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口腔診所行業淺析
中國口腔行業競爭近年來空前激烈,據悉,目前全國年口腔門診接診量達到近3億人次,且患者數量仍然保持著13%~15%的年增長。而與綜合性醫院的民營化推進困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口腔及美容的專科醫院成為了目前數量最多也最容易盈利的民營醫院。
民營牙科診所占據半壁江山
頂級牙醫月入破50萬
據統計,在目前國內的口腔行業,民營醫院、私立診所已占據了半壁江山:全國已有近6.5萬所民營口腔機構,其問診量接近總量的40%~45%。
“口腔科是目前市場化、民營程度最高的醫療行業,事實上也只有口腔和美容可以做到。”
好牙醫在線平臺創始人兼CEO孫廣峰孫廣峰表示,“目前我們線上已注冊的有4000多名牙科醫生,其中90%來自瑞爾齒科、拜博等私立及個體的牙科診所,10%是來自公立醫院的口腔科。”
“在目前的私立口腔科診所,收入低一些的牙醫每月收入約在2萬到3萬元,高的每個月收入可以到六七萬,有些頂級的牙醫,他的流水提成會比較高,甚至可能月入會破50萬元。”孫廣峰說。
而另一邊,公立醫院的牙科醫生對“體制”的需求也開始松動。
“像我們現在基本就是從華西口腔這樣一些好的公立醫院里面來挖醫生,成功率都還比較高,因為在私立診所,尤其是品牌化經營的私立診所,待遇也比較好,醫生在業內的認可度并不比在公立醫院差。”瑞爾齒科上海地區市場經理常維力表示,一方面傳統公立醫院的口腔科醫生在最近兩年跳槽到體制外的醫院的很多,另一方面,選擇多點執醫,或是自己開個人診所的也大有人在。
在業內人士看來,作為傳統公立醫院的“非核心”科室,口腔科的市場化能取得成功的最關鍵因素在于人才的流動,而高薪則是驅使流動的最直接因素。
“在目前,民營口腔醫院基本采取的是底薪加提成的薪資方式,收入低一些的牙醫每月收入約在2萬到3萬元,高的每個月收入可以到六七萬,有些頂級的牙醫,他的流水提成會比較高,甚至可能月入會破50萬元。”孫廣峰表示。
“所以我們現在的落點就是做好牙醫和患者的連接,我們對注冊的牙醫沒有額外補助,但是我們會‘包裝’牙醫,讓醫生有品牌的概念,對于他們來說客戶量也會更大,大部分的牙醫也愿意跟我們合作。”孫廣峰這樣透露。
民營口腔漸成投資熱點
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的醫療事業獲得了長足發展,民營口腔同其他民營醫療機構一樣,作為一支新生力量異軍突起,日漸壯大,為促進民眾的身體健康,緩解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民營口腔的壯大發展將迎來更大的機遇。
為何民營口腔的隊伍越發壯大?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市場潛力大。即使是在現階段的金融危機影響下,中國的口腔醫療市場依然是一個亟待開發的大市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健康意識日益增強,個人對醫療衛生的需求和投入日漸增大,目前我國注冊口腔醫師約六萬人,中級職稱以上的醫生僅兩萬人,牙醫與人口的比例僅為1:28000,發達國家如美國為1:1000,日本為1:2000,西歐為1:4000,充分顯示我國牙醫需求缺口很大。國內外的投資界均把中國的醫療行業稱之為“朝陽產業”,設備簡單、學科單一、收益穩步增長的口腔業更是被視為“醫療業的明珠”。
為醫改提供二次拓展空間。在發達國家,牙醫、律師、會計師被稱為三大高收入的職業,而我國牙醫的收入至今依然還不能同國外相比。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對醫療保健的投入相對低下,醫藥價格至今仍在國家計劃控制之列,水平遠遠低于發達國家。隨著國家的發展和醫改的深化,其轉型過程必將是國家投入增加,醫藥價格逐步與國際接軌的過程,這一過程對于投資醫療產業特別是口腔產業者而言,蘊含著巨大的潛在拓展空間。
“國退民進”將拉動對民營口腔的投資。經過多年的探索,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整體趨勢已經趨于明朗——“國退民進”,口腔產業同樣也如此。在未來的發展格局上,國有醫療機構將負責基本醫療,民營醫療機構將在基本醫療方面作為國有機構的補充,在高端和特需服務領域逐步成為市場主體,這一趨勢,亦將強力拉動對中國民營口腔的投資。
合作與競爭并存
良性發展需避開5大陷阱
未來的中國的口腔市場,是一個競爭極其劇烈的市場:國有口腔機構和民營口腔不同體制之爭方興未艾;境外口腔醫師和金融界對中國民營口腔的投資將隨著我國“關貿總協定”相關條款的執行,
自2008年始陸續進入中國。內外之間,合作與競爭并存,已成不可逆轉之勢。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看到,人的“趨利性”將不斷造就民營口腔業內的“窩里斗”:一方面,中國的口腔醫生與人口的比例小之又小,口腔醫生供不應求;另一方面,總是有過多的醫生和口腔醫療機構潮水般涌向發達城市,“區域集中”“同根”“相煎”,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化,競爭持續加劇,后果十分難堪。
“品牌導向”也將成為一只無形的推手。時至今日,中國民眾對名牌的追捧熱度毫不遜色于發達國家。傳統口腔機構的市場以“方便”為勢力范圍。在信息發達、交通便利的今天,品牌已經猶如一塊大磁石,吸引著越來越多跨地域消費者的目光。在我國的很多城市,名校、名院“一號難求”,民營知名醫院、門診“門庭若市”,而缺少知名度的口腔醫療機構“門可羅雀”,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品牌導向”。
專家表示,未來口腔市場的格局將是品牌機構主導發達城市口腔市場。國有品牌機構、民營綜合連鎖醫院與擁有知名專家品牌的口腔門診共存。無品牌機構將被邊緣化。這些機構或散布在城市居民小區和市郊,或服務于經濟欠發達城市及廣大農村。
國有無品牌機構,或維持對基本醫療的服務,或變革。
目前我國口腔市場品牌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單一品牌:即以特有的專業技術或服務打造的品牌。我國現有民營口腔知名口腔門診多屬此類。另一類為綜合品牌:多專業、多層面構成的品牌。比如四大院校的口腔醫院為國家知名綜合品牌。許多醫科大附屬口腔醫院為區域或省的知名綜合品牌。到目前為止。民營口腔尚無全國性的知名綜合品牌。但隨著連鎖經營模式進入口腔領域,全國性的知名綜合品牌將應運而生。
雖然當前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空間給民營口腔機構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遇,然后這些獨立執業醫生和機構的所有者仍需注意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昆明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醫務部鄒新春曾撰文指出,民營口腔機構發展的五大陷阱。
第一是人才大缺口。人才是口腔醫療機構發展的核心資源,也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鑒于口腔機構規模小,地域偏,品牌弱等問題的存在,使得其很難吸引到優秀人才加盟。尤其是口腔醫療機構有其特殊性,一個人可以開業,十個八個也可以開業,一兩百人更可以開業,這種現狀導致口腔機構多是單兵作戰,獨立經營,缺少合作意識、不能形成品牌優勢。存在很多個體戶、夫妻店,規模越小,越難于發展,最終無法形成有效的競爭力,只能在很小的區域吸引部分患者。與此同時,口腔醫療機構不能獨立培養所需專業人才,而且職稱社保等方面不配套,很難“挖”到高端人才,導致民營機構多靠吸引退休醫生和剛畢業年輕醫生為主。沒有雄厚資本、高尖端技術、廣泛的影響力,最后只能在低端領域謀生。
第二是管理不規范。人才是第一瓶頸,管理位列第二。很多民營機構的負責人,多半本身也是醫生,或者也就只有自己一個醫生,所以在管理上就沒有太多關注。稍有幾個醫生的機構,自己也缺少管理知識,或者角色轉換比較困難,部分負責人做醫生很優秀,但是管理就顯得力不從心,或者不知道如何抓起。涉及多個人的口腔機構必須要有一定的管理,包括完善的規章制度、績效核算、診所運營、醫療質量控制、品牌樹立、營銷方案制定等,缺少科學的指引和系統的思考,將很難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優勢。管理的短板也給民營口腔機構的發展帶來了不小的障礙,阻礙醫療資源的更好利用。當然也不乏一些民營醫院的管理做得很好,很多優秀的民營機構其成功就是靠管理做到的。說到管理,并不僅是部分民營醫院不規范,很多公立醫院也很不重視科學管理,無視管理的價值,靠慣性在運轉,靠政策在發展,如果這些公立醫院推向市場,不一定比現在的民營醫院做得好。
第三是競爭激烈。口腔醫療市場相對比較特殊,個體執業的限制較少。在經濟條件較好的城市和地區,口腔機構鱗次櫛比。僅有的患者來源加劇競爭,一些機構為了生存,難免追求短平快的發展路線,沒有長遠的考慮,沒有認真去做市場,帶來不好的影響。口腔本身是一個技術活,靠技術打天下,靠誠信立品牌,靠服務樹口碑,如果機構不注重自己的實力提高,認真為患者服務,那必然會降低自己的品牌形象,最終也難做長久。
第四是品牌不出眾。部分民營機構沒有注重自己的品牌建設工作,本身也缺少樹立品牌的相關元素,沒有特色、沒有專家、沒有實力、沒有影響力,加上極少數不太規范的經營,使品牌的樹立更加困難。缺少機構的核心文化,醫療機構的文化樹立需要幾代人的積累和一代代的傳承,由于機構很小,大多數缺乏核心價值觀,而且人員流動性相對大,難以積淀有特色的核心文化,造成品牌特色不鮮明。筆者走訪一些牙二代牙三代的診所負責人,發現就算是幾代傳承的牙醫也沒有形成個人獨有的品牌優勢。
第五是社會信任度不高。基于以上種種因素,患者大多數情況下還是相信公立醫院,第一原因就是至少有更多的專家可供選擇,心里覺得有保障。加上部分機構的不規范經營,虛假廣告,比如競價排行之類的廣告,嚴重影響整個行業的社會形象,導致民營機構整體社會信任度低。
來源: 口腔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