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樣釉珠1例
毛小泉 蒙亞嬌 李海芳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附屬海口醫院口腔中心•海南省口腔醫學中心 海口 570208
[摘要] 釉珠是出現于磨牙區的釉質突起,本文報道1例1.8 mm寬、8 mm長的扁平狀釉珠。本病例是1例少見的、較長的牙根樣的釉珠。
[關鍵詞] 釉珠; 根尖片; 錐形束CT
[中圖分類號] R 781.34 [文獻標志碼] B[doi] 10.7518/gjkq.2016.04.009
釉珠是附著在牙骨質表面的釉質小塊,是牙齒發育時小團錯位的成釉細胞或者上皮根鞘某處異常分化,再度出現成釉功能而形成的釉質,常見為磨牙根分叉區或近頸部牙骨質上單個栗粒大小球形或小舌狀的突起,牢固附著于牙根表面,為不透明結節。牙齒內部的釉珠呈圓形放射影像,范圍從釉牙本質界到冠部牙本質。
1 病例報告
患者,女,42歲,因牙痛就診于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附屬海口醫院牙體牙髓病科。臨床檢查為左側下頜第一磨牙遠中齲,根尖壓痛和扣痛及頰側深牙周袋,牙髓電活力檢查陰性,近中根尖放射透明影。X線檢查根分叉區有不透明突起,扁形,
1.8 mm寬、8 mm長(圖1~3)。
患牙被診斷為根尖周炎,鹽酸甲哌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斯康杜尼)麻醉后,橡皮障隔濕,開髓,找到3個根管口。根尖片可見牙槽骨內有一個根樣影像(圖4),故再次尋找根管口,但未找到。
圖 1 根分叉釉珠
Fig 1 Enamel pearl in furcation area
圖 2 CT水平面觀
Fig 2 CT horizontal section view
圖 3 CT頰舌切面觀
Fig 3 CT buccolingual section view
圖 4 根樣釉珠
Fig 4 Root-like enamel pearl
所有根管使用不銹鋼K銼和機用馬達預備,質量分數為3%的過氧化氫沖洗,徹底干燥,根管內置樟腦酚,氧化鋅暫封。1周后患者癥狀完全消失,拍片進行根管長度確定后,使用牙膠進行根管充填。隨后進行烤瓷冠修復,3個月后無臨床癥狀。
2 討論
釉珠是沉積于恒牙根分叉區的異常釉質,尤其是上頜第二、第三磨牙[1],每顆牙通常僅有1顆,但也有觀察到3~4顆者[2],發生率在1.1%~9.7%[3]。一般不發生于單根牙,也有報道發生于前磨牙、尖牙、切牙者[4-6],主要附著于牙根表面,也有發生于牙本質者[7],直徑在0.3~4 mm[8]。而筆者報道1例根樣釉珠,較少見:附著于分叉區,呈牙根樣,1.8 mm寬、8 mm長。
臨床上發現的釉珠大小不一,其內部結構也不盡相同。放大觀察,較小的釉珠有時僅為釉質構成,而有時含有牙本質;體積較大時,往往可見纖細的牙髓組織進入釉珠內。錐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有助于釉珠的診斷[9-10]。一般來說,釉珠會影響牙齦和牙體之間的良好附著關系,引起牙周疾病,且診治時妨礙齦下刮治;釉珠下方有時可見多個小孔,因此有可能成為牙髓-牙周聯合病變的感染途徑[11-12]。現已明確描述的釉珠有3種類型[13-14]:1)完全由釉質組成;2)復合釉珠或釉質牙本質型釉珠,包含管狀牙本質;3)釉質牙本質型釉珠含有髓角,可能延伸到冠髓腔或根管。
釉珠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少見的牙齒形態異常,局限性釉質增生的小球形團塊。其發生的病因仍然不清楚,通常認為是上皮根鞘上皮剩余發育的結果,牙根發育過程中,這些細胞分化為有功能的成釉細胞,產生釉質沉積于牙根并牢固附著于牙根表面[15-16]。
3 結論
本例釉珠較為少見,像牙根。釉珠可以是完全性釉質或者含有牙本質或牙髓組織,下方有時可見多個小孔,成為牙髓和牙周組織的交通通道。由于釉珠可能形成牙本質小管/髓腔,因此治療牙髓病時要仔細檢查髓室底,沉積的牙本質必須仔細磨除以防止根管遺漏[1],并拍攝CBCT,評估釉珠內是否含有牙本質小管。對于引起牙周病的釉珠臨床上可磨除,必要時斷面局部備洞填充[17]。
4 參考文獻(略)
來源于國際醫學口腔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