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纖維異常增殖癥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為治病就醫依據
骨纖維異常增殖癥(Fibrous dysplasia)是一種病因不明,緩慢進展的自限性良性骨纖維組織疾病。正常骨組織被吸收,而代之以均質梭形細胞的纖維組織和發育不良的網狀骨骨小梁,可能系網狀骨未成熟期骨成熟停滯,開出生后網狀骨支持紊亂,或構成骨的間質分化不良所致,本病臨床并非罕見,約占全部骨新生物的25%,占全部良性骨腫瘤的7%,單骨型約占70%,多骨型不伴內分泌紊亂者約占30%,多骨型伴內分泌素亂者約占3%。
目錄
1癥狀體征
2治療方法
3飲食保健
4預防護理
5病理病因
6疾病診斷
7檢查方法
8并發癥
折疊編輯本段癥狀體征
一,臨床表現:
本病約60%發生于20歲以前,偶見于嬰兒和70歲以上老年人,男女發病為1∶2,80%以上表現為病骨區畸形腫脹,發生于面部者表現兩側不對稱,眼球移位,突出,鼻腔狹窄,牙齒松動,齒槽嵴畸形,流淚,腭部隆起,隨著病變發展可出現頭痛和偶爾發生鼻衄,由于原發部位和累及的范圍不同,可表現出相應的臨床癥狀,如發生于顳骨,常表現顳骨體積膨大變形,外耳道狹窄,傳導性耳聾,有外耳道狹窄者,約16%并發膽脂瘤,有膽脂瘤者,常導致顳頜關節炎,面癱,迷路炎或顱內并發癥,病變累及耳蝸及內聽道可產生感音性耳聾,巖骨受侵,易出現顱中窩或顱后窩受累癥狀,此病可廣泛侵入鼻竇,眼眶及顱前窩底,臨床呈惡性生長傾向,表現為鼻塞,嗅覺減退,面部不對稱,眼球突出,移位,復視,視力障礙和張口困難等,蝶骨和蝶竇區骨纖維異常增殖,多有較嚴重的額頂或枕區疼痛,由于蝶竇壁菲薄,病損易向周圍結構擴展,累及Ⅱ,Ⅲ,Ⅳ,Ⅴ,Ⅵ等顱神而產生顱神經受損癥狀與體征,病變較大者可致腦萎縮或產生高顱壓癥。
二,診斷:
本病除單骨型早期不易發現外,一般結合病史,部位,體征及影象學檢查,多勿須組織學證據即可確診。
折疊編輯本段治療方法
本病目前病因不明,尚無有效的預防措施,故早診斷早治療是本病的防治關鍵。
骨纖維異常增殖癥西醫治療方法
本病尤其是單骨型,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因放療有誘發惡變可能。鑒于本病臨床進展緩慢,對病變較小或無癥狀者,可暫不手術,但應密切隨訪觀察。病變發展較快者,伴有明顯畸形和功能障礙者,應視為手術指征。根治性切除雖為最佳治療方法,但有導致功能障礙與美容缺陷之弊。保守的部分切除易于復發,其中單骨型為21%,多骨型可高達36%。手術方法和進路選擇,應根據原發部位、侵犯范圍和功能損害程度靈活掌握,原則上是盡可能徹底清除病變組織,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器官生理功能和美容效果。手術中,對兒童及病變廣泛者,宜采用經口插管全麻。病變局限者亦可在局麻下切除。手術切口有多種,可以根據病變情況選擇應用。
①Caldwell-Luc法:適用于病變廣泛累及上頜骨、鼻腔、眶下壁、篩竇和蝶竇者;
②Weber-Fergusson法:適用于上頜骨、眶下壁、顴骨、硬腭及蝶篩竇廣泛受侵的病人。
③顱―面聯合進路:包括雙額瓣或單額瓣+Weber―Fergusson切口,適用于原發于顱前窩底或鼻竇、眶壁并互為侵犯的廣泛病變。
④Fish法:適用于病變原發于顳骨,外耳道、中耳、內耳、巖骨及顱中窩底受累者。
手術以平鑿、圓鑿或大刮匙分次切除為好。創面滲血較多,術中宜使用骨蠟止血和給予必要的輸血,尤其是兒童更應注意。本病手術切除預后良好,故術中對鄰接顱底及顱內的重要神經、血管部位病變,不要過份切除,以免發生意外。
折疊編輯本段飲食保健
骨纖維異常增殖癥的食療(以下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咨詢醫生)
千斤拔紅棗雞腳湯。[原料]:雞腳6只,千斤拔100克,花生仁(連衣)100克,紅棗10枚(去核),椿根藤60克。[做法]:千斤拔、棒根藤洗凈切碎,雞腳用開水燙過,去膜及爪甲,洗凈。將全部用料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3小時,再加入上等魚露及味精調味即可,飲湯吃雞腳肉紅棗與花生仁。每天1料。
骨纖維異常增殖癥患者吃什么對身體好?
宜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如莧菜、油菜、大白菜、西蘭花、苦瓜、馬鈴薯、山楂、檸檬、鮮棗、柑橘、獼猴桃等。
骨纖維異常增殖癥患者吃什么對身體不好?
忌辣椒、桂皮、蔥、蒜等刺激性食物。
折疊編輯本段預防護理
本病目前病因不明,尚無有效的預防措施,故早診斷早治療是本病的防治關鍵。
折疊編輯本段病理病因
【病因學】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與外傷,感染,內分泌功能紊亂或某些原因導致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有關,但均未證實,目前普遍認為本病不是真性腫瘤。
【病理改變】
血管供應變異較大,病變組織大體呈白色,灰白色或蒼黃色,比正常骨組織稍軟,切割時有含砂感或彈性感,巨大骨損害多從骨髓向外侵蝕和擴展,管狀骨和扁平骨的骨皮質僅留兩層薄殼,去除外殼如去包膜,鏡下見:網狀骨骨小梁的大小,形狀和分布不一,無規律地包埋于質地疏松或致密的富含細胞和血管的結締組織中,此組織類似結締組織化生的結果,骨小梁形態變異較大,多呈球形,在橫切面呈曲線形,C形或弓形,邊緣不規則,骨細胞腔隙寬闊,骨小梁緊密排列,形成骨網,骨小梁由粗纖維的原骨構成,在偏振光鏡下呈網狀而非板狀,偶見網狀骨板狀變形,有時見弓狀骨小梁環繞一中心血管,多數骨小梁缺乏成骨細胞構成的輪廓,這可與骨化纖維瘤鑒別。
折疊編輯本段疾病診斷
在診斷過程中應注意與下列疾病鑒別:
1.骨化纖維瘤 近年已明確該病與骨纖維異常增殖癥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臨床呈緩慢生長,為孤立的損害,侵犯下頜骨多于上頜骨,偶見于額骨和篩骨,女多于男,好發于15~26歲,X線呈輪廓清晰而膨大透明的外觀,其中心部呈斑點狀或不透明,鏡下,以纖維骨的纖維成分為主,不規則的骨小梁雜亂地分布于纖維基質中,并構成網狀骨的中心,但在板狀骨的外圍與咬合緣有成骨細胞。
2.嗜酸性肉芽腫 為一良性孤立的非腫瘤性溶骨損害,起源于網狀內皮系統,常見于額骨,頂骨和下頜骨,多發于30歲以前,男性居多,在組織學上,由濃密的泡沫組織細胞組成,伴有不同數量的嗜伊紅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組織細胞核含有小囊,嗜伊紅細胞含有細小的空泡,巨細胞為郎罕型和異物型,這些細胞呈灶性集聚。
3.Gardner綜合征 此綜合征為侵犯上下頜骨,顱骨和偶見于長骨的多發性骨瘤,伴有腸息肉,皮樣囊腫,纖維瘤和長骨局灶性波紋狀骨皮質增厚。
4.巨型牙骨質瘤 通常累及下頜骨全部,可致骨皮質膨大,X線檢查表現為濃密的塊狀堆積體,常起于遺傳,在組織學上未發現感染源。
5.外生性骨瘤 副鼻竇惡性腫瘤及囊腫等,均應注意鑒別,以防誤診。
6.多骨型骨纖維異常增殖癥,還應與甲狀腺功能亢進,paget病,神經纖維瘤病及頜骨肥大癥等相鑒別。
折疊編輯本段檢查方法
影象學檢查對本病診斷有特殊意義。
根據X線表現,本病分為三型:
①變形性骨炎型:常為多骨型病變表現,其特點是顱骨增厚,顱骨外板和頂骨呈單側泡狀膨大,骨內板向板障和顱腔膨入,增厚的顱骨中常見局限和彌漫的射線透明區和濃密區并存,這種骨吸收與硬化并存極似Paget變形性骨炎的表現,顱骨擴大和硬化,可從額骨擴大到枕骨,面部受累可導致眶和鼻腔狹窄及鼻竇腔消失,此型約占56%。
②硬化型:此型多見上頜肥厚,可致牙齒排列不整,鼻腔,鼻竇受壓變小,上頜骨受累多于下頜骨,且多為單骨型,損害呈硬化或毛玻璃樣外觀,相反,下頜骨損害多見于多骨型,表現為孤立的骨壁光滑且可透過射線,此型約占23%。
③囊型:顱骨呈孤立或多發的環形或玫瑰花形缺損,缺損從菲薄的硬化緣開始,其直徑可達數厘米,孤立的損害有似嗜酸性肉芽腫,多發的缺損可誤認為Hand Schüller Christian病,偶有數種X線類型出現于同一個體上,此型約占21%,應用CT或MRI檢查,能明確病變的位置和范圍,且能顯示與軟組織的聯系,定期檢查可動態觀察病變的發展程度,對選擇術式進路,減少并發癥和估計預后甚為重要。
折疊編輯本段并發癥
本病可廣泛侵入鼻竇,眼眶及顱前窩底,臨床呈惡性生長傾向,表現為鼻塞,嗅覺減退,面部不對稱,眼球突出,移位,復視,視力障礙和張口困難等,蝶骨和蝶竇區骨纖維異常增殖,多有較嚴重的額頂或枕區疼痛,由于蝶竇壁菲薄,病損易向周圍結構擴展,累及Ⅱ,Ⅲ,Ⅳ,Ⅴ,Ⅵ等顱神而產生顱神經受損癥狀與體征,病變較大者可致腦萎縮或產生高顱壓癥。
相關疾病
骨囊腫 進行性骨干發育不全 眼眶骨纖維異常增殖癥 多發性軟骨瘤 骨瘤 顱骨骨瘤 皮膚骨瘤。
2009年第18期 > 正文
骨纖維異常增殖癥影像表現的分析
2009年6月25日 《中國保健》2009年第18期
骨纖維異常增殖癥又稱骨纖維結構不良、纖維囊性骨炎,是一種少見的生長發育性疾病。現以我院臨床所見病例對其影像表現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本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齡5~36歲,平均23歲。21例病變部位均有疼痛不適,局部崎形隆起5例,1例復視,2例合并病理性骨折。
2.1 X線表現:①囊狀改變13例:其中單囊2例,表現為骨干輕度不規則膨大變形,骨質變薄,外緣較光整,囊內可見少量斑點狀致密影;多囊11例,呈多個大小不等的囊狀透光區,其中可見條狀骨紋和斑點狀鈣化影,病灶邊緣硬化。②磨玻璃樣改變5例:表現為骨髓腔膨脹并見斑點狀骨化和鈣化影。③絲瓜絡狀改變2例。可見于骨干平行的粗大扭曲的骨小梁。④蟲蝕狀改變1例:溶骨性改變邊緣銳利如蟲蝕狀。病灶直徑2.0~15.0cm不等。
2.2 CT和MRI表現:5例CT表現為骨不規則膨大變形,髓腔內囊狀透光區,有分隔,其中可見斑點致密影,4例邊緣有硬化。軟組織均無腫脹 ......
信息來源:網絡,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為治病就醫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