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级性生活片-中国一级特黄-中国一级特黄aa毛片大片-中国一级特黄大片毛片-国产在线拍揄自揄拍视频-国产在线拍揄自揄视精品不卡

在線留言|網站地圖

歡迎光臨陜西嘉友科貿有限公司官網

陜西嘉友科貿有限公司

熱門關鍵詞:口腔放大鏡熱熔牙膠充填系統牙線棒批發

口腔醫學重點最新精心整理【經典資料】

文章出處:嘉友網查看手機網址
掃一掃!口腔醫學重點最新精心整理【經典資料】掃一掃!
人氣:-發表時間:2016-08-05 14:02【

口腔醫學重點最新精心整理【經典資料】

1、顏面部為上從(發際),下至(下頜骨下緣)或(頦下點),兩側至(下頜支后緣)或(顳骨乳突之間)的區域。 2、以經過(眉間點)、(鼻下點)的兩條水平線為界,將顏面部分為(3)等分。 3、頜面部為顏面部的(中1/3)和(下1/3)兩部分組成的區域。上1/3為(顱面部)。頜面部是以(頜骨)為主要骨性支撐所在的區域,而顱面部是以(顱骨)為主要骨性支撐所在的表面區域。頜面部為人體(最顯露)(最具特征)的部位,是人體(形態美)和(表情)最重要的形體表達區域,也是與(眼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等相交叉的部位。 4、臨床上常將頜面部分為(面上)(面中)(面下)三部分,其劃分是以(兩眉弓中間連線)為第一橫線,以(口裂平行線)為第二橫線。 5、口腔位于(頜面部)區域內,位于顏面部的(下1/3),是指由(牙)(頜骨)及(唇)(頰)(腭)(舌)(口底)(唾液腺)等組織器官組成的(功能性器官)。 

6、口腔的解剖區域可分為(口腔前庭部)(牙及牙槽骨部)(舌部)(腭部)(口底部)等。 7、口腔頜面部的解剖生理特點的臨床意義(位置顯露)(血供豐富)(解剖結構復雜)(頜面部疾病影響形態及功能)(疾患易波及毗鄰部位) 

8、口腔內,以(牙列)為分界線,將口腔分為牙列內的(固有口腔)和牙列外圍的(口腔前庭)。口腔前庭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齦)與其外側的(唇)(頰組織器官)構成,因此(唇)(頰)器官的表面形態即為口腔前庭的表面形態。固有口腔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齦)與其內側的口腔內部組織器官(舌)(腭)(口底)等構成,因此(牙)及(牙列)(牙槽骨)及(牙齦)(舌)(腭)及(口底)等組織器官的表面形態即為故有口腔的表面形態。 9、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其范圍上為(硬腭)(軟腭),下為(舌)(口底),前界和兩側界為(上、下牙弓),后界為(咽門)。 10、口底由(舌系帶)(舌下肉阜)組成。 11、牙又稱(牙體),由(牙冠)(牙根)(牙頸)組成。 12、牙的組織結構,牙體組織由(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三種鈣化的硬組織和牙髓內的(軟組織牙髓)組成。牙周組織結構,牙周組織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及(牙齦),是牙的(支持組織)。 

13、舌的感覺神經,在舌前2/3為(舌神經)分布,舌后1/3為(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分布。舌的運動系由(舌下神經)支配。舌的味覺為(面神經的鼓索支)支配。(舌尖部)對甜、辣、咸味敏感;(舌緣)對酸味敏感,(舌根部)對苦味敏感。 14、舌乳頭(舌背黏膜)分為(絲狀乳頭)(菌狀乳頭)(輪廓乳頭)(葉狀乳頭)。 15、正常乳牙有(20個),上下頜的左右側各(5個)。其名稱從中線起向兩旁分別為(乳中切牙)(乳側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一般出生后(6~8個月)開始萌出乳中切牙,(2歲)左右乳牙全部萌出。 16、恒牙共(28~32顆),上下頜左右側各(7~8)顆,其名稱從中線起向兩旁,分別為(中切牙)(側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 17、口腔頜面部的肌肉分為(咀嚼肌群)(表情肌群)。咀嚼肌群可分為(閉口肌群)(開口肌群)(翼外肌)。其神經支配均來自(三叉神經下頜神經的前股纖維),主管(運動) 

18、頜面部血液供應主要來自(頸外動脈)的分支,有(舌動脈)(面動脈)(上頜動脈)(顳淺動脈)。 19、頜面部靜脈比較復雜,分為(淺)(深)兩個靜脈網,分為(面靜脈)(下頜后靜脈)(翼靜脈叢)。 20、口腔頜面部的感覺神經主要是(三叉神經),運動神經主要是(面神經)。 21、三叉神經分為(眼神經)(上頜神經)(下頜神經);面神經分為5支(顳支)(顴支)(頰支)(下頜緣支)(頸支)。 22、口腔頜面部的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頜下腺)(舌下腺);腮腺的分泌液主要是(漿液),下頜下腺主要是(漿液),含有少量(黏液),舌下腺主要是(黏液),含有少量(漿液)。 23、顳下頜關節上由(顳骨關節窩)(關節結節),下由(下頜骨髁突)以及位于兩者間的(關節盤)(關節囊)和周圍的(韌帶)構成。 24、口腔內檢查常用器械(鑷子)(探針)(口鏡)。 25、齲病的臨床特征是(牙體硬組織),包括(牙釉質)(牙本質)和(牙骨質)在(顏色)(形態)和(質地)等方面均發生變化。 26、引起齲齒的四聯因素理論(細菌)(食物)(宿主)(時間)。 27、齲病按進展速度分(急性齲)(慢性齲)(繼發齲);按解剖部位分(牙合面窩溝齲和平滑面齲)(根面齲)(線性釉質齲);按病變深度分(淺齲)(中齲)(深齲)。 28、齲病的治療方法(化學療法)(再礦化療法)(窩溝封閉)(修復性治療)。 29、慢性牙髓炎分為(慢性閉鎖性牙髓炎)(慢性潰瘍性牙髓炎)(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30、藥物性牙齦增生的病因(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苯妥英鈉)(環孢素)(硝苯地平)。 31、口腔單純性皰疹的病因(單純皰疹病毒);口腔念珠菌病病因(白色念珠菌);復發性阿弗他潰瘍病因(免疫因素)(遺傳因素)(系統性疾病)(環境因素)(其他因素);天庖瘡(自身免疫學說);口腔扁平苔蘚(精神因素)(免疫因素)(內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微循環障礙因素)(遺傳因素)(其他)。 32、常用局部麻醉藥(利多卡因)(普魯卡因)(布比卡因)(丁卡因)(碧蘭麻)。 33、口腔局部麻醉的方法(表面麻醉)(浸潤麻醉)(阻滯麻醉)。 34、局部麻醉的全身并發癥(暈厥)(過敏反應)(中毒),局部并發癥(注射區疼痛和水腫)(血腫)(感染)(注射針折斷)(暫時性面癱)(其他并發癥)。 

35、拔牙術常見并發癥,術中并發癥(軟組織損傷)(牙根折斷)(牙槽骨損傷)(口腔上頜竇交通)(其他損傷);術后并發癥(拔牙后出血)(拔牙創感染,分為急性感染、干槽癥、慢性感染)。 36、拔牙的基本步驟(分離牙齦)(挺松患牙)(安放牙鉗)(拔除患牙)(拔牙創的處理)(拔牙后注意事項)。 37、拔牙的適應癥(嚴重齲病)(嚴重牙周炎)(牙髓壞死)(額外牙、錯位牙、埋伏牙)(阻生牙)(牙外傷)(乳牙)(治療需要的牙)(病灶牙)(其他);拔牙的禁忌癥(血液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腎臟疾病)(肝臟疾病)(月經及妊娠期)(急性炎癥期)(惡性腫瘤)。 

38、口腔頜面部感染,全身各部位的感染均有(紅)(腫)(熱)(痛)(功能障礙)。目前(牙源性感染)(嬰幼兒腺源性感染)較常見。感染多為(化膿性感染),常見的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為主。 39、下頜第三磨牙冠周炎,又稱(智牙冠周炎),其病因是(牙量骨量的不調)(盲袋)(細菌、溫度、食物殘渣)(咬傷)(全身抵抗力下降)。 

40、口腔頜面部創傷救治原則(功能)與(外形)并重。 41、窒息分為(阻塞性窒息)(吸入性窒息)。 42、阻塞性窒息的原因(異物阻塞)(組織移位)(氣道狹窄)(活瓣樣阻塞)。 43、上頜骨骨折好發部位(I型低位或水平骨折)(II型中位或錐形骨折)(III型高位或顱面分離骨折)。下頜骨骨折好發部位(正中聯合)(頦孔區)(下頜角)(髁突頸部)。 

44、上頜骨骨折臨表(骨折段移位和咬合錯亂)(眶區淤血)(影像學檢查);下頜骨骨折臨表(骨折段移位:頦部正中骨折、頦孔區骨折、下頜角部骨折、髁突骨折)(出血與血腫)(功能障礙)(骨折段的異常活動)(影像學檢查)。 45、顳下頜關節由顳骨的(關節窩)(關節結節),下頜骨的(髁突)以及(關節盤)(關節囊)(關節韌帶)等組織構成。 46、顳下頜關節的硬組織(關節窩)(關節結節)(髁突);軟組織(關節盤)(關節囊)(韌帶)(顳下頜關節的血管和神經分布)。 47、顳下頜關節的運動(開閉口)(前伸)(后退)(側向)運動。 48、唾液腺又稱(涎腺),由(腮腺)(下頜下腺)(舌下腺)以及位于(口腔)(咽部)(鼻腔)(上頜竇黏膜下層)的小唾液腺組成。 49、急性化膿性腮腺炎易發生(逆行性感染)。 

50、唾液腺良性腫瘤最常見的是(多形性腺瘤及沃辛瘤);惡性腫瘤(黏液表皮樣癌)(腺樣囊性癌)。 51、口腔頜面部腫瘤命名包括(發生部位)(組織來源)(生物學特性)。 52、(牙源性)和(唾液腺源性)腫瘤為口腔頜面部特有的腫瘤。 53、口腔頜面部腫瘤中,(良性)比(惡性)多,其中良性腫瘤以(牙源性)及(上皮性)腫瘤最常見,惡性腫瘤以(鱗狀細胞癌)最為常見,口腔癌原發部位以(舌癌)為最多。提高生存率的關鍵在于(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54、急性牙髓炎具有典型的(疼痛癥狀) 55、口腔的良性腫瘤(成釉細胞瘤)(血管瘤)(脈管畸形)(神經纖維瘤)(骨化纖維瘤);惡性腫瘤(舌癌)最常見。 56、舌癌早期可表現為(潰瘍)(外生)(浸潤),淋巴結轉移率較高,可發生(肺部)轉移 57、成釉細胞瘤為(頜骨中心性上皮腫瘤),在(牙源性腫瘤)中較為常見。其典型X線表現(蜂房狀)(多房性囊腫樣陰影)  

齲病的病因: 

1)口腔致齲菌群的作用2)蔗糖等適宜的細菌底物3)敏感的宿主4)在口腔滯留足夠的時間 齲病的臨床表現分型: 

按進展速度分:急性齲、慢性齲、繼發齲 

按解剖部位分類:牙合面窩溝齲和平滑面齲、根面齲、線性釉質齲 按病變深度分類:淺齲、中齲、深齲 齲病的治療: 

化學療法、再礦化療法、窩溝封閉、修復性治療 急性牙髓炎的臨床表現及診斷 臨表: 

1)疼痛劇烈,疼痛性質有以下特點:自發性陣發性痛;夜間疼痛加劇;溫度刺激疼痛加劇;疼痛不能定位 2)發病急 

3)患牙可查及極近髓腔的深齲、充填物、深牙周袋或外傷等 4)探診常可引起劇烈疼痛,有時可探及微小穿髓孔 5)溫度測驗時,患牙的反應極其敏感 

6)處于晚期炎癥的患牙,可出現垂直方向的輕度叩痛 

診斷:具有典型的疼痛癥狀,可見引起牙髓病變的牙體損害或其他病因。牙髓活力測驗、溫度測驗及叩診反應可幫助定位患牙 急性化膿性根尖周炎臨表及診斷 臨表: 

1)根尖膿腫 患牙出現自發性劇烈、持續的跳痛,叩痛++~+++,松動II~III度 2)骨膜下膿腫 患牙持續性、搏動性跳痛更加劇烈,叩痛+++,松動III度 

3)黏膜下膿腫 根尖區黏膜的腫脹已局限,患牙自發性脹痛及咬合痛減輕,叩痛+~++,松動II 診斷:主要依據患牙典型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由疼痛及紅腫的程度來分辨患牙所處的炎癥階段 急性牙髓炎/根尖周炎治療方法 應急處理: 

1、開髓引流 1)急性牙髓炎:局麻下直接進行牙髓摘除,完全去除牙髓后,放置無菌小棉球暫封;2)急性根尖周炎:局麻下開髓,穿通根尖孔,使根尖滲出物及膿液通過根管得到引流。可在髓室內放置無菌小棉球開放髓腔,2~3天后復診 2、切開排膿 3、安撫治療 4、調牙合 5、消炎止痛 治療方法: 

1、牙髓病變是局限或可逆的,選擇以保留活牙髓為目的的治療方法,如直接蓋髓術、間接蓋髓術和牙髓切斷術 2、牙髓病變范圍大或不可逆的,選擇以去除牙髓、保存患牙為目的的治療方法,如根管治療術、牙髓塑化術 慢性牙周炎(成人牙周炎)的臨表 

一般侵犯全口多數牙,活動期與靜止期交替進行,牙面有大量牙石,牙齦呈現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癥。早期有牙周袋和牙槽骨吸收,因程度較輕,牙尚不松動;晚期深牙周袋形成后,出現牙松動、咀嚼無力或疼痛,甚至發生急性牙周膿腫。牙周炎晚期除有牙周袋形成、牙齦炎癥、牙槽骨吸收和牙松動四大特征外,常可出現其他伴發癥狀,如1)牙移位2)食物嵌塞3)繼發性牙合創傷4)牙根暴露、對溫度敏感或發生根面齲5)急性牙周膿腫6)逆行性牙髓炎7)口臭 口腔頜面部感染的特點 

1)口腔、鼻腔及鼻竇長期與外界相通,容易發生感染 2)牙源性感染是口腔頜面部獨有的感染 

3)感染可經口腔頜面部的筋膜間隙途徑迅速擴散和蔓延 4)頜面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環豐富,危險三角 

5)顏面部的汗腺、毛囊和皮脂腺也是細菌常駐的部位 6)具有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 7)牙源性和嬰幼兒腺源性常見 下頜第三磨牙冠周炎臨表及治療 

臨表:炎癥早期,僅感磨牙后區不適,偶有輕微疼痛,患者無全身癥狀。炎癥加重時,局部有自發性跳痛,放射至耳顳區。炎癥波及咀嚼肌則出現不同程度的張口受限,咀嚼和吞咽時疼痛加劇,口腔清潔差而有口臭。此時有全身不適,發燒、畏寒、頭痛、食欲減退和便秘等癥狀。血常規檢查白細胞總數稍有升高。口腔檢查見下頜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牙冠周圍軟組織紅腫、潰爛、觸痛,有膿性分泌物溢出。 

治療:急性期以消炎,鎮痛,建立引流及對癥處理為主;全身治療應注意休息,進流質飲食,勤漱口,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局部治療用鈍頭沖洗針吸入3%過氧化氫溶液和生理鹽水依次行冠周盲袋沖洗,若有膿腫,應切開引流;慢性期以去除病因為主,可消除盲袋或拔牙。 

口腔頜面部損傷的特點 

1)口腔頜面部血運豐富,易出血易腫脹 2)口腔頜面部腔、竇多,容易引起感染 

3)頜骨上有牙,易引起骨折和咬合關系錯亂,或形成二次彈片 4)易損傷面部器官和導致功能障礙 5)常合并顱腦傷 

口腔頜面部損傷的急救處理: 1、解除窒息: 

原因:阻塞性窒息:異物阻塞,組織移位,氣道狹窄,活瓣樣阻塞;吸入性阻塞:昏迷的傷員,異物吸入氣管,支氣管甚至肺泡引起的窒息。  

臨床表現:前驅癥狀是煩躁不安、鼻翼扇動、吸氣長于呼氣或出現喉鳴;嚴重時有三凹體征:吸氣時,胸骨上窩,鎖骨上窩,肋間隙深陷;繼之出現脈弱、血壓下降、瞳孔散大。 2、止血  3、包扎 4、運送  5、預防感染 

頜骨骨折的治療原則 

盡早進行復位和固定,恢復正常咬合關系和面形的對稱和勻稱,同時使用防止感染、鎮痛,合理營養,增強全身抵抗力等方法,為骨創的愈合創造良好條件,必須密切注意有無全身其他部位合并癥的發生,一定要在全身情況穩定后在進行局部處理 兒童復發性腮腺炎與流行性腮腺炎的鑒別 

流行性腮腺炎:大多數發生于兒童,有傳染接觸史,常雙側腮腺同時或先后發生,一般一次感染后可終生免疫,腮腺腫大充血,疼痛,但腮腺導管口無紅腫,唾液分泌清亮無膿液,血液中的白細胞計數正常,分類中淋巴細胞比例增高,急性期血液及尿淀粉酶可能升高 兒童復發性腮腺炎:可發生于任何兒童期,5歲左右多見。可突發,也可逐漸發病。腮腺反復腫脹,伴不適,腫脹不如流行性腮腺炎明顯,僅有輕度水腫,皮膚可潮紅。擠壓腺體可見導管口有膿液或膠凍狀液體溢出,少數有膿腫形成。間隔數周或數月發作一次不等,年齡越小,間隔時間越短,越易復發。隨著年齡的增長,間隙期變長,持續時間縮短 良、惡性腫瘤的鑒別:  良 惡 發病年齡 可發生于任何年齡 癌多見于老年,肉瘤多見于青壯年 生長速度 一般慢 一般快 生長方式 膨脹性生長 浸潤性生長 

與周圍組織的關系 有包膜,不侵犯周圍組織,界限較清楚,可移動 侵犯,破壞周圍組織,界限不清,活動受限 癥狀 一般無癥狀 常有局部疼痛、麻木、頭痛、張口受限、面癱、

出血等癥狀 

轉移 無 常發生轉移 對機體的影響 一般對機體無影響,如生長在要害部位或發生并發癥時,也可危及生命 對機體影響大,常因迅速發展、轉移和侵及重要

臟器及發生惡病質而死亡 

組織學結構 細胞分化良好,細胞形態和結構與正常組織相似 細胞分化差,細胞形態和結構呈異形性,有異常

核分裂 

腫瘤治療原則及預防 治療: 

1良性腫瘤:通常以外科治療為主;2惡性腫瘤:應根據腫瘤的組織來源,生長部位,分化程度,發展進度,臨床分期,患者的機體狀況等,全面研究后再選擇適當的治療原則。 

預防:消除或減少致癌因素,及時處理癌前病損,開展防癌普查或易患人群鑒別,做到能早期發現癌瘤,早期診斷,并得到早期有效的治療。 預防: 

1)消除或減少致癌因素:去除病因是最好的預防方法,同時注意口腔衛生,不吃過燙或有刺激性的食物 2)及時處理癌前病損:最常見的有白斑和紅斑,口腔黏膜白斑是最常見的 3)開展防癌普查或易感人群的監測:能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1·口腔前庭:由牙列,牙槽骨,牙齦及與其外側的唇,頰組織器官構成 

2·固有口腔:由牙列,牙槽骨,牙齦及與其內側的口腔內部組織器官舌,腭及口底等構成。 3·牙的組織結構: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牙髓 4·牙周組織結構:牙槽骨,牙周袋,牙齦 

5·舌乳頭:絲狀乳頭,菌狀乳頭,輪廓乳頭,葉狀乳頭 

6·舌腹面黏膜平滑而薄,反折與口底黏膜相連,在中線形成舌系帶。 

7·乳牙有20個,一般從6~8個月開始萌出乳中切牙,2歲左右乳牙全部萌出。 8·恒牙28~32個,一般從6歲左右開始 

9·咀嚼肌群:(1)閉口肌群:咬肌,顳肌,翼內肌,翼外肌(2)開口肌群:二腹肌,下頜舌骨肌,頦下舌骨肌 10·“危險三角區”:鼻根至兩側口角,引起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 11·面靜脈;經內眥靜脈和翼靜脈叢2個途徑,通向顱內海綿竇。 

下頜后靜脈 

翼靜脈叢:可通過軟圓孔和破裂孔等與海綿竇相通。 

12·三叉神經:眼神經,上頜神經,下頜神經,主管頜面部的感覺和咀嚼肌的運動。 

面神經:支配面部表情肌的活動 13·唾液腺:腮腺(最大,主要分泌漿液),腮腺導管在顴弓下一橫指處,開口于正對上頜第二磨牙的頰側黏膜上,下頜下腺(漿液為主),舌下腺(最小,主要分泌黏液) 

14·顳下頜關節:全身唯一的聯動關節,具有滑動和轉動兩種功能。 

15·齲病:是在以細菌為主的多種因素影響下,牙體硬組織(包括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在顏色、形態和質地等方面均發生變化)發生慢性進行性破壞的一種疾病。病因:1、口腔致齲菌群的作用2、蔗糖等適宜的細菌底物3、敏感的宿主4、在口腔滯留足夠的時間 16·急性齲:又稱濕性齲,多見兒童和青年人。齲損呈淺棕色,質地濕軟,病變進展較快。 17·楔狀缺損:指牙唇、頰側頸部硬組織發生緩慢消耗所致的缺損,缺損成楔形。 

臨床表現:1、典型的楔狀缺損,有兩個平面相交而成,有的有三個平面組成,缺損邊緣整齊,表面堅硬光滑,有時有不同程度的著色。2、淺齲的缺損可無癥狀,也可發生牙本質過敏癥。深至穿髓的缺損可伴有牙髓病、根尖周病癥狀,甚至發生牙橫折。3、好發于前磨牙,尤其是第一前磨牙。因刷牙時受力大,一般伴有牙齦退縮。4、年齡越大,楔形缺損愈嚴重。 

治療:1、改正刷牙方法。牙體缺損少者,不需做特別處理。2、有牙本質過敏癥者,可用脫敏療法。3、缺損較大者,可用玻璃離子黏固劑或復合樹脂填充,洞深或有敏感癥狀時,填充前應先墊底。 18·牙髓病是指牙髓組織的疾病。 

19·急性牙髓炎臨床表現:1、疼痛劇烈:自發性陣發性痛;夜間疼痛劇烈;溫度刺激疼痛劇烈;疼痛不能定位。2、患牙可查及極近髓腔的深齲、填充物、深牙周袋或外傷等。3、探診常可引起劇烈疼痛,有時可探及微小穿髓孔。4、溫度測驗時,患牙的反應極其敏感。刺激去除后,疼痛癥狀要持續一段時間。進行牙髓活力點測試,患牙在早期炎癥間段,其反應性增強;晚期炎癥則表現為遲鈍。5、處于晚期炎癥的患牙,可出現垂直方向的輕度叩痛 

20·逆行性牙髓炎:感染來源于患牙牙周病所致的深牙周袋。袋內的細菌及毒素通過根尖孔或冊、副根管逆行進入牙髓,引起根部牙髓的慢性炎癥。 

21·應急處理1、開髓引流2、切開排膿3、安撫治療4、調5、消炎止痛 

22·慢性牙周炎的四大特征:1、牙周袋形成2、牙齦炎癥3、牙槽骨吸收4、牙松動 23·復發性阿弗他潰瘍(復發性口腔潰瘍):孤立的、圓形或橢圓形的淺表性潰瘍,具有周期性、復發性、及自限性的特點。 24·口腔白斑屬癌前病變。 

25·口腔局部麻醉藥:利多卡因,普魯卡因,布比卡因,丁卡因,碧蘭麻 

浸潤麻醉:將局部麻醉藥注射于組織內,以阻斷用藥部位神經末梢的傳導,產生鎮痛的麻醉效果。 

阻滯麻醉:將局部麻醉藥注射于神經干或主要分支周圍,以阻斷神經末梢傳入的刺激,是該神經分布區域產生麻醉效果。 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舌神經阻滯麻醉、頰神經阻滯麻醉時患者體位相同。 

26·拔牙的適應癥:1、嚴重齲病2、嚴重牙周病3、牙髓壞死4、額外牙、錯位牙、埋伏牙5、阻生牙6、牙外傷7、乳牙8、治療需要的牙9、病灶牙10、其他 

拔牙的禁忌癥:1、血液系統疾病2、心血管系統疾病3、糖尿病4、甲狀腺功能亢進5、腎臟疾病6、肝臟疾病7、月經及妊娠期8、急性炎癥期9、惡性腫瘤 

27·口腔和面部感染特點:1、口腔、鼻腔和鼻竇長期與外界相通,有利于細菌的滋生繁殖2、牙源性感染是口腔和面部獨有的感染,可通過根尖及牙周組織是感染向周圍擴散。3、口腔頜面部的筋膜間隙內有疏松結締組織,這些組織的抗感染能力較弱,感染可經此途徑迅速擴散和蔓延。4、頜面部血液和淋巴循環豐富5、顏面部的汗腺、毛囊和皮脂腺也是細菌常駐的地方,容易受到各種原因的損傷,細菌通過破損的皮膚引起局部感染。 

28·智牙冠周炎:指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時,牙冠周圍軟組織發生的炎癥。

29·口底蜂窩織炎:是口底彌散性多間隙感染,包括雙側下頜下、雙側舌下和刻下間隙在內的5個間隙的感染,否則稱為多間隙感染。主要危險:呼吸道梗阻和全身中毒癥狀 

30·癤:單個毛囊和皮脂腺發生淺層組織的急性化膿性炎癥。 

癰:感染在多個毛囊和皮脂腺較深層組織的化膿性炎癥。 

31·口腔頜面部損傷的特點:1、口腔頜面部血運豐富,組織再生修復和抗感染能力很強。2、口腔頜面部腔、竇多,腔竇內長存在一定數量的病原菌3、頜骨上有牙,頜骨骨折發生骨折段移位時,則引起咬合關系錯亂,導致咀嚼功能障礙。4、易影響進食5、易發生窒息6、面部畸形7、可伴有其它解剖部位損傷8、易伴發顱腦損傷 

32·阻塞性窒息:1、異物阻塞2、組織移位3、祈禱狹窄4、活瓣樣阻澀 

吸入性窒息:昏迷傷員直接將血液、唾液、嘔吐物或異物吸入氣管、支氣管甚至肺泡引起的窒息。 33·下頜骨骨折好發部位:1、正中線2、頦孔區3、下頜角4、顆突頸部 

1.顳下頜關節:顳下頜關節是全身唯一聯動關節,由下頜髁突,顳骨關節窩與關節結節,以及位于其間的關節盤,關節周圍的關節囊和關節韌帶組成。 

2.牙周膜periodontal  membrane:界于牙根與牙槽骨之間的纖維組織,大部分纖維成束裝排列。牙周膜內有神經、血管和淋巴,對牙齒有保護、營養的作用。 

3.Dental Caries(齲齒): 是牙在以細菌為主的多種因數影響作用下,所發生的慢性進行性破壞性疾病。初期造成牙體硬組織色形質的改變,繼后發生缺損,形成齲洞。 4.口腔前庭(vestibule of mouth):口腔前庭位于唇、頰與牙列、牙齦及牙槽骨弓之間的鐵蹄形的潛在間隙。 5.口腔頜面部(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即口腔和頜面部的總稱。口腔和面部的組織器官具有攝食,咀嚼,感受味覺,吞咽,表情及輔助語言和呼吸等功能。 

6.固有口腔(proper cavity of mouth)是口腔的主要部分,其范圍上為硬腭和軟腭,下為舌和口底,前界和兩側界為上下牙弓,后界為咽門。 

7.牙釉質(enamel):位于牙冠表面,呈乳白色,有光澤,當牙釉質有磨損時,則透露出牙本質呈淡黃色。牙釉質是一種半透明的鈣化組織,其中含有無機鹽,主要為磷酸鈣及碳酸鈣,水分及有機物,為人體中最硬的一種組織。 8.頜面部間隙感染:亦稱頜周蜂窩織炎,是頜面和口咽區潛在間隙中化膿炎癥的總稱。 9.sialothiasis(涎石病):是在腺體或導管內發生鈣化性團塊而引起的一系列病變。涎石使唾液排出受阻,并繼發感染,造成腺體急性或反復發作的炎癥。常見于頜下腺 10.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用局部麻醉藥暫時阻斷集體一定區域內各種神經沖動的傳導,特別是神經干和神經末梢的感覺傳導,達到該區域疼痛消失的目的。 

11.雪口:念珠菌性口炎(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1分),是由一種叫白色念珠菌的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表現為口腔中白色的乳酪樣團塊,重時會滿口白色(2分)。患兒煩躁不安,有時有輕度發熱(2分)。 

12.面部危險三角:以鼻梁骨的根部為頂點,兩口角的連線為底邊的一個等腰三角形區域。首先是因為這個區域的血液供應特別豐富。供應面部的動脈血經新陳代謝后變成靜脈血。面部的靜脈血主要通過面前靜脈、面后靜脈、上頜靜脈、眼靜脈注入頸內靜脈流回心臟。這些靜脈在面部互有分支形成致密的血管網,相互溝通。面前靜脈在眼的內眥部與眼靜脈溝通,面后靜脈在翼外肌的深處通過上頜靜脈起始部的翼叢和面前靜脈相通。而眼靜脈和翼叢又直接和顱內毛細血管網組成的網狀結構--海綿竇相通。其次面部靜脈血管與身體其它部位的靜脈血管相比,還缺少一種防止血液倒流的裝置--靜脈瓣。 危險三角區內一旦發生感染很容易導致炎癥在整個面部發生擴散,就會引起顱內感染,危及生命。 

13.癤、癰:面部皮膚單一毛囊及其附件的急性化膿性炎癥稱為癤,其病變局限于皮膚淺層組織。相鄰多數毛囊及其附件同時發生急性化膿性炎癥稱作癰,其病變波及皮膚深層毛囊間組織時,可順筋膜淺面擴散至皮下脂肪層,造成較大范圍的炎性浸潤或組織壞死。 

14.Oral leukoplakia (口腔白斑):口腔白斑是口腔粘膜上以白色為主的損害,不具有其他任何可定義的損害特征,是一種癌前病變。 15.Retrograde pulpitis (逆行性牙髓炎):是牙髓炎大一種,其感染源于患牙牙周病所致的深牙周袋,袋內的細菌和毒素通過根尖孔或側、副根管逆行進入牙髓,引起根部牙髓的慢性炎癥。 

16.gum of gingiva:牙齦是口腔粘膜覆蓋于牙頸部和牙槽骨的部分。 17.Dentigerous cyst:含牙囊腫又稱濾泡囊腫,發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在縮余釉上皮與牙冠面之間出現液體滲出而形成含牙囊腫。 18.Keratocyst:角化囊腫系來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殘余,有人認為即始基囊腫。角化囊腫有典型的病理表現,囊壁的上皮及纖維包膜均較薄,在囊壁的纖維包膜內有時含有子囊或上皮島。 

19.舍格倫綜合征:舍格倫綜合體征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表現為外分泌腺的進行性破壞,導致黏膜及結膜干燥,并伴有自身免疫性病征。病變限于外分泌腺本身者,稱為原發性舍格倫綜合征。同時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則稱為繼發性舍格倫綜合征。?? 

20.radicular cyst(根端囊腫):是由于根尖部的肉芽腫,根尖慢性炎癥刺激而引起牙周膜內殘余上皮增生,增生上皮發生變性和液化,上皮沿著肉芽腫的液化墻壁增生,從而形成根端囊腫。 21.epulis(牙齦瘤):是泛指發生在牙齦上的一組腫瘤或類腫瘤疾病,來源于牙周膜及頜骨牙槽突的結締組織。可分為肉芽腫型、纖維型、血管型牙齦瘤等。 

22.ankylosis of the TMJ(顳下頜關節強直):指因關節及關節周圍組織器質性病變造成開口困難或完全不能開口者稱為顳下頜關節強直。可分為關節內強直、關節外強直和混合性關節強直。 23.沃辛瘤(adenolymphoma),又稱腺淋巴瘤,其組織發生與淋巴結有關。  

二、口腔和面部檢查、衛生保健 1、器械:口鏡、鑷子、探針。 

2、體位:檢查者取座位位于患者頭部的右側或右后側,患者仰臥于口腔綜合椅上,護士或助理位于患者頭部左側位。 3、檢查方法:問診、視診、探診、叩診、觸診(捫診)、嗅診、咬診。

4、牙齒松動度: 

(1)Ⅰ度:活動幅度在1mm內; 

(2)Ⅱ度:活動幅度1-2mm,伴有近遠中方向活動; 

(3)Ⅲ度:活動幅度在2mm以上,伴有近遠中及垂直等多方向活動。 牙齒 

(1)乳牙,20顆,以羅馬數字記錄。 

萌出時間:6個月開始,2歲末終止;脫落時間6-12歲。 

中切牙:6-8m,側切牙:8-10m,第一乳磨牙:12-16m,尖牙:16-20m,第二乳磨牙:24-30m。 (2)恒牙,28-32顆,易阿拉伯數字記錄。 萌出時間:6歲開始,26歲終止。 

第一磨牙:5-7y,中切牙:7-9y,側切牙:8-10y,尖牙:11-13y,第一前磨牙:10-12y, 第二前磨牙:11-13y,第二磨牙:12-14y,第三磨牙:17-26y。 

(3)乳牙和恒牙的排列方式:混合牙列。交替方式:左右成對,先下后上。時間:6-12y。 1、顏面部:上從發際,下至下頜骨下緣或頦下點,兩側至下頜支后緣或顳骨乳突之間的區域。 2、頜面部:顏面部的中1/3和下1/3部分組成的區域,為人體最顯露、最具特征的部位。 

3、口腔:位于頜面部區域內,位于顏面部的下1/3,是指牙、頜骨及唇、頰、腭、舌、唾液腺等組織器官組成的功能性器官。 4、牙:又稱牙體,由牙冠、牙根和牙頸三部分組成。 5、牙體組織:由牙釉質(人體中最硬的一種組織)、牙本質、牙骨質三種鈣化的硬組織和牙髓腔內的軟組織牙髓(牙髓神經為無髓鞘纖維,對外界刺激異常敏感,稍受刺激即可引起劇烈疼痛,而無定位能力)組成。 6、牙周組織: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及牙齦,是牙的支持組織。 

7、混合牙列期:一般從6歲至12歲之間,口腔內乳牙逐漸脫落,恒牙相繼萌出,乳牙、恒牙混合排列于牙弓上的時期。 

8、危險三角區:鼻根至兩側口角的三角區,此處感染若處理不當,易逆行傳入顱內,引起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等嚴重并發癥。 

9、齲病:是在以細菌為主的多種因素影響下,牙體硬組織發生慢性進行性破壞的一種疾病,其臨床特征是牙釉質、牙本質和牙骨質在顏色,形態和質地方面均發生變化。 

10、根尖周病:是指發生在牙根尖部及其周圍組織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及牙骨質的各種類型的疾病。 

11、不可復性牙髓炎:是一類病變較為嚴重的牙髓炎癥,其最終結局為全部牙髓壞死,幾乎沒有恢復正常的可能,臨床治療上只能選擇摘除牙髓以去除病變的方法。 

12、急性根尖周炎:是從根尖部牙周膜出現漿液性炎癥到根尖周組織形成化膿性炎癥的一系列過程,可發展為牙槽骨的局限性骨髓炎,嚴重時還可發生頜骨骨髓炎。 

13、牙齦病:是指一組發生于牙齦組織的病變,包括牙齦組織的炎癥及全身疾病在牙齦的表現,一般不侵犯深層牙周組織。 

14、牙周袋:病理性加深的齦溝,是牙周炎最重要的病理改變之一。當患牙齦炎時,齦溝的加深是由于牙齦的腫脹或增生使齦緣位置向牙冠方向移動,而結合上皮的位置并未向根方遷移,此為假性牙周袋或稱齦袋。而患牙周炎時,結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其冠方部分與牙面分離形成牙周袋,為真性牙周袋。 

15、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組織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導致牙周支持組織的炎癥、牙周袋形成、進行性附著喪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可導致牙松動拔除,是我國成人喪失牙的首位因素。 

16、牙齦瘤:是一種炎癥反應性瘤樣增生物,多發生于牙齦乳頭,亦可發生于齦緣,來源于牙周膜和牙齦的結締組織,因其無腫瘤的生物學特征和結構,故非真性腫瘤。 

17、局部麻醉:用藥物暫時性阻斷機體某一部分的感覺神經傳導,使該部分的痛覺消失,以便在完全無痛的情況下進行手術。 18、下頜第三磨牙冠周炎:又稱智牙冠周炎,,是指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時,牙冠周圍軟組織發生的炎癥。常見于18~25歲的青年,是口腔科常見病和多發病。 

19、三凹體征:嘆氣時胸骨上窩、鎖骨上窩、肋間隙深陷。 

20、眼鏡癥狀:由于眼瞼周圍組織疏松,上頜骨骨折時眼眶周圍容易水腫,皮下淤血、青紫,呈藍紫色的現象。 

21、顳下頜關節脫位:是指大張口時,髁突與關節窩、關節結節或關節盤之間完全分離,不能自行回復到正常的位置。 22、顳下頜關節強直:因關節及關節周圍組織器質性病變造成開口困難或完全不能開口者。 

23、唾液腺:又稱涎腺,由腮腺、下頜下腺、舌下腺三對大唾液腺以及位于口腔、咽部、鼻腔和上頜竇黏膜下層的小唾液腺組成。 24、交界性腫瘤:有些腫瘤雖為良性,但具有局部浸潤性生長和惡變傾向,例如成釉細胞瘤,多形性瘤,乳頭狀瘤等,對于這些腫瘤必須采用正確的手術治療方案。 

25、咬合關系:在咀嚼時,下頜骨作不同方向的運動,上、下頜牙發生各種不同方向的接觸,這種互相接觸的關系稱為~。 26、慢性牙周炎:為最常見的牙周炎類型,由長期存在的慢性牙齦炎向深部牙周組織擴展而引起。 

27、口腔頜面部感染:是因致病微生物入侵引起的口腔頜面部軟、硬組織局部乃至全身的復雜的病理反應過程。 28、牙髓病:牙髓組織的疾病。 

脫位:大張口時,髁突與關節窩、關節結節或關節盤之間完全分離,不能自行回復到正常的位置 強直:因關節或關節周圍組織器質性病變造成的張口困難或完全不能張口者 

交接性腫瘤:有些腫瘤雖為良性,但是具有局部浸潤性生長和惡變傾向,稱為~。如成釉細胞瘤、乳頭狀瘤、多形性腺瘤 咬合關系:在咀嚼時,下頜骨作不同方向的運動,上下頜發生不同方向的接觸,這種互相接觸的關系稱為   

慢性牙周炎:又稱成人牙周炎、慢性成人牙周炎,是最常見的牙周炎類型。是由于長期存在的慢性牙齦炎向深部牙周組織擴展引起的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微生物引起的牙周組織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導致牙周支持組織炎癥、牙周袋形成、進行性附著喪失和牙松動,是我國成人喪失牙的首位原因 

口腔頜面部感染:是因致病微生物入侵口腔引起的口腔頜面部軟硬組織局部乃至全身的復雜的病理反應性改變 牙髓病:牙髓組織的疾病可復性牙髓炎:是牙髓組織以血管擴張、充血為特征的初期炎癥,相當于牙髓病組織病理學分類中的牙齦充血 

固有口腔:是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齦與其內側口腔內部組織器官舌、腭、口底等組成,牙和牙列、牙槽骨和牙齦以及舌、腭、口底的表面形態即為固有口腔的表面形態 

口腔前庭:是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齦與唇、頰組織組成,因此唇、頰的外部形態即為口腔前庭的外部形態 錐形骨折:又稱中位骨折,骨折線經過鼻骨、淚骨、眶底、顴頜縫區達上頜骨翼上頜縫處。 口腔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屬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 

雪口病:即急性假膜性念珠菌口炎,好發于嬰幼兒,尤其是新生兒。好發部位是頰、軟腭、唇、舌等處,損害區黏膜充血,隨即出現許多散在小白點,小點略高起,呈凝乳狀,逐漸增大,相互融合形成絲絨狀斑片 

復發性阿弗他潰瘍:又稱復發性口腔潰瘍,具有明顯灼痛感,為孤立的圓形或橢圓形淺表潰瘍,具有周期性、反復性、自限性 天皰瘡:是一種嚴重的、慢性皮膚黏膜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表現為出現不易愈合的大皰性損害 

口腔白斑病:口腔黏膜上以白色為主的損害,不具有任何其他可定義的損害特征。一些白斑可轉化為癌 

揭皮試驗陽性:天皰瘡時,若揭去皰壁,常會一并無痛性地揭去鄰近外觀正常的皮膚,留下一鮮紅色的創面的現象 口腔扁平苔蘚:是一種伴有慢性淺表性炎癥的皮膚-黏膜角化異常性疾病  

1.口腔頜面部的常用檢查器械包括:口鏡、鑷子、探針。 2.牙齒的組織結構包括: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牙髓。 3.牙周的組織結構包括:牙槽骨、牙周膜、牙齦。 

4.恒牙名稱,從中線起向兩旁,分別是中切牙、側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 5.齲病(dental caries/tooth decay)的病因:細菌、食物、宿主、時間。 

口腔致齲菌群的作用,蔗糖等適宜的細菌底物,敏感的宿主,在口腔滯留足夠的時間。 6.齲病根據病變深度可分為:淺齲、中齲、深齲。 7.齲病的臨床表現及診斷: 

1) 淺齲:窩溝齲的齲損部位色澤變黑,用探針探查時有粗糙感或能鉤住探針尖端。平滑面齲一般呈白堊色、黃褐色或褐色斑點。患者

一般無自覺癥狀,對冷、熱、酸、甜刺激也無明顯反應。X線片檢查有利于發現隱蔽部位的齲損,還可采用熒光顯示法或氬離子激光透射法輔助診斷。 

2) 中齲:齲壞達牙本質淺層形成齲洞,洞內牙本質軟化呈黃褐或深褐色。有主觀癥狀,刺激后有酸痛感覺,刺激去除后,癥狀立即消

失。頸部牙本質齲的癥狀較為明顯。 

3) 深齲:齲洞深大,達牙本質深層。位于臨面的深齲,外觀略有色澤改變,洞口較小而病損破壞很深。無自發性痛,若食物嵌塞于洞

中,可出現疼痛癥狀。遇冷熱和化學刺激是,產生較為劇烈的疼痛,去除刺激后癥狀立即消失。 8.急性牙髓炎(acute pulpitis)的臨床表現:(特別是疼痛特點) 

1) 劇烈疼痛:自發性陣發性痛,夜間疼痛加劇,溫度刺激疼痛加劇,疼痛不能定位。 2) 患牙可查及極近髓腔的深齲、充填物、深牙周袋或外傷等。 3) 探診常可引起劇烈疼痛,有時可探及微小穿髓孔。 

4) 患牙對溫度刺激極為敏感,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續。進行牙髓活力電測時,患牙在早期炎癥階段,反應性增強,晚期炎癥則表現為

遲鈍。 

5) 晚期炎癥的患牙有垂直向徑叩痛。 9.急性牙髓炎的應急處理方法: 

開髓引流:局麻下直接進行牙髓摘除,完全去除牙髓后,放置無菌小棉球暫封。 10.成人牙周炎的臨床表現: 

1) 一般侵犯全口多數牙,少數患者僅發生于一組牙或個別牙。 2) 活動期與靜止期交替進行,病程長達十余年甚至數十年。 

3) 牙齦呈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癥,大量牙石,菌斑,暗紅色,松軟,水腫,邊緣鈍圓。 4) 牙周袋形成:袋內壁出血、溢膿。 5) 牙槽骨吸收。 

6) 晚期可出現牙齒松動,疼痛,急性牙周膿腫。 

7) 其他癥狀:牙移位,食物嵌塞,繼發性頜創傷,牙根暴露對溫度敏感或發生根面齲,急性牙周膿腫,逆行性牙髓炎,口臭。 11.牙周炎晚期的四大特征:牙周袋形成、牙齦炎癥、牙槽骨吸收、牙松動。 12.復發性阿佛他潰瘍(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C)的臨床表現: 1) 輕型阿佛他潰瘍(MiAU):1-5個孤立散在的潰瘍,直徑2-4mm,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好發于唇、頰。潰瘍中央凹陷,表面有黃

色假膜,疼痛明顯。愈合不留痕跡,需1-2周,具有自限性。 

2) 重型阿佛他潰瘍(MjAU)/復發性壞死性黏膜腺周圍炎/腺周口瘡:潰瘍大而深,直徑10-30mm,深達粘膜下層、肌層,“彈坑狀”。

單個發生,周邊紅腫,邊界清晰。病程長達數月,自限性。疼痛較重,愈合后留瘢痕。 3) 皰疹樣阿佛他潰瘍(HU):潰瘍小而多,直徑小于2mm,散在分布,黏膜充血,疼痛較重,潰瘍可融合,唾液分泌增加,伴全身癥狀,

愈合后不留痕跡。 

13.口腔白斑病與口腔扁平苔蘚鑒別: 

口腔白斑病特點:由長期外來刺激引起。多見于中老年男性,好發于口內頰部,外形為不規則的白色斑塊,稍高于正常粘膜,質地較硬,缺乏彈性,表面粗糙無光澤周圍粘膜無炎性反應。屬于癌前病變。 

口腔扁平苔蘚特點:病因不明,與精神、內分泌、免疫、感染因素有關。多見于中年女性,好發于頰部,左右對稱,無自覺癥狀或有粗糙感,頰粘膜充血、糜爛,刺激時有疼痛,病損為白色丘疹。同時伴有皮膚和指/趾甲病損。屬于癌前病變。 難以確認時,可進行活檢。

14.口腔白斑病的癌變傾向: 1) 年齡:年齡較大者。 

2) 性別:不吸煙的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 3) 吸煙:時間長,煙量大者。 

4) 部位:舌緣、舌腹、口底、口角。 

5) 類型:疣狀、顆粒狀、潰瘍型、糜爛型及伴有念珠菌感染者。 6) 病理:伴有上皮異常增生者,,程度越重越易惡變。 7) 時間:病變時間較長者。 

8) 癥狀:有刺激性痛或自發性痛者。 

15.口腔:是指由牙齒、頜骨及唇、頰、腭、舌、口底、涎腺等組織器官組成的功能性器官。 16.頜面部(maxillofacial region):上起額部發際,下至舌骨水平,左右達顳骨乳突垂直線之間的區域。      17.臨床上,頜面部分為面上、面中、面下三部分。兩眉弓中間連線為第一橫線,口裂平行線為第二橫線。 

18.頜面部的解剖區域可分為:額部、眼眶部、眶下部、顴部、鼻部、口唇部、頰部、腮腺咬肌部、耳部、顳部、頦下部、下頜下部。 19.磨牙后區:由磨牙后三角及磨牙后墊組成。其中,磨牙后三角位于下頜第三磨牙的后方。磨牙后墊為覆蓋于磨牙后三角表面的軟組織,下頜第三磨牙冠周炎時,磨牙后墊常顯紅腫。 

20.舌乳頭包括:絲狀乳頭、菌狀乳頭、輪廓乳頭、葉狀乳頭。 

21.上頜骨由一體、四突構成,一體即上頜骨體,四突即為額突、顴突、牙槽突、腭突。上頜骨體分為四壁一腔,為前、后、上、內四壁和上頜竇腔構成的形態不規則的骨體。下頜骨分為下頜體和下頜支,下頜體分為上、下緣和內、外面。下頜體外面相當于前磨牙區上下緣之間有頦孔開口向后上方,頦神經血管經此穿出。下頜支上方有兩個骨突,前者稱冠突,后者稱髁突。下頜骨的正中聯合、頦孔區、下頜角及髁突頸等為下頜骨的骨質薄弱部位,易發生骨折。下頜骨血運較上頜骨少,且有強大的肌肉筋膜包繞,炎癥化膿時不易引流,骨髓炎發生較上頜骨多見。 

22.閉口肌群(升頜肌群)主要附著于下頜支,包括咬肌、顳肌、翼內肌,牽引力方向以向上為主,伴有向前、向內的力量。開口肌群(降頜肌群)主要起于下頜體,至于舌骨,包括二腹肌、下頜舌骨肌和頦舌骨肌,總的牽引方向是使下頜骨向下后方。 

23.頭頸部的動脈來自于頸總動脈和鎖骨下動脈。頜面部血液主要來自頸外動脈的分支,包括舌動脈、面動脈、上頜動脈和顳淺動脈等。 24.頜面部的靜脈系統可以分為深、淺兩個靜脈網。淺靜脈網由面前靜脈和面后靜脈組成,深靜脈網主要為翼靜脈叢。面部靜脈位于表情肌內,肌肉收縮可推進血流,面部靜脈瓣很少,一定條件下血液可以逆流。當面部感染時,特別是鼻根部和口角連線三角區內感染,處理不當細菌和毒素可以逆流到顱內,引起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等嚴重并發癥。 

25.翼靜脈叢:位于顳下窩,大部分在翼外肌的淺面,少部分在顳肌和翼內外肌之間,通過卵圓孔和破裂孔與海綿竇相通。 

26.頜面部常見的重要的淋巴結有環形淋巴結群和縱行淋巴結群。前者包括腮腺淋巴結、頜上淋巴結、頜下淋巴結、頦下淋巴結,后者包括頸淺淋巴結、頸深上淋巴結、頸深下淋巴結。 

27.口腔頜面部的感覺神經主要是三叉神經,運動神經主要是面神經。三叉神經自顱內三叉神經半月節分三支出顱,即眼支、上頜支和下頜支。下頜神經的分支包括下牙槽神經、舌神經、頰神經。頦神經分布于雙尖牙前的牙齦、下唇、頰粘膜和皮膚。頰神經分布于下頜磨牙頰側的牙齦、黏膜和皮膚。 

28.面神經分支及其損傷后的表現:(非常重點!!) 

面神經分支 神經分布 損傷后表現 顳支 額肌、眼輪匝肌上份、耳上肌、耳前肌 額紋消失 顴支 額肌、眼輪匝肌 患側眼瞼閉合不全 頰支 頰肌、笑肌、提上唇肌、口輪匝肌 鼻唇溝變淺或消失,不能鼓腮 下頜緣支 三角肌、下唇方肌、口輪匝肌 口角歪斜 頸支 頸闊肌 對功能影響小 

29.在頜下切口時,應在下頜下緣1.5-2cm以下,以免損傷下頜緣支。 

30.三對大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頜下腺、舌下腺。腮腺分泌液主要為漿液;下頜下腺分泌液主要為漿液,含少量黏液;舌下腺分泌液主要為黏液,含少量漿液。唾液內含淀粉酶和溶菌酶,唾液具有濕潤口腔,軟化食物,消化食物,抑制致病菌活動的作用。 

31.舌的感覺神經,在舌前2/3為舌神經(Ⅴ的分支)分布,舌后1/3為舌咽神經(Ⅸ)及迷走神經(Ⅹ)分布。舌的味覺為面神經的鼓索支支配。舌的運動由舌下神經(Ⅻ)支配。 

32.口腔頜面部感染:因致病微生物入侵引起的口腔頜面部軟、硬組織局部乃至全身的復雜的病理反應過程。 

33.口腔頜面部感染的侵入途徑包括:牙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腺源性感染,損傷性感染,醫源性感染。牙源性感染和涎腺炎擴散引起的感染是口腔和面部獨有的感染。 

34.口腔頜面部感染的性質分為化膿性感染和特異性感染。前者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厭氧菌感染引起,后者主要由結核、放線菌、梅毒、破傷風引起。 35.口腔頜面部感染的特點: 

1) 口腔、鼻腔、鼻竇與外界相通。 2) 牙齒的疾病常見,發生率高。 3) 筋膜間隙的存在。 

4) 頜面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環豐富。 5) 口腔和面部暴露在外。 

36.下頜第三磨牙冠周炎(pericoronitis of the third molar of the mandible):下頜第三磨牙在萌出過程中個,牙冠周圍軟組織發生的炎癥。 

37.下頜第三磨牙冠周炎的病因是:牙量大于骨量。 38.下頜第三磨牙冠周炎的臨床表現: 

1) 常見于18-25歲左右的青年人。 

2) 炎癥早期,僅感覺磨牙后區不適,偶有輕微疼痛,患者無全身癥狀。炎癥加重時,局部有自發性跳痛,放射至耳顳區。炎癥波及咀嚼肌則出現不同程度的張口受限,咀嚼和吞咽時疼痛加劇,口腔清潔差而有口臭。此時有全身不適,發燒、畏寒、白細胞升高、頭痛、食欲減退及便秘等癥狀。 

3) 口腔檢查見下頜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牙冠周圍軟組織紅腫、潰瘍、觸痛,并有炎性滲出物,有時可形成冠周膿腫。 39.下頜第三磨牙冠周炎的并發癥/冠周膿腫的擴散途徑: 

1) 首先形成骨膜下膿腫,順下頜骨外側向前下方擴散,在下頜第二磨牙、第一磨牙的頰側形成膿腫,破潰后形成慢性竇道。 2) 頰間隙感染:炎癥蔓延至頰間隙,在頰部皮下形成膿腫或破潰,形成經久不愈的面頰瘺。 3) 咬肌間隙感染:炎癥可循下頜支外側向后擴散,發生咬肌間隙感染和邊緣性下頜骨髓炎。 4) 翼下頜間隙、咽旁間隙感染:炎癥循下頜支內側向后擴散。 

5) 舌下間隙、頜下間隙及口底多間隙感染:感染循下頜骨體內側擴散。 40.下頜第三磨牙冠周炎的治療方法: 

治療原則:消炎、止痛、建立引流、對癥處理。 

1) 冠周沖洗:3%H2O2、生理鹽水沖洗盲袋,涂1%碘甘油。 

2) 口服或靜脈給予消炎藥,用鹽水或Dobell’sol漱口,每日3-4次。 3) 膿腫形成后切開引流。 

4) 消炎后及時拔除下頜智齒,如位置較正,上有對頜牙可做齦瓣切除術。 41.頜面部間隙感染彌散期稱為蜂窩織炎,化膿局限期稱為膿腫。 42.腮腺炎的鑒別: 

鑒別 急性化膿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 病原 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球菌 病毒感染(有接觸史) 表現 1) 多見于成人 2) 以耳垂為中心腫脹 3) 導管口紅腫,擠壓有膿性分泌物流出 4) WBC升高,中性粒細胞增加,核左移 5) 血、尿淀粉酶不高 1) 多見于兒童 

2) 整個腮腺腫大,腮腺軟,可累及雙側 3) 導管無紅腫紅,擠壓無膿液 4) WBC總數不升高,淋巴細胞升高 5) 血、尿淀粉酶升高 

43.口腔頜面部損傷的特點: 

1) 血液循環豐富,組織再生和抗感染能力強,但出血較多,且易形成血腫。 2) 頜骨上有牙,可作為固定和骨骨折的基礎,但打折的牙可形成“二次彈片” 3) 容易發生顱腦損傷 4) 有時發生頸損傷 5) 容易發生窒息 

6) 影響進食和口腔衛生 7) 容易發生感染 

8) 并發神經、腮腺等解剖結構的損傷 9) 嚴重的功能障礙和顏面畸形 44.口腔頜面部損傷的急救處理: (1)窒息的急救處理: 

1) 徹底清除口腔內的異物血塊并迅速止血 2) 讓患者采取仰臥頭側位 

3) 舌后墜者,用粗線或別針離舌尖2cm處貫穿舌前部,將舌拉出口外 4) 上頜骨及軟腭后墜,可將骨折片復位固定 

5) 口咽部腫脹,可安置通氣道,窒息不緩解可行氣管切開術。 (2)出血的急救處理: 

1) 加壓包扎止血:顏面小靜脈、毛細血管滲血 

2) 填塞止血:深而窄的傷口或廣泛的靜脈出血,或傷口又感染,無法結扎的出血 3) 結扎縫合止血: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4) 手指壓迫止血:緊急情況下,手指壓迫供血動脈近心端,壓在深層骨面上 5) 藥物止血:小靜脈、毛細血管滲血。 

(3)休克的急救處理:及時補足血容量,補血、止痛、鎮靜、保暖。 

(4)顱腦損傷的急救處理:常見的有顱腦損傷綜合征、腦挫裂傷、顱內血腫那個、顱底骨折。密切觀察病人,必要時請神經科醫生幫助診治。 

(5)包扎固定,包扎可壓迫止血、保護創面、減少感染、防止窒息 

(6)預防和控制感染,應徹底止血,包扎、固定、縫合,以減少感染;同時給予廣譜抗生素和破傷風抗毒素。 45.上頜骨骨折的特點: (1)分類: 

1) Ⅰ型骨折(水平骨折):梨狀孔下緣→上牙槽底部→上頜結節上方→翼突外板下1/3 2) Ⅱ型骨折(錐形骨折):鼻骨→淚骨→眶底→顴骨下方→翼突外板中1/3 3) Ⅲ型骨折(橫斷骨折):鼻骨→淚骨→眶底→顴骨下方→翼突外板上1/3 

(2)骨折片的移位:不明顯,多向后下、后內移位。

(3)臨床表現: 

1) 一般癥狀:腫脹、疼痛、功能障礙 

2) 特有癥狀:咬合錯亂;面部扁平;眼球位置改變,出現復視及眼運動功能障礙,還可形成顱面分離;顱腦損傷,昏迷、嗜睡等

神經科癥狀。 

46.正中聯合骨折的移位: 

1) 正中頦部單線骨折:不發生移位 

2) 頦部粉碎性骨折:兩側骨折片向中線移位,下頜牙弓窄小 

3) 頦部雙線骨折:中間骨片向后下移位,易產生舌后墜,引起呼吸困難。 47.頦孔區骨折的移位: 

長骨折片向下移位,后骨折片向上移位。如果骨折線的方向右前下斜向后上,骨折片鑲嵌,不移位。 48.下頜角骨折的移位: 

1) 骨折線恰好在下頜角處:不移位 

2) 骨折線在肌肉附著之前:短骨折片向上前內移位,長骨折片向下移位。如果短骨折片上有牙,并于上頜牙對頜正常,則不移位。 49.髁狀突骨折的移位:髁頭向內上移位下頜骨體向上移位,耳前髁頭運動減弱或消失。 

50.腫瘤是人體組織細胞,由于內在、外界致病因素長時間的作用,使細胞的遺傳物質DNA產生突變,對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失去控制而發生異常和功能失調所造成的一種疾病。 51.良惡性腫瘤的鑒別: 

鑒別 良性腫瘤 惡性腫瘤 發病年齡 可發生在任何年齡 多見于老年,肉瘤多見于青壯年 生長速度 一般慢 一般快 與周圍組織的關系 有包膜,不侵犯周圍組織,界限較清楚,可移動 侵犯破壞周圍組織,界限不清,活動受限 

癥狀 一般無癥狀 局部疼痛、麻木,頭痛,張口受限,面癱,出血 對機體影響 一般對機體無影響。如生長在要害部位或發生并發癥時,也可危及生命 對機體影響大,常因迅速發展、轉移和侵犯重要臟器

及發生惡病質而死亡 

轉移 無 常發生轉移 組織學結構 細胞分化良好,細胞形態和結構與正常組織相似 細胞分化差,細胞形態和結構呈異型性,有異常核分

裂 

52.口腔頜面部腫瘤的治療方法: 1) 手術治療:有效方法 

2) 放射治療:為綜合治療的一部分。放療前應拔除口內病灶牙及腫瘤臨近的牙。拆除金屬套冠、冠橋。 3) 化學藥物治療:對中晚期腫瘤,化療為綜合治療的一部分 4) 其他:熱療,免疫治療,中醫中藥治療。 

53.最常見的良性牙源性腫瘤是成釉細胞瘤,以下頜骨體及下頜骨角部(磨牙區)為常見。 

來源于網絡

相關資訊

推薦產品

齲齒指示劑
齲齒指示劑
齲齒指示劑
宇森醫療兒牙手機
宇森醫療兒牙手機
宇森醫療兒牙手機
牙寶寶拋光刷
牙寶寶拋光刷

熱銷產品推薦

相關綜合病例

最新資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