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科學家在談到毛主席時,為什么眼中充滿了敬仰?
黃旭華院士,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導彈核潛艇總設計師,被稱作“中國核潛艇之父”。近日,他參加央視一檔節目,首次公開了中國研制核潛艇那些隱秘、艱辛、又無比壯麗的往事。
黃老院士在節目中有談到這么一段,中國核潛艇的研制,最開始寄希望于蘇聯人。
1959年10月1日,赫魯曉夫訪華,中國國家政府向他提出對中國核潛艇研制提供技術支持。赫魯曉夫傲慢地回應:核潛艇技術復雜,花錢又非常多,你們中國搞不出來,只要我們蘇聯有了,大家建立聯合艦隊就可以了。
毛主席聽后憤怒地站了起來,揮動著他寬大的手掌,說:“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為此,我們中國人走上了獨立自主研制核潛艇的道路。
第一代核潛艇工程四位總師合影(左起趙仁愷、彭士祿、黃緯祿、黃旭華)
1958年,國防科委組建,我們組成了研制導彈核潛艇的29人的小隊伍,平均年齡不到30歲。
當時國家連造個拖拉機都不容易,科技水平、工業生產能力低下,而更大的困難是缺少相關人才和專業知識,手頭上沒有任何資料可供參考。開始大家都以為把核反應堆安到常規潛艇上就是核潛艇,后來發現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怎么辦,大家就從國外浩瀚的報刊雜志里找,尋找保密極高的核潛艇相關資料,用大海撈針的方式拼出了美國核潛艇的總體布局。
拼出來的核潛艇設計圖誰也不敢肯定靠不靠譜,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們弄到了兩個美國“華盛頓”號核潛艇的玩具模型,大家如獲至寶啊,拆解分裝了一次又一次,結果發現跟我們推演出的設計圖基本一致,大家高興壞了!
那時候沒有電腦,所有數據都靠算盤和計算尺,我們分兩組算同一數據,如果兩組算出來數據相同則沒問題,如果不同就要重新來過,直到數據相同為止。
研發核潛艇時用的算盤
潛艇的重心和重量直接關系它的不沉性,所以要求特別苛刻。我們沒有高科技手段控制,就想了個“土辦法”——在船臺入口處擺了個磅秤,只要拿進船臺的不管是什么都要過稱并記錄在案;同樣的,施工過程中拿出船臺的任何東西也要稱一稱……
幾年來天天如此,我同事稱之為“斤斤計較”。
091型核潛艇吊裝魚雷
1988年初,404艇極限深潛成功后,62歲的黃旭華興奮飛奔……他也成為了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作深潛試驗的第一人。
核潛艇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是極限深潛,一張撲克牌大小的鋼板要承受一噸多海水的壓力。
因為之前美國長尾鯊號核潛艇在深潛時“全軍覆沒”的事故,大家都很擔心,有人寫了遺書給家人,現場的氣氛很悲壯,大家甚至唱起了那首“血染的風采”。
我一看就決定自己親自隨潛艇深潛:我是總師,我要對潛艇負責,對艇上170名同志負責……試驗成功后,我寫了幾句詩:花甲癡翁,智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資料來源:騰訊視頻、當代海軍雜志)
來源于紅歌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