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级性生活片-中国一级特黄-中国一级特黄aa毛片大片-中国一级特黄大片毛片-国产在线拍揄自揄拍视频-国产在线拍揄自揄视精品不卡

在線留言|網站地圖

歡迎光臨陜西嘉友科貿有限公司官網

陜西嘉友科貿有限公司

各類口腔病例

熱門關鍵詞:口腔放大鏡熱熔牙膠充填系統牙線棒批發

甲狀舌管乳頭狀癌1例

文章出處:嘉友網查看手機網址
掃一掃!甲狀舌管乳頭狀癌1例掃一掃!
人氣:-發表時間:2015-11-09 14:39【

甲狀舌管囊腫發病率約為7%,其形成過程為胚胎發育過程中,甲狀舌管遠端發育形成的甲狀腺甲狀舌管未完全退化消失,形成甲狀舌管囊腫。甲狀舌管囊腫發生癌變的病例非常罕見,約占1%。自1911年Bretano等報道第1例甲狀舌管囊腫癌變病例以來,目前國內外共報道約300余例;其中國內僅見10余例,以 個案報道為主。


甲狀舌管癌約80%的組織學類型為甲狀腺乳頭狀癌,雖然其預后多良好,但其臨床表現缺少特異性,術前不易診斷,對于它的起源、診斷與治療仍存在廣泛的爭議。本文報道了本院收治的1例甲狀舌管囊腫伴甲狀腺乳頭狀癌,同時復習相關文獻,就其診斷與治療進行討論。


病例報告


臨床資料


患者,男,56歲。主述“發現頸前區無痛性腫塊20余天”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周無意中發現頸前區腫物,無不適。


查體:頸前正中舌甲膜水平處略膨隆,表面皮膚無紅腫,觸診舌骨偏下方可及一大小約4cm×2cm×3cm腫物,質地中等偏硬,無觸壓痛,表面光滑,界限清楚,吞咽及伸舌活動時可以隨舌骨上下活動,左右向動度差。雙側甲狀腺未觸及腫大及結節,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


頸部彩超檢查提示:頜下區囊實性包塊,兩側甲狀腺和頸部未見明顯占位。頸部磁共振成像(MRI)平掃及增強掃描提示:頸部頜下可見多發囊實性信號腫塊影,實性病灶為等T1短T2信號,邊緣較模糊,似包繞舌骨;增強掃描實性病灶邊緣可見強化,囊性病灶內可見分隔,病灶未見相連,囊性病灶分隔可見強化,其內可見結節性強化。甲狀腺位置及形態正常,提示甲狀舌管囊腫可能(圖1)。

500.png

其他常規體檢、輔助檢查及實驗室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內。由于影像學檢查及臨床表現均提示為甲狀舌管囊腫,術前未做細針穿刺活檢,但術后病理確診為甲狀舌管囊腫伴甲狀腺乳頭狀癌。


手術方法


采用Sistrunk術式,具體手術過程如下:頸部舌甲膜水平橫切口,分離囊腫至根部,可見囊腫與舌骨體部相連,與舌骨上下肌群邊界不清,穿刺內容物為淡黃色稀薄液體,沿著囊壁外圍鈍性分開,切斷與囊腫相連的舌骨及少量周圍組織,與囊腫一并完整切除,術中見囊腫約4.5cm×2.5cm×3.0cm大小。


結果


一般情況


術后給予靜滴抗生素預防感染、霧化吸入等對癥治療3d,術后1周拆線,傷口愈合良好,正常出院。術后3個月復查恢復良好,未查及復發與轉移。


術后病理診斷


術后病理切片HE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可見腫瘤囊壁組織(圖2A)提示:該腫物為甲狀舌管囊腫,同時在腫瘤組織中可見呈乳突頭排列的癌細胞(圖2B),提示該病例囊腫惡變。


進一步的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提示:甲狀腺球蛋白(thyroprotein,TG)抗體染色陽性,細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CK19)抗體染色呈現強陽性,半乳凝素3(Galectin-3)抗體染色陽性,甲狀腺轉錄因子(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染色陽性(圖3)。

501.png


綜上病理檢查結果,可明確診斷本病例為甲狀舌管囊腫伴甲狀腺乳頭狀癌,屬于甲狀舌管癌的一種。


討論


甲狀舌管癌的來源


胚胎第3~4周時,位于內胚層的甲狀腺始基形成,并逐漸向間質內生長形成的管狀結構稱為甲狀舌管。第6~7周時,甲狀舌管發育至甲狀軟骨以下水平,甲狀舌管遠端發育形成甲狀腺,以后內腔閉鎖、實變,形成甲狀腺的兩側葉,于7周左右下降到甲狀軟骨前方,而甲狀舌管則退化消失。當甲狀舌管殘余時,可形成甲狀舌管囊腫。囊腫上皮為復層扁平上皮或纖毛柱狀上皮,纖維性囊壁可見淋巴結組織,偶見甲狀腺或黏液組織。


根據Joseph等的統計,約7%的甲狀舌管囊腫的囊壁上有甲狀腺濾泡,甲狀舌管囊腫的惡性腫瘤發生率約為1%,其中最常見的組織學類型為乳頭狀癌,約占85%,其次為鱗狀細胞癌,其他類型有退行細胞癌、Hurthle細胞癌及島狀癌。關于甲狀舌管囊腫惡性腫瘤的起源目前尚存爭議,有學者認為是起源于甲狀舌管囊腫,由于殘留的甲狀舌管上皮發生癌變,形成甲狀舌管癌。但大多數學者認為是起源于甲狀舌管殘余,且是起源于其周圍的甲狀腺組織,而非囊腫壁組織,因此將其定義為原發于甲狀舌管殘余物的惡性腫瘤。


甲狀舌管癌的臨床表現


甲狀舌管癌的臨床表現類似甲狀舌管囊腫,臨床病例發現腫塊時間跨度大,可以從10d到40余年,病程發展緩慢,臨床癥狀往往無法與良性囊腫相鑒別。極少數患者發病時間長,能表現出迅速增大伴疼痛等惡性表現。而超聲、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和MRI等影像學表現也多無特異性,因此絕大多數病例在術后才能明確診斷。然而,術前明確其良惡性有助于手術方式以及手術切除范圍的確定。


本例患者主訴為發現頸部無痛性腫物20余天,其臨床表現符合良性囊腫的特點,影像學檢查也未見侵襲性特征,直到術后病理檢查才明確診斷。術后請甲狀腺腫瘤專科會診,進行同位素掃描等檢查,在排除甲狀腺存在原發病變的可能性后,建議術后嚴密隨訪。


甲狀舌管癌的診斷


甲狀舌管囊腫CT表現為邊界清楚的低密度影像,壁薄、光滑,可以觀察到邊緣增強。甲狀舌管囊腫伴感染時則出現腫物CT影像密度增高,周圍脂肪影像消失。而甲狀舌管癌最常出現的CT表現為囊腫內出現實性結節,其次還可能出現鈣化、囊壁增厚或邊界不規則等表現(圖4)。

502.png

本文病例為較典型的囊性病變,局部呈現多房囊性缺損,與一般的甲狀舌管囊腫有所區別,但因臨床無特異表現,故術前未考慮惡性腫瘤的可能。我們在進行文獻回顧研究時發現,2002年Chu等曾經報道了1例CT影像學具有多房缺損表現的甲狀舌管癌病例。孫志鵬等2007年回顧了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自1986年至2006年收治的甲狀舌管來源性病例共計101例,其中甲狀舌管癌3例。在這3例病例中,有1例CT影像學表現為多房囊性腫物。2009年Smiti等也報道了1例甲狀舌管乳頭狀癌的病例,其MRI表現為多房囊性缺損。


結合上述病例回顧及本文病例特點,我們認為術前影像學檢查中出現多房囊性缺損的病例,需要考慮甲狀舌管癌的可能。細針穿刺活檢是近年甲狀舌管癌較為常用的病理診斷方法,但它對于囊性病變診斷的陽性率不如對于實性腫瘤的診斷,原因是囊液中的異型細胞數較少。Yang等回顧了曾經報道的17例甲狀舌管囊腫細針穿 刺活檢病例,發現其真陽性率為53%,假陰性率為47%。因此,反復的細針穿刺活檢(至少3次)最好是在B超引導下的針吸細胞學檢查,可以提高對于腫瘤診斷的準確率。


由于本文病例術前考慮為甲狀舌管囊腫,因此未行細針穿刺活檢,術后病理檢查才診斷為甲狀舌管癌。通過文獻復習,我們認為針對具有多房型影像學表現患者,術前 聯合細針穿刺活檢,將有助于術前明確腫瘤性質、確立手術方案。此類病例還應與頸部淋巴結轉移性甲狀腺乳頭狀癌囊性變和甲狀腺錐體葉乳頭狀癌相鑒別。甲狀舌管囊腫及甲狀舌管癌和甲狀腺癌發生的部位及臨床表現不同,一般不易誤診。但如甲狀腺錐體葉經甲狀軟骨前面向上達舌骨水平,就容易混淆。蔣鳳軍等報道過舌骨水平甲狀腺錐體葉乳頭狀癌誤診為甲狀舌管囊腫1例。


甲狀舌管癌的治療


甲狀舌管囊腫及甲狀舌管癌的原發灶的切除應采用Sistrunk術式。該術式由Sistrunk于1928年首次提出,強調將腫物、甲狀舌管及部分舌骨一并切除。Patel等通過回顧研究認為,手術切除范圍是唯一對甲狀舌管癌生存率有意義的因素,采用Sistrunk術式切除原發灶是必須的,即完整切除腫物、與腫物相連的舌骨及在舌盲孔部位與口腔相通的以甲狀舌管為中心的周圍組織。在甲狀腺形態和功能正常、沒有頸部淋巴結腫大的情況下,采用Sistrunk術式切除原發灶對于甲狀舌管癌的治療是足夠的,術后應密切隨訪。甲狀舌管癌有一定的頸淋巴結轉移率,原發于甲狀舌管囊腫腫瘤的淋巴結轉移率為7.7%~12%,甲狀腺切除及區域頸清掃術適用于有甲狀腺內轉移者或有局部轉移者。


甲狀舌管癌的預后


盡管甲狀舌管乳頭狀癌發病率很低,但是根據目前文獻報道的約300例患者的統計數據分析,總體預后較好。Patel等回顧研究62例病例,其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別為100%和95.6%。62例中沒有原發灶復發的報道,有2例術后出現頸部淋巴結轉移,但沒有因該腫瘤致死的病例。單變量析因分析提示手術范圍對患者的預后有較大影響,單純的囊腫剝離切除手術的預后較Sistrunk術式預后要差,其10年生存率分別為75%和100%。因此,術前明確腫瘤性質,以及確定是否有近遠處轉移灶,對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案、確定手術范圍尤為重要。


來源于口腔醫學網

此文關鍵字:各類口腔病例

推薦產品

宇森口外噴砂槍CA-1
宇森口外噴砂槍CA-1
宇森口外噴砂槍CA-1
DMG預防產品/氟拋光膏
DMG預防產品/氟拋光膏
DMG臨時冠/雙固化
DMG臨時冠/雙固化
DMG臨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