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局部麻醉藥物及麻醉方法
局部麻醉常用藥物
口腔科常用的局麻藥物是普魯卡因(奴佛卡因)和利多卡因(賽洛卡因)。一般病員拔牙多采用2%鹽酸普魯卡因,性穩(wěn)定,煮沸消毒不被破壞。為了增強麻醉效果,延長麻醉時間,可加入1:1000腎上腺素約十萬分之一(即100ml普魯卡因中加1:1000腎上腺素1ml )。但須注意:對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甲狀腺毒癥病員及孕婦等,禁用含有腎上腺素的普魯卡因,以用2%利多卡因(Lidocaine xylocaine)較適宜。
口腔局部麻醉方法
(一)牙槽部浸潤麻醉
圖5~1 牙槽部浸潤麻醉
適用于骨質疏松的上頜牙槽部的拔牙和牙槽手術。注射麻醉藥于牙槽的唇(頰)側和舌(腭)側的粘膜下或骨膜下,唇(腭)側注射時,注射針在前庭溝刺入粘膜,針與粘膜約成30~35度角(圖5~1),注意麻藥1~2ml。舌(腭)側注射時,在硬腭上距牙齦緣0.5~1cm處進針,注射麻藥0.5ml。
(二)阻滯麻醉
在神經干附近注射麻藥以阻斷神經傳導,使該神經分布區(qū)獲得麻醉效果,稱為阻滯麻醉,適用于骨質較致密的下頜骨區(qū)或局部有炎癥及腫脹不宜作浸潤麻醉者。阻滯麻醉在口腔科應用較多,由于注射位置一般較深,故須注意嚴格無菌操作,以免贊成深部感染,引起不良后果,注射麻醉藥前應先回抽檢查,以免誤入血管,然后緩慢注入。醫(yī)學全.在線提供
有關阻滯麻醉的具體操作方法見表5~1。
表5~1 阻滯(傳導)麻醉方法 麻藥:2%普魯卡因
麻醉方法 | 穿刺點 | 方向 | 深度 | 劑量 | 麻醉范圍 |
上牙槽后神經阻滯麻醉(上頜結節(jié)注射) | ![]() 的前庭溝底 | 半張口,注射針與上頜牙的咬合面成15度角,向上、向后、向內方向刺入 | 1.5~2.5厘米 | 1.5~2毫米 | 同側上頜磨牙、牙周膜、牙槽骨及頰側牙齦(不包括的
|
腭前神經阻滯麻醉 (腭大孔注射) | 腭側齦緣至腭中線聯(lián)線1/3處 | 大口張,從對側下頜尖與第一前靡牙間,向上、后、外方向刺入 | 約0.5~1厘米 | 0.5毫升 | 同側上頜前磨牙的腭側粘膜及牙齦 |
鼻腭神經阻滯麻醉 (切牙孔注射) | 腭齦乳頭基部(腭乳突處) | 大張口,與牙長![]() | 約0.5厘米 | 0.2毫升 | ![]() |
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 (下頜肌注射) | 翼下頜韌帶外側頰墊尖端交界處 | 大張口,從對側下頜兩前牙間,與下頜牙咬合面癥行,向后、向外刺入。 | 約1.5~2.5厘米觸及骨面 | 1.5~2毫升 | 同側牙、牙周膜、牙槽骨及
|
舌神經阻滯麻醉 | 同上 | 同上 | 麻醉下牙槽神經后將針退出0.5~1厘米 | 0.5~1毫升 | 同側下頜舌側牙齦、口底及舌前2/3粘膜 |
頰神經阻滯麻醉 | 一法:同上 | 同上 | 麻醉舌神經后將針稍稍退出再轉至下頜升枝前緣0.5厘米 | 0.5~1毫升 | 同側頰側牙齦及粘膜 |
二法:腮腺導管口后方1厘米處 | 與粘膜成15~30度角 | www.med126.com |
上牙槽后神經阻滯麻醉 (上頜結節(jié)注射):見圖5~2
圖5~2 上頜結節(jié)注射
腭前神經阻滯麻醉 (腭大孔注射):見圖5~3。
鼻腭神經阻滯麻醉 (節(jié)牙孔注射):見圖5~4
圖5~3 腭大孔注射
圖5~4 節(jié)牙孔注射
拔牙麻醉選擇:見表5~2
表5~2 拔牙麻醉選擇
牙位 | 唇、頰、側 | 舌、腭、側 | ||
麻醉的神經 | 麻醉方法 | 麻醉的神經 | 麻醉方法 | |
上牙槽前神經 | 浸潤麻醉 | 鼻腭神經 | 切牙孔注射 | |
上牙槽前神經 | 浸潤麻醉 | 鼻腭神經 腭前神經 | ![]() | |
上牙槽中神經 | 浸潤麻醉 | 腭前神經 | 腭大孔注射 | |
上牙槽中神經 上牙槽后神經 | 浸潤麻醉 上頜結節(jié)注射 | 腭前神經 | 腭大孔注射 | |
上牙槽后神經 | 上頜結節(jié)注射 | 腭前神經 | 腭大孔注射 | |
下牙槽神經![]() | 下頜孔注射![]() | 舌神經 | 下頜孔注射 | |
下牙槽神經頰神經 | 下頜孔注射頰神經阻滯麻醉 | 舌神經 | 下頜孔注射 |
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下頜孔注射)和舌神經、頰神經阻滯麻醉:(圖5~5、5~6、5~7)。
圖5~5 下牙槽神經、頰神經、舌神經位置示意圖
圖5~6 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穿刺點及方向
圖5~7 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部位的解剖關系
針刺麻醉和指壓麻醉在拔牙術中的應用
針麻常用穴位參考
指壓頜前牙:合谷配人中。
拔上頜前磨牙:合谷配四白。
拔上頜磨牙:合谷配下關。
拔下頜前前牙:合谷配承漿。
肢下頜前磨牙:合谷配大迎。
拔下頜磨牙:合谷配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