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權花淑老師學(牙合)學系列:(牙合)學,你入門了嗎?
來源:齒道 源于“齒道-(牙合)學學習群”病案討論
文字編輯整理:周文翹 微信編輯:黃春梅
總編:
齒道—(牙合)學微信群里大咖云集,是廣大(牙合)學愛好者的相互學習、共同討論的理想平臺。(牙合)學并不神秘,群(牙合)學老師權花淑認為:每一位臨床醫生每天都會面臨各種困惑和難題,作為初學者,只要我們堅持思考、善于溝通、勤于實踐,(牙合)學的神秘大門將會為我們敞開。下面,讓我們跟隨近日學習群里的部分病例,尋找(牙合)學的蛛絲馬跡。
圖1
權老師從(牙合)學的角度提出:
以上側片中應關注舌的位置,由此會引發出更多需要關注的問題(如:舌的位置是否與氣道、牙弓狹窄、中線偏斜等有關)。
病例二:(權老師會診病例圖2、圖3)患者,女,24歲。主訴:左側顳下頜關節區張口疼痛,打哈欠時疼痛更明顯。從以下CBCT截圖中,我們能讀出哪些信息?
圖2
圖3
多位醫生均發現:
左7正鎖合,47根管治療,中線不齊,切端對刃,下前牙扭,下前牙牙根吸收等問題。同時也提出一些疑問:前伸(牙合)是否有異常,髁突是否對稱,關節盤的位置是否正常等。
權老師指出:
通過CT和臨床檢查,患者覆蓋和覆(牙合)不足;開口度尚可,開口型呈“Z”型軌跡;左側咬肌區有輕微壓痛,無明顯彈響和其他雜音;髁突疑似吸收,升支似乎變短。初步診斷正鎖合是引起同側TMJ疼痛的原因。雖然信息有限,但我們依然可以從中學習到東西,用(牙合)學的思維去驗證和排除我們的疑問和猜想。
權老師從(牙合)學的角度提出:
磨耗是一種慢性疾病,任何時候都是亡羊補牢。后牙單顆牙磨耗的情況是不存在的,只是個別牙會表現得更明顯。要從整個牙列甚至整個口頜系統去分析,還應該權衡整體解決或保守治療。單顆牙修復可視為一種方法,但它是保守被動的治療方法。
以上病例,你是否用(牙合)學的眼光捕捉到一些蛛絲馬跡了?請繼續跟隨權老師學習,讓我們一起漸入佳境!
貼心的權老師推薦(牙合)學初學者們把(牙合)學教材作為入門書,同時推薦了王美清老師、韓科老師、謝秋菲老師編寫的有關書籍。
合學的世界邀請您
中國醫學界,牙醫是個非常特別的群體!
自由執業度最高的,是牙醫!
最有活力的,也是牙醫!
最愛學習的,還是牙醫!
每次研修,都好象畫圓。學得越多,圓的半徑越大。圓畫得越大,接觸的東西也越多……
當牙醫遇到合學時,一扇奇特的門打開了!
合學,研究的是整個口頜系統的形態與功能,生理與病理,它不是玄學,卻非常美妙。
學習合學開啟合學之門 優秀牙醫必然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