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花淑:讀病例,未病先防篇(二)
(轉) 齒道
來源:齒道 源于“齒道-(牙合)學學習群”病案討論
病例討論指導:權花淑-群(牙合)學指導老師
文字語音整理:周文翹 微信編輯:黃春梅
總編:道長
本系列文章為齒道原創,轉摘請注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視為侵權
在(一)當中講到讀病例——解決急癥篇,在接下來的(二)當中,我們來看看讀病例——未病先防篇。
讀病例——未病先防篇
如果您發現尖牙舌側沒有形態,那么請繼續思考“為什么會出現如此的牙體形態?”如果您認為是磨耗造成牙體形態發生改變,請繼續思索“如此的牙體形態僅僅是磨耗引起的嗎?“(牙合)學是嚴謹的,也是融合整個口頜系統的有機體,善于挖掘患者潛在病癥,帶著問題發現問題,跟著權老師一起,帶您逐步深入。
吞咽方式有兩種:嬰兒式吞咽和成人式吞咽。嬰兒式吞咽即吞咽時,舌伸入上下前牙之間,并在吞咽時面部表情肌和唇肌活動明顯。成人式吞咽為提下頜肌收縮,使上下頜牙接觸、唇閉合、舌背與腭穹窿接觸,舌尖接觸硬腭前份上切牙乳頭并向后、上推動食物進入咽部,再到食管。嬰兒式吞咽可能表現出兩種不同的錯(牙合)畸形,如雙牙弓前突,前牙開(牙合)。
中醫有云“未病先防”,權老師發現患者舌位置的異常,檢查患者的吞咽方式,驗證其為嬰兒式吞咽。而舌在嬰兒式吞咽甚至是整個口頜系統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嬰兒式吞咽舌頭抵在下牙,吞咽時會對牙齒產生向外的推力,應力集中在頸部,導致牙齒微折裂,甚至出現牙齦萎縮、楔缺、牙根暴露,引起牙的冷熱痛。臨床上會發現一些前牙開(牙合)的病人前牙依然受到創傷,沒錯,依然是舌頭惹的禍。這也可以推測照片中患者13,43,45牙齦萎縮和頸部楔狀缺損與舌有關。
考慮到舌會對前牙有較大的沖擊力,甚至可能引起牙齒松動,權老師希望患者重視舌的問題,并引導患者嘗試改變吞咽方式。這樣全面的為患者考慮,發現問題,未病先防,深入一些,您也可以做得到。
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得出:
患者牙齒出現的癥狀是矯治,側方干擾,以及舌的推力等因素疊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