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A用于直接蓋髓長期效果優于氫氧化鈣
深齲、牙外傷和治療操作都可能導致牙髓暴露。相對于牙髓摘除術,活髓保存治療是更值得采用的治療方法。目前氫氧化鈣作為直接蓋髓材料已經被廣泛認可,但是研究發現其臨床成功率從 13% 到 97.8%,波動范圍大,長期效果不理想。三氧化礦物骨料(MTA)雖然有價格較高,可能使牙齒變色等缺點,但是作為直接蓋髓材料 MTA 正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目前關于直接蓋髓時應選 MTA 還是氫氧化鈣,一直爭議不斷。針對此問題,近日德國海德堡大學 Mente J 等學者對 MTA 與氫氧化鈣用于直接蓋髓的長期效果進行了比較,發現 MTA 在保持牙髓活性方面比氫氧化鈣更可靠。該成果發表在 Journal of endodontics 雜志。
該研究延續之前的實驗研究,采用對照歷史隊列研究方法,目的在于評價 MTA 與氫氧化鈣的用于直接蓋髓的長期治療效果。同時對影響預后的潛在因素再依據大樣本長期隨訪結果進行重新評價。
Mente J 等以 2001 年至 2011 年期間接受直接蓋髓治療的牙齒為研究對象,納入了 205 位患者(229 顆牙齒),隨訪時間 24 到 123 個月(平均 42 個月)。隨訪完成后從臨床和放射影像結果兩個方面進行評價分析。并對治療前、中、后的信息用 logistic 回歸模型和廣義估計方程 logit 模型進行進行評估和統計學分析。
結果發現:MTA 組總成功率為 80.5%,(137/170),95% 可信區間(CI)為 74.5%–86.5%,共 33 顆牙齒治療失敗;氫氧化鈣組總成功率為 59%(35/59), 95%CI 為 46.5%–71.5%,24 顆牙齒治療失敗占 41%。多變量分析(廣義估計方程 logit 模型)顯示:與 MTA 組比較,氫氧化鈣組失敗率明顯增加(OR=2.67,95%CI 為 1.36%–5.25%;P=0.001)。文中展示了直接蓋髓術后不同隨訪時間 MTA 組和 CH 組的Kaplan-Meier 曲線,從圖可以看出CH 組的失敗風險較 MTA 組高(圖 1)。
圖 1:直接蓋髓術后 MTA 組和 CH 組不同隨訪時間的 Kaplan-Meier 曲線
這些數據表明,在直接蓋髓時,MTA 比氫氧化鈣能獲得更好的長期效果。同時對影響預后的潛在因素再依據大樣本長期隨訪結果進行重新評價后發現:在不考慮蓋髓材料影響的前提下,如果牙齒在直接蓋髓 2 天或 2 天后進行永久修復,預后明顯較差(OR=3.18;95%CI 為 1.61%–6.3%;P =0.0044)。因此在進行直接蓋髓后應立即進行永久修復,這樣才能獲得更好的預后。
來源于口腔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