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篇(一)合與合學
2015年10月3日
我們的學習將分成四部分:概念篇,解剖篇,HBM理論篇,臨床思考篇。在第一部分里面,主要以概念為主,合學概念很多,如果不通過查閱大量書籍弄清楚的話,交流學習就不會順暢,因此首先要把概念弄清楚。
首先和大家探討一下合的定義,既然說到合學,是離不開合的,那么合的內涵到底是什么?
很簡單,就是上下牙的接觸關系,包括靜態跟動態。但是,這么簡短的一句話卻包含了很多內容。
首先表述的對象是上下頜牙齒,這就要求對每一顆牙齒的解剖形態解剖特點有足夠的掌握。其二,牙齒在牙列當中的關系,比如說上下關系,前后關系,尤為重要。這里既包括牙齒之間的關系,還有頜骨關系,甚至肌肉對其也有影響。
“包括動態和靜態關系”,是說合不僅有靜態的內涵,更重要的是上下牙齒的動態關系,而動態關系中又包含了肌肉的影響,肌肉支配的神經因素,也就是生物反饋機制,以及髁突的位置關系。學習三維的考量和觀察髁突在靜態和動態的位置。
很多醫生會有一個思考,什么樣的接觸關系是理想的健康的接觸關系,什么樣的接觸關系是不能接受的非理想狀態的關系呢?這些在后續學習中將逐一探討。
看這張圖的三個接觸關系。有一個誤區,認為最后一種接觸關系是咀嚼效率最高的,在調磨牙齒時努力想做到牙齒面面接觸。當然現在,很多醫生非常清楚,第三種接觸是我們最不愿看到的一種接觸關系,第一種和第二種現在是有爭議的。我們也會在后期專題探討。至少大家要知道,臨床上的多種接觸方式,我們希望的是點式接觸,而不是面式接觸。
那么關于合,大家首先要在腦海中有一個概念,單組牙齒、每一組上下牙齒是怎樣的接觸關系,當然這里邊還隱含著我們上下牙齒具體的接觸方式,首先我們要掌握理想狀態的接觸關系,這里做一點引申:我們的牙齒的接觸是一對一還是一對二?我們先思考以后再探討的。
大家看這兩張圖,有什么區別,做一個比較。
以上給大家是一個靜態的咬合關系,只是一個正面的圖,不要在腦海里只想到正面,還要考慮側面,還要從里側觀察,當然從舌側觀察咬合關系需要在模型上觀察
我們除了靜態還有一個動態理想咬合,我們如何觀察什么樣的動態咬合是一種理想的狀態,大家可以先從前伸和側方運動的檢查,指的是邊緣運動的檢查,來觀察體會怎樣的咬合是一種理想狀態。
大家看這張圖,這張圖只是一個簡單的左側方運動的咬合,從正面來觀察,此時的尖牙保護是怎樣的一種感覺。
再看這張圖,這是我的老師的一本專著當中一張插圖,詮釋的是尖牙保護合,我們牙齒的一個動態的接觸關系,是一種邊緣運動的咬合關系,看下圖三個模型,中間是前伸運動時后牙的咬合分離,左側的是向左側方運動時只有尖牙接觸,其他牙齒咬合分離,右側是向右側方運動時只有尖牙接觸,其他牙齒咬合分離。這是理想狀態下的咬合關系,那在非理想狀態下咬合的側方運動是怎么的接觸關系呢。
這三張圖表達的是通常所說的組牙功能,在做側方運動時除了尖牙以外的牙齒有接觸,(或者尖牙沒有接觸),其他牙也有接觸的多組牙齒接觸的咬合狀態,這種動態咬合關系,歸類為非理想的一種動態咬合關系。
最后總結一下,什么是合?合是上下牙齒的接觸關系,包括靜態和動態,還包含理想和非理想兩種狀態。
那什么是合學?
這里強調的是形態跟功能及其二者相互的關系,而且在這里再一次強調生理和病理兩方面。要求我們首先要掌握理想的咬合形態,因為理想的咬合形態決定功能,形態在前,功能在后。二者是這樣一種因果關系。
在學習時首先要掌握一個理想狀態的合的形態。在此形態的基礎上行使怎樣的功能,然后才能研究學習一個病理狀態是一個怎樣的機理,在臨床中,恰恰相反,我們分析的時候,首先看到的是病理狀態,在腦海里比較生理狀態,有什么差異,然后找出其病因,以及形態與功能之間是怎樣的關系,才能真正解決病理的問題,從而達到一個理想健康合的形態,這是我們在臨床上的分析思路,學習時是先健康后病理,臨床分析時要反其道而行之。我們要從病理狀態中找到理想狀態的差異,找到其病因,找到其問題,才能真正解決臨床問題。
其實現在很多醫生,拿到一個病例,千頭萬緒無從下手,因為不知道分析思路,更談不上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就是因為沒有掌握基礎知識,只有掌握以后對我們臨床才有幫助。
思考:
覆合對咬合功能有何影響?不僅影響切割功能還會影響什么?
前牙覆合淺在前伸引導過程中引導不足,后牙不能迅即分離。咬合距離、正中咬合側方咬合運動軌跡、髁突運動軌跡、肌肉力量都會有影響的。覆合深,在前伸引導過程中后牙不能分開造成后牙重度磨耗,咬合坍塌進一步增加前牙覆合。加重前牙覆合不準確,可以說加重前牙磨耗。牙隱裂牙周萎縮、根尖吸收。
一對一,為什么一對一?那要把整個咬合狀態掌握之后才能理解,一對二有什么問題?
來源;權花淑合學普及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