊事項,應通過國家醫師管理信息系統提交申請。
國家實行醫師注冊基本內容公開制度和查詢制度。
來源于丁香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