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醫學》2020年第2期摘要
基 礎 研 究
一種新型超透明氧化鋯陶瓷的顏色和結構穩定性評價
沈佳娣,謝海峰,何 峰,陳 晨
[摘要]
目的 評價一種新型超透明氧化鋯體外經受低溫老化后的顏色和結構穩定性。
方法 制備不同厚度(0.5、1.0、1.2和1.5 mm)的Katana UTML (KU)氧化鋯試件各5枚,使用牙科色度計測量試件的CIE L* a* b*參數,計算各個厚度的老化前后(溫度134 ℃、壓力0.2 MPa的高壓滅菌鍋內持續20 h)的色差值(ΔE),并利用統計軟件SPSS 21.0對ΔE進行統計分析。同時,在老化前后分別對試件進行X射線衍射(XRD)和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分析,用以評價KU體外老化后的結構穩定性。
結果 不同厚度的KU在老化前后的色差值(ΔE)范圍為0.96~1.50,均在臨床可接受的范圍之內。X射線衍射圖和掃描電鏡結果發現,KU老化前后的晶相和表面微觀形態(如晶粒尺寸)未發生明顯變化。結論 無論是否老化,Katana UTML具有較好的顏色和結構穩定性。
[關鍵詞] 氧化鋯陶瓷;低溫老化;顏色;微觀結構
青皮對主要致齲細菌生長的影響及網絡藥理學分析其防齲機制
吳澤鈺,薛 瑞,袁曦玉,從兆霞,趙 今
[摘要]
目的 研究青皮提取物對6種主要致齲菌生長的影響,基于網絡藥理學方法探討青皮潛在的防齲機制。
方法 采用液體稀釋法測定6種主要致齲菌最低抑菌濃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最低殺菌濃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基于TCMSP數據庫獲取青皮化學成分及其對應靶點,通過Gene Cards、OMIM數據庫獲取齲病靶點,將藥物與疾病靶點映射得到青皮化學成分的預測靶點。構建成分-靶點調控網絡及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網絡,利用DAVID數據庫分析預測靶點的GO富集分析,利用Kobas數據庫分析預測靶點的KEGG富集分析。
結果 青皮提取物對變形鏈球菌、血鏈球菌、遠緣鏈球菌、黏性放線菌、內氏放線菌和嗜酸乳桿菌MIC分別為1.0、0.5、1.0、2.0、2.0、2.0 g/L,MBC分別為2.0、1.0、2.0、4.0、4.0、4.0 g/L。網絡藥理學方法得到青皮化學成分12個,靶點28個,關鍵化學成分包括新橙皮苷、柚皮素、川陳皮素等,關鍵靶點包括TNF、CAT、MMP9等。KEGG富集分析得到AGERAGE、NFκB等信號通路。
結論 青皮提取物對6種主要致齲細菌生長具有顯著抑制作用,網絡藥理學揭示了其化學成分防治齲病的藥理基礎及作用機制,能為后續從青皮中開發防齲藥物提供實驗和理論依據。
[關鍵詞] 青皮;致齲細菌;網絡藥理學;靶點;作用機制
口腔扁平苔蘚黏膜病損區微生物群落分析
王雪薇,唐 楠,趙知白,范 媛
[摘要]
目的 研究口腔扁平苔蘚患者(OLP)相關微生物群的多樣性、組成和結構。
方法 利用無菌拭子對12例斑紋型OLP患者、12例糜爛型OLP患者和8名正常志愿者的頰或舌黏膜樣本進行16S rDNA基因分析,初步探討OLP患者黏膜拭子樣本微生物群的生態失調。
結果 OLP組的微生物群與對照組不同,艾肯菌屬(Eikenella)、小鏈菌屬(Alysiella)、膿腫分枝桿菌(morococcus cerebrosus)、馬氏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marshii)、頰纖毛菌C-1013-b(Leptotrichia buccalis C-1013-b)和苛養顆粒鏈球菌 (Granulicatella elegans)的相對豐度在OLP組顯著較對照組高,其中,馬氏普雷沃氏菌的相對豐度在糜爛型OLP組顯著較斑紋型OLP組高(P=0.000 9)。土壤桿菌屬(Sediminibacterium)和唾液鏈球菌唾液亞種(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ubsp. Salivarius)的相對豐度在正常對照組中增加。
結論 結果表明OLP組的相關微生物特征與對照組存在差異,為了確定OLP的有效預防和治療策略,進一步研究OLP相關微生物群落至關重要。
[關鍵詞] 口腔扁平苔蘚;微生物群落; 16s rDNA基因;拭子
臨 床 研 究
牙周炎患者非刺激性全唾液、齦溝液及血清中CD147的表達及意義
柴 琳,張瑞敏,王亞敏,穆 森
[摘要]
目的 研究發現CD147可能參與調節牙周疾病的進展過程,因而評估牙周炎患者經牙周基礎治療前后和健康者的非刺激性全唾液、齦溝液及血清中CD147水平,探討其與牙周炎的相關性以及作為牙周炎診斷及預后標志物的可能性。
方法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20例牙周炎患者治療前、后及20名健康人非刺激性全唾液、齦溝液及血清中CD147的水平,并記錄牙周袋探診深度(PD)、附著喪失(AL)和出血指數(BI)。
結果 經牙周基礎治療6周后,牙周炎患者的臨床指標除AL外BI及PD均低于治療前(P<0.05);治療后非刺激性全唾液、齦溝液及血清中CD147水平明顯降低,與治療前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除血清外,牙周炎患者治療前、后的非刺激性全唾液和齦溝液中CD147水平仍高于健康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牙周炎患者、健康者的非刺激性全唾液及齦溝液中均有CD147表達,并隨牙周炎癥減輕CD147表達降低。
[關鍵詞] 牙周炎;牙周基礎治療;非刺激性全唾液;CD147
三維攝影技術結合錐形束CT評估顏面部不對稱患者正頜手術前后的軟硬組織變化
徐雅婷,吳 嵩,宋志蕓,巢舒銘,陳文靜
[摘要]
目的 探討骨性Ⅲ類顏面部不對稱畸形的患者正畸正頜聯合治療前后,面部軟硬組織各部分對稱性的改變。
方法 選擇20例來我院進行正畸正頜聯合治療的骨性Ⅲ類偏頜患者,在術前、術后拍攝的錐形束計算機斷層掃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 CBCT)與三維照片(three-dimensional facial scanning images, 3dMD)上描記25個標志點,對同一標志點術前術后的不對稱性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 軟組織中,上唇緣點、下唇緣點、左右口角點、下頜角點、頦前點、頦下點的不對稱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硬組織中,B點、顴牙槽嵴點、頦孔點、下頜角點、頦前點、頦下點的不對稱性差異有統計學差異。
結論 正畸正頜聯合治療后的患者,其唇部、頦部軟組織不對稱性得到巨大改善,下頜硬組織不對稱性有較大改變,而鼻部軟組織無明顯改變。
[關鍵詞] 正頜;面部不對稱;三維分析
骨性Ⅲ類錯牙合患者正畸正頜聯合治療前后面部
軟組織變化的研究
巢舒銘,吳 嵩,許 衍,宋志蕓,許珂張圓,陳文靜
[摘要]
目的 探討骨性Ⅲ類錯牙合患者正畸正頜聯合治療前后面部軟組織變化的特征。
方法 選擇在江蘇省口腔醫院正畸科就診的14例骨性Ⅲ類錯牙合畸形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于正畸正頜聯合治療前、后拍攝3dMD,利用3dMD vultus軟件對頜面部軟組織進行重建,然后選取面部軟組織有代表性的17個三維標志點并測量線距和角度,比較骨性Ⅲ類錯牙合患者正畸正頜聯合治療前后的差異。
結果 面凸角、鼻唇角、頦唇角、上唇長度,鼻翼寬度及鼻基底寬度有統計學差異, P<0.05。
結論 ①3dMD提供了三維測量軟組織的一種方法。②骨性Ⅲ類錯牙合患者正畸正頜聯合治療前后面型改善。
[關鍵詞] 骨性Ⅲ類錯牙合畸形;正畸正頜聯合治療;三維攝影;面部軟組織變化
牙周基礎治療聯合牙周維護治療重度慢性牙周炎
松動前牙的臨床研究
周永敏,丁紅忠,王小平,李淑華
[摘要]
目的 觀察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Ⅱ度及以上松動前牙經過臨床牙周基礎治療及牙周維護治療后臨床轉歸情況。
方法 納入57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Ⅱ度松動牙118顆 ,Ⅲ度松動牙23顆。對患者進行牙周基礎治療及牙周維護治療,分別對患者初診時(T0)、基礎治療一個月(T1)、基礎治療后2年(T2)不同時間點松動牙齒的探診深度(probing depth ,PD),探診出血(bleeding of probe, BOP),牙齦出血指數(sulcus bleeding index ,SBI)和牙齒松動度(tooth mobility,TM)等臨床指標進行記錄統計。
結果 經過牙周基礎治療及牙周維護治療,所有松動牙齒的臨床指標:PD,BOP,SBI,TM,均有明顯改善(P<0.05);在2年的觀察期內,Ⅱ度松動牙的留存率為95.7%,Ⅲ度松動牙的留存率為39.1%。
結論 重度慢性牙周炎的重度松動患牙經過系統性牙周治療后,其相關檢查指標均出現改善,95%以上的Ⅱ度松動牙可以得到保留;即使是Ⅲ度松動牙也值得嘗試。
[關鍵詞] 牙周炎;牙松動;牙周治療
改良舌腭弓L形切口治療莖突過長綜合征臨床體會
宋志強,邵 博,呂曜光,龔忠誠
[摘要]
目的 探討莖突過長綜合征的診斷、改良舌腭弓L形切口手術治療方法及術后療效。
方法 回顧性分析16例采用改良舌腭弓L形切口手術治療莖突過長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其病史、臨床癥狀、診療經過、影像學檢查,隨訪觀察手術效果并對患者術前術后疼痛情況進行VAS評分記錄。
結果 16例采用改良L形舌腭弓切口的患者術后患側莖突長度平均為(2.17±0.52)cm,均無創口開裂、感染、出血等并發癥;在術后至少6個月隨訪中,87.5%(14/16)患者癥狀完全消失,12.5%(2/16)患者癥狀明顯緩解;術后VAS疼痛評分(0.38±0.62)分較術前(3.94±0.68)分有明顯降低(P<0.05)。
結論 莖突過長綜合征在臨床診斷上易誤診,通過扁桃體窩捫診以及影像學檢查可有效提高確診率,基于手術使用改良舌腭弓L形切口在保留扁桃體的同時可以有效截短,且患者術后療效滿意,在短期內隨訪未發現其他手術并發癥,此法對于臨床治療莖突過長綜合征有一定指導意義。
[關鍵詞] 莖突過長綜合征;莖突;舌腭弓;扁桃體
調查研究
江蘇省12~15歲中學生齲病流行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肖 瀅,劉怡然,沈 紅,仇穎瑩,沈家平
[摘要]
目的 了解江蘇省12~15歲中學生齲病流行現狀及相關影響因素,為進一步開展中學生口腔保健工作提供可靠依據。
方法 參照WHO《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第五版),采用分層多階段等容量隨機抽樣的方法,在江蘇省12~15歲中學生中抽取3 914名受檢者,其中12歲組978人、13歲組986人、14歲組978人、15歲組972人。檢查冠齲情況并進行問卷調查,采用非參數檢驗分析齲均,采用卡方檢驗分析患齲率、充填率及窩溝封閉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恒牙患齲的影響因素。
結果 12~15歲年齡組恒牙患齲率、齲均分別為34.98%、0.69;患齲率、齲均女性均高于男性且具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01);12~15歲中學生齲齒充填率僅為17.53%,其中農村女性高于男性(P=0.039);恒牙患齲率最高的牙位是第一恒磨牙;居住地區、性別、食用甜食頻率為恒牙齲病發生的危險因素。
結論 江蘇省中學生的患齲情況不容樂觀,應重點針對高危人群進行齲病防治,控制患齲危險因素,并加強口腔健康教育,落實口腔公共衛生措施。
[關鍵詞] 恒牙;齲病;流行病學;相關因素;江蘇省
江蘇省中老年人群齲病現況調查
沈 紅,沈家平,劉怡然
[摘要]
目的 了解江蘇省中老年人群恒牙齲病流行現狀,為江蘇省進一步開展成年人口腔健康教育和預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方法 參照WHO《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第4版)調查方法,采用多階段分層等容量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江蘇省4個項目區縣內中老年人群進行口腔健康檢查及問卷調查,使用CPI探針檢查全口恒牙冠根齲病情況,計算冠根齲患病率、齲均。
結果 共有450名中老年中老年人參與調查,49.33%(222/450)為男性,50.89%(229/450)為城鎮人口,60.44%(272/450)患有齲病,男女及城鄉間患齲率無統計學差異。隨著年齡增高,患齲率升高。其中冠齲齲均城鎮是8.031±7.269,農村是7.466±6.473,城鄉間無差異(P>0.05)。男性是7.901±6.996,女性是7.610±6.794,男女間無差異(P>0.05)。
隨著年齡增加,冠齲齲均增加,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受教育水平越高,冠齲齲均越低,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根齲齲均城鎮是0.555±1.464,農村是0.348±0.900,城鄉間無差異(p>0.05)。男性是0.482±1.254,女性是0.425±1.194,男女間無差異(P>0.05)。隨著年齡增加,根齲齲均增加,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不同受教育水平的根齲齲均組間無差異(p>0.05)。
結論 江蘇省中老年人群患齲率較高,口腔健康狀況較差,提示應加強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教育和預防保健工作。
[關鍵詞] 江蘇省;中老年人群;齲病;現況調查
病案分析
美學區即刻種植聯合鈦網引導組織再生1例
汪漢池,孟繁榮,方 蛟,秦 勤,辛禧瑞,周延民
[摘要] 報道1例右側上頜中切牙根折伴頰側骨吸收患者,采用即刻種植術式并于植入位點放置骨粉、生物膜及PRF膜引導組織再生,聯合鈦網維持唇側的成骨空間。最終恢復了前牙唇側骨板豐滿度,保障種植區硬、軟組織的功能及美學效果。
[關鍵詞] 鈦網;美學區;即刻種植;引導骨組織再生術;富血小板纖維蛋白
綜 述
正畸治療對第三磨牙萌出的影響及相關預測方法
賈 俊,古力巴哈·買買提力,祖麗胡馬爾·努爾艾合買提,迪麗菲熱·吐爾洪
[摘要] 第三磨牙的萌出受許多因素影響,其中正畸治療是主要的影響因素之一。該綜述通過回顧以往相關文獻,分析正畸治療對第三磨牙萌出影響,并歸納總結不同的預測方法,為臨床保留可能正常萌出的第三磨牙、支抗預備、正畸術后穩定性及矯治設計提供合理的參考,為未來的研究提供相關的預測方法。
[關鍵詞] 正畸;第三磨牙萌出;預測方法
牙本質底涂劑的研究進展
田子璐,于改改,王 晗,劉昭影,李 璇,朱 松
[摘要] 牙本質底涂劑是粘接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牙本質粘接過程中,利用底涂劑可以提高修復體的邊緣密合性以及粘接劑對牙本質的粘接強度。該文基于牙本質底涂劑的發展現狀綜合評述底涂劑的抗菌作用、對粘接強度的影響以及對修復體粘接耐久性的應用,并對底涂劑未來的發展方向作出展望。
[關鍵詞] 牙本質;底涂劑;粘接強度;粘接耐久性
氧化鋯表面硅處理的進展
劉昭影,李 璇,王 晗,于改改,朱 松
[摘要] 全瓷修復材料逐漸成為主要的口腔修復材料,其中氧化鋯陶瓷具有更為優異的機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但氧化鋯陶瓷因其特殊結構,較難獲得足夠的粘接強度。因此在粘接前需要對氧化鋯進行表面處理,該文將對氧化鋯表面制備含硅成分處理技術的進展作一綜述。
[關鍵詞] 氧化鋯陶瓷;表面處理;硅元素
硅酸鈣生物材料誘導牙源性干細胞成牙/成骨分化機制的研究進展
周 楊,李 謹,朱慶萍,吳大明
[摘要] 硅酸鈣材料(calcium silicate cements,CSCs)是以硅酸三鈣和硅酸二鈣為主要成分的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抗炎性、能促干細胞成牙/成骨分化,已被廣泛應用于骨組織工程、牙科及整形外科等領域。近年來,以三氧化物聚合物(MTA)為代表的CSCs已被廣泛應用于蓋髓術、牙髓切斷術、穿孔修補和根尖屏障等牙髓治療中。納米技術的應用顯著提升了CSCs的理化性能、離子釋放特征及生物學活性。CSCs可能是通過信號分子(如生長和分化因子)的激活/表達、與之應答的牙源性干細胞及微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促進骨和牙本質再生。
該文將對CSCs誘導牙源性干細胞成牙/成骨分化的相關機制進行綜述。
[關鍵詞] 硅酸鈣材料;牙源性干細胞;牙/骨生成;分子信號
透明質酸及其在口腔頜面外科領域的研究應用
張 震,王曉飛
[摘要] 透明質酸是一種酸性粘多糖,有獨特的分子結構和理化性質,生理功能多樣,可潤滑關節,調節血管壁的通透性,調節蛋白質、水電解質擴散及運轉,促進創傷愈合等。目前,透明質酸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科室,該文將對透明質酸的結構、合成與代謝、在口腔頜面外科中的應用作一綜述。
[關鍵詞] 透明質酸;口腔頜面外科;顳下頜關節;腫瘤
口腔健康影響程度量表在口腔扁平苔蘚中應用的研究進展
段麗君,雷建華,武云霞
[摘要] 口腔扁平苔蘚是口腔黏膜病中常見的疾病之一,反復發作,常伴有糜爛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以患者為中心的臨床診療活動逐漸成為當今主流,全面評估口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顯得愈發重要,其中以患者為主導的口腔健康影響程度量表的在口腔領域的應用日益增多,然而口腔健康影響程度量表在口腔扁平苔蘚的臨床診治中應用尚少,
該文綜述了口腔健康影響程度量表及其在口腔扁平苔蘚中的驗證研究和應用,以期為臨床上口腔扁平苔蘚的診治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口腔健康影響程度量表;口腔扁平苔蘚;口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
上頜恒尖牙萌出障礙的研究進展
金玲玲,阮文華
[摘要] 上頜恒尖牙(permanent maxillary canines)位于雙側口角,在人類的咀嚼、發音及美觀中起著重要作用。上頜恒尖牙阻生和異位萌出需要外科開窗助萌以及復雜的正畸治療,花費患者大量的時間和費用。該文就上頜恒尖牙的萌出過程及其阻礙因素作一綜述,為尖牙阻生或異位萌出的病因研究、早期預測及阻斷性治療提供參考。
[關鍵詞] 上頜恒尖牙;萌出機制;牙齒阻生;異位萌出
刃狀邊緣全瓷冠的研究進展
周 怡,管 葉,何福明
[摘要] 通過相關文獻深入理解刃狀邊緣全瓷冠與牙周組織的關系,根據體外抗折實驗了解刃狀邊緣對各類全瓷冠強度的影響;體內臨床隨訪研究表明,刃狀邊緣全瓷冠在中短期內能達到和其他邊緣形式同樣的機械性能與牙周組織健康和穩定性,但長期性能仍有待觀察。
該文對今后臨床上全瓷修復的預備方式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為獲得修復體與生物組織之間更契合、更健康、更持久的相互關系給予相應指導。
[關鍵詞] 刃狀邊緣;羽狀邊緣;冠;全瓷;牙周病學
來源;口腔醫學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