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醫生怎樣開診所(中國牙醫幸福指數最高)
德國:想要審批不容易
德國的社區醫院基本上是私人診所,而私人診所不是誰想開就能開的。開診所的審批過程和德國人做其他事情是一樣的,非常嚴謹和慎重。
在德國每個城市、每個社區、每個地方按區域面積大小、人口密度等等來計算,應該有幾家醫院,應該有什么樣的診所,都是非常科學和嚴格審批的,絕對不會多批。
而開私人診所的醫生,要在大醫院里有一定的資歷,也就是說要有一定的級別和年限,這樣在大醫院工作多年,或有了口碑才可以出來自己開診所,不然會沒人光顧。
此外,符合技術條件后,還要等待機會。因為社區診所也是按需科學設置的,基本上處于飽和狀態。所以必須等到某地方的診所,由于種種原因關門了,才有可能去代替它。如果該社區已經有了一家私人診所,政府就不會審批第二家。
日本:私人門診唱主角
在日本,一般診所超過9.8萬家,牙科診所近 6.8萬家。
日本住宅區的街道,有各種專科的私人診所,比如眼科、骨科、皮膚科、腸胃科。它們通常規模很小,有的小到只有三人組成,一名醫生和兩名護士,醫生負責看病,護士負責掛號、發藥、打針、打掃衛生。在日本大的公、私立醫院是沒有藥房的,所以病人只能拿著醫生的方子去醫院旁邊的藥房買。但在小診所因為是專科,反倒配有小藥房,當然那都是專科的一些日常用藥。
不過,在日本能自己開診所的,起碼都要擁有醫學博士學位,所以那些醫生除了在診所看病外,還會一周有1~2天去大醫院上班,或去醫學院上課,而這時診所就關門休息,小診所一般工作日為一周4~5天。
在日本開辦診所很簡單,開設者先向有關部門咨詢,告知自己的計劃,獲得同意后,就可以先開起來了。
在診所開設后10天內,向診所所在地的保健所遞交診所開設報告,并提供開設者履歷表和執業資格證的復印件、診所建筑用地周圍的示意圖、建筑物平面圖、飲用水水質檢測結果報告的復印件等10余種材料。
材料受理后,保健所職員就會上門審查,符合要求則當場開具許可證,不符合條件的則建議整改。整個申請、審查過程不需要交任何費用。
所以,在日本任何符合條件的醫生履行法定手續后都能執業行醫,私營醫院、診所競爭相當激烈。
澳大利亞:想開門診先努力十年
在澳大利亞,絕大多數的全科醫生是以私人醫生的方式注冊行醫的,每800人就有一名全科醫生,全科醫生占總醫師的一半以上,他們或者單獨開設門診,或者幾個全科醫生合伙開業。
全科醫生視為醫療服務的“守門人”,病人必須經過全科醫生的首診和轉診才能接受專科醫生和醫院的服務。
澳大利亞醫學生的培養需要5~6年,與眾不同的是兩年先讀一個普通醫學本科,取得第一個學士學位。然后,再進入醫學院校學習3~4年,取得醫學本科學士學位。全科醫生要經過5~6年本科醫學教育、1~2年醫院實習、3年醫院和社區在職訓練,然后須經全國考試合格并注冊才能取得全科醫生資格。此后,每三年還要接受繼續醫學教育,考試要達到130分才能繼續執業
來源于kq52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