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病例】中年人自體牙移植1例
患者,女,51歲,職業工人,于2006年3月20日來我所就診。查體7┐殘根,8┐萌出位置及形態正常,8┐無對牙合,牙齦色澤形態正常,無紅腫。X線拍攝頜面全景片7┐牙周組織無明顯吸收,8┐牙根發育良好。
準備受植區:常規消毒,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下拔除7┐病灶牙,拔牙時避免損傷骨板,拔除后用三角挺去除牙槽間隔,牙槽窩準備完善后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牙槽窩。
置生理鹽水紗布堵塞牙槽窩備用。拔除8┐,口外行倒根管充填術,立即移植到受植區。
移植牙低于咬牙合平面。嚴密縫合創口。采用鋼絲牙間結扎固定1個月,調合早接觸點。
患者追蹤隨訪0.5年、1年、3年、6年均無自覺癥狀。咀嚼和咬牙合恢復良好,形態良好,無扣痛、無松動,牙周恢復良好。X線顯示移植牙骨性愈合。
討論
自體牙移植是將自身牙完整取出移植于缺牙處,以治療牙齒缺失。自體牙移植術患者的適應證通常選擇18歲以下的缺失患者,此時牙根尚未發育完全,移植后由于活髓移植,并保存了牙根繼續發育的組織,移植后牙根能繼續生長并發育或牙根完全形成,成功率較高。
但相對于中年人自體牙移植臨床研究很少。以往對于中年人自體牙移植臨床研究很少,通過本例“成功”病例,可以使無用的智齒得以重新利用,并且優于任何一種修復方式。
通過此病例,筆者認為中年人牙體自體移植操作過程需要注意幾點:
(1)移植牙的形態:如移植牙過大,受移植區間隙不足,應拓展間隙修正牙槽窩,移植時根尖不能受擠壓,更不可用暴力楔入。
(2)拔除受植牙時盡量減少創傷:保護受植牙的牙根及牙周膜,保護好牙周膜完整是術后牙周膜愈合的關鍵。牙移植時作根管治療盡量縮短時間,減少牙齒離體時間,以免影響移植的成功率。
(3)結扎固定:自體牙移植術后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牙固定方法,正畸片段弓是相對比較理想的固定方式。
(4)復診及隨訪:術后3個月拆除固定裝置,取得患者主動積極的配合下,每半年、1年、3年、6年進行了隨訪,并告知患者注意口腔衛生。
自體牙移植術比較實用且易實施,相比較種植義齒價格低廉;同時可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盡管中年人自體牙移植適用范圍不廣,且預后受到很多因素影響,但通過成功病例,自體牙移植也可作為一種修復中年人牙列缺損的理想選擇。此例中年人自體牙移植術雖成功,還需要時間考證和更多病例的證實,有待于繼續研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