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種植手術器械的管理
作者:詹捷玲* ,侯雅蓉,廖雪琴,鐘丹霞,黃慧雅
廣東省口腔醫院·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種植科,廣東廣州(510280)
目的 針對口腔專科醫院種植中心的臨床實際工作特點以及口腔種植專科器械的特性,探討口腔種植 專科器械的管理方法。
方法 對實施口腔種植手術器械管理措施前(2009-2011年)、后(2012-2014年)完成 的種植手術臨床資料中涉及種植系統的手術器械信息進行回顧性分析,包括所使用種植手術器械功能的完好性、醫生對手術器械的滿意度,以及器械的非正常損耗率、遺失幾率和使用壽命。
結果 在2012-2014年間的 8734例手術中,無發生因專科手術器械的殘缺、使用不當或消毒滅菌不達標等而影響手術安全的問題,通過有效的器械管理措施,提高了器械的功能完好性和使用周轉率。
結論 加強種植器械的管理,是提高護理質量、促進種植手術安全和工作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同時還可延長器械儀器的使用壽命,節約成本。
【關鍵詞】種植;手術器械維護;護理管理
【主題詞】牙種植; 牙科器械; 牙科助理
【中圖分類號】R78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245(2014)12-655-03
【引用著錄格式】 詹捷玲,侯雅蓉,廖雪琴,等.口腔種植手術器械的管理.廣東牙病防治,2014,22(12):655-657
隨著牙種植修復技術和材料學的發展,種植修復已經成為臨床上一種可靠的修復方式,并日益普及。廣東省口腔醫院種植中心的種植技術起步早、 發展快、規模及種植手術量大[1] ,目前開展的種植系統較多,使用的手術器械種類和數目不斷增加,而種植器械足夠的精細及到位的維護是人工種植牙取得 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2] ,故對種植手術專科器械進行規范管理尤顯重要。筆者針對口腔專科醫院種植中心的臨床實際工作特點以及口腔種植專科器械的特性,探討口腔種植專科器械的管理方法。
筆者所在廣東省口腔醫院種植中心手術室現有 4間手術間,開展了15個種植系統的種植近年來管理日益規范。選擇2012年1月-2014年1月完成的8734例手術,與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完成手術涉及種植系統的手術器械種類相對比,觀察器械功能的完好性、醫生對手術器械的滿意度,以及器械的非正常損耗率、遺失幾率和使用壽命。
①健全管理制度:根據科室的器械儀器配備和人員崗位編制情況, 以及科室的工作特點,健全器械管理制度,包括器械 儀器查對制度、器械清點、交接制度、保管制度,以及各種記錄登記制度等。
②制定人員職責:提倡人人參與的集體管理理念,但責任到人。針對器械專管人員和使用人員制定相應職責要求。手術室護士是種植手術器械主要的管理者,必須執行各種器械管理制度,遵循器械儀器使用和維護操作規程指引,落實“四定”原則,即定人管理、定位放置、
定期維護、定時清點核對,確保器械完好性、安全性和足量供給。
除了正常損耗外,不合 理的使用是造成器械損壞的主要原因[3]。
根據器械儀器的使用說明書、科室實際的工作特點,以及醫生 臨床實際的心得體會,集思廣益,最后通過護理骨干小組成員的反復探討,制定出科學合理、可行性強的各種器械儀器操作規程。同時細化種植器械維護流程指引,制定出種植專科器械的清洗指引、養護指引、
種植手機和馬達的維護指引等。另外制作一些貴重儀器的簡化使用維護指引卡,放在儀器存放處,有助于新入科護士快速掌握貴重器械儀器的操作規程和維護要點,有效降低出錯幾率。
對于貴重的種植器械儀器,建立使用檔案,包括種植鉆針的正 常損耗更換記錄、器械人為損壞和遺失記錄、器械儀器的維修記錄、消毒滅菌效果檢測記錄,以及貴重器械儀器的領用、報廢記錄等。
器械專人管理必須和使用者日 常管理相結合才能發揮最大管理效能[4]。人員管理主要包括人員培訓、建立考核機制和加強培訓。人員培訓對象包括科室團隊人員和外來進修人員。
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培訓計劃,定期培訓。包括:
①對新進系統器械儀器,首先要求廠家進行初步培訓,使團隊成員初步了解儀器構造、性能特點、工作原理、操作程序及使用注意事項。
②通過進一步有針對性的理論和實操培訓,調動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使團隊人員樹立器械管理的主人翁責任意識,掌握種植器械的特點、功能用途和使用維護規程。
建立考核機制:制定相關考核評分標準,護士長和科室護理骨干小組人員進行定期或隨機抽查考核。新入科護士和手術室護士是考核抽查的重點對象。發現問題,及時記錄并反饋,針對存在的問題,加強培訓、練習。再擇期考核,觀察效果,不斷促進。
加強手術室護士統籌安排、靈活應變能力培訓,包括:①在使用器械儀器過程中協助監督初學人員使用情況,對于初學者不適當的使用能及時提醒,并給予正確的指導,使器械保持良好的性能,促進手術順利進行[5]。②根據手術安排情況,合理儲備手術器械儀器。對術中出現不可預知的器械儀器故障, 必須能快速進行排查并解決簡單問題。
如果不能立即解決故障,則將備用器械儀器快速更換到位,以使對手術進程的影響盡量控制到最小。要求能熟悉種植主機、馬達或種植手機出現簡單故障時所顯示的基本代碼、圖標,或能通過排查,識別問題根源,并快速更換備用配件,恢復手術流程。、備用器械儀器的管理:如備用的超聲骨刀、種植機、馬達等,能統籌安排,定期檢測或輪換使用備用儀器,避免長時間空置,導致主機線路潮濕短路或老化銹蝕。
①加強人性化管理:貫穿以患者為中心的思想,加強前瞻性測和評估能力 [6]。根據手術實際安排情況、工作節奏, 充足儲備手術器械。設立科室醫生的手術用物習慣 備注卡,方便核對,減少備物漏缺。根據手術方案,以及醫生的習慣和性化的要求,正確齊全地準備手術器械。客觀分析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不斷修正,優化管理流程指引。②加強監督力度,持續改進質量:護士長應加強監督,善于在工作細節中發現問題,觀察手術室護士的操作細節是否規范,如術后器械的清洗和養護是否到位,種植機、超聲骨刀、馬達、種植手機等貴重器械儀器的維護方法是否正確,器械的消毒滅菌效果是否達標,以及從工作細節中觀察手術室護士的消毒隔離意識和工作條理性等。 遵循策劃-實施-檢查-改進(plan-do-check-actioncycle,PDCA)質量管理模式,記錄從中發現的共性問題,及時反饋,定時開會,查找原因,并落實規避隱患 的措施,循環往復,保證器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斷推進器械管理的質量,提高工作效率。③加強與器械維修職能部門以及廠家技術人員的溝通:跟進器械儀器后期的檢修工作,盡量縮短檢修時間,避免影響器械儀器的使用周轉。
實施規范器械管理措施后,提高了醫生對器械 功能的完好性、手術器械準備齊全性的滿意度,保證了種植手術器械安全、足量、有效地供給,從整體提高手術室工作效率。同時降低了器械非正常的損壞和遺失幾率,并且延長了器械的使用壽命,無發生因器械、儀器導致的手術安全問題(表1)。
手術器械管理的優劣與手術質量和工作效率密切相關[7]。根據筆者的經驗, 做好種植手術器械的管理,關鍵要抓好幾方面的管理措施,具體如下。
建立規章制度的目的是明確工作職責和程序,提高責任感,消除混亂現象,從而達到規范化運行[3]。
同時制度不僅明確了使用人員的職責,也是管理的依據,要求護士自覺遵守相關制度指引,并自 覺落實到器械管理和維護的日常工作細節中。例如通過嚴格執行器械檢查、清點、交接制度和器械使用登記制度,明顯降低了器械的遺失和損壞率。同時通過定時篩查和更換,保證種植擴孔鉆針等鋒利性 器械的切割力,以提高醫生的工作效率[8]。
所有的器械管理制度和實施措施, 必須依靠每個個體去具體落實到工作細節中,才能體現出存在 的意義。隨著種植系統的引進,器械不斷更新和增 加,護理人員是醫療器械的主要使用者[9]。對于剛接觸種植專業的新成員,如剛入科的新護士或外來 進修人員,特別加強入科宣教和培訓,包括專科器械的名稱、
用途及其使用和維護流程等。通過培訓以及監督考核等管理措施,強化團隊每個個體的器械管理主人翁責任意識,并熟知管理制度和職責,掌握器械使用和維護的規程和注意事項,從根本上認識到正確使用、維護器械的重要性,真正做到知而行。
護理細節管理屬于醫院細節管理的一部分,手室的細節管理與手術效果息息相關[10]。手術室護士是器械管理的主要執行者,而新入科的護士對種植專科器械維護的流程和意識相對生疏,故均列為培訓、監督、考核的主要對象。護士長應善于在日常工作細節中發現問題,把關手術器械的準備質量、術后器械的處理流程和操作細節,例如在器械清洗環節,抽查或跟進新護士操作細節是否到位,如結構復雜、精密器械清洗時是否按要求先分拆多部件器械再清洗,特別關注器械的齒槽、空腔及關節處是否清洗徹底;消毒滅菌效果是否達標,器械的注油養護是否到位,擺放、儲存是否合理等。
通過仔細觀察護士日常工作的條理性和操作技能,發現問題并記錄下來,及時反饋并糾正。定期開會討論,尋找問題的根源,落實解決措施。循環往復,持續質量改進。 總之,對于種植器械管理必須做到常抓不懈,堅持原則,遵循制度規范指引,并落實到各工作細節中,善于發現、總結問題,及時反饋、改進,確保種植 手術器械的質量,持續提高種植手術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略
來源:廣東牙醫防治 2014年12月第22卷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