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骨三分:論毛澤東人民觀!!!
人民觀就是對人民的地位、作用和生活所持的態度、看法和行為。毛澤東心中裝著人民,人民心中也裝著他。隨著時間的推移,毛澤東在人民心中的地位越來越崇高、越來越牢固、越來越凸顯出來。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民觀在很多時候表現為一種民本思想。殷周時期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春秋戰國時期有孔子的“仁政”、“愛民”和孟子的“民貴君輕”,漢唐時期有賈誼的“民為政本”和柳宗元的“吏為民役”,明清時期有張居正的“知人安民”和乾隆的“以民為本”,民國時期有孫中山的“三民主義”……這種民本思想從古至今傳承下來,在中國的傳統治國之道中始終占有一席之地。毛澤東在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基礎上,吸收世界文明的最高成果,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確立了一種嶄新的人民觀。我們一定要不斷強化人民觀,踐行人民觀,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定位和最長遠的價值取向。
具體來講,毛澤東的人民觀包括如下主要內容:
1.人民創造歷史,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對于人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一直以來有兩個對立的觀念,一是英雄史觀,二是人民史觀。持英雄史觀的人認為,歷史是少數英雄人物創造的。如梁啟超說:“歷史者英雄之舞臺也,舍英雄幾無歷史。”持人民史觀的人則認為,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如宋朝的崔敦禮說:“得民之勞者昌,得民之憂者康,得民之死者強。”意思是,人民肯為國家出力,這個國家就會昌盛;人民肯為國家分憂,這個國家就會安樂;人民肯為國家犧牲,這個國家就會強大。這兩種觀念孰對孰錯?毛澤東作出了全面的回答。他強調:“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無論是改造自然還是改造社會,其主體都是人民群眾。正是作為生產力中最根本、最活躍、最革命因素的勞動者,創造了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每一次社會的大變革,每一次歷史的大進步,都是人民群眾起了決定作用。共產黨領導革命和建設奪取的每一次勝利,都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陳毅說:“三大戰役是人民群眾用獨輪車推出來的”。在淮海戰役中,國民黨戰犯杜聿明想化妝逃跑,企圖用一只金戒指換一個農民的衣服。這個農民一看他像個軍官,形跡可疑,便向解放軍報告,并把金戒指交了公,解放軍這才活捉了杜聿明。
總之,正是億萬人民群眾在革命和建設中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神州大地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是創造歷史的主人,是推動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毛澤東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實踐證明,過去打仗,靠的是人民;現在建設,靠的還是人民,一切成就都來自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團結奮斗。
毛澤東說,領導人和人民不能分開,也不能等量齊觀。人民是決定的因素,領導人不應站在人民之上,不應站在人民之外,必須站在人民之中,是人民的一部分。如果脫離人民,做官當老爺,那就不能包括在人民中。必須突出“決定的因素”,突出人民,決不要突出個人。
毛澤東的人民觀,不但肯定了人民創造歷史的作用,而且在憲法中確定了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這一立國的基本精神。他認為“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因此,他在革命過程中始終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和人民群眾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2.民心向背決定成敗,民心不可欺。人民是載舟之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其意是,統治者是船,人民是水,水可以使船航行,也可以將船顛覆。無數事例證明,一個政權也好,一個政黨也好,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于民心向背。秦王朝之所以在一統天下之后很快覆亡,就在于秦始皇認為“天下乃一人之天下”。唐太宗之所以能創造出“貞觀之治”的興盛局面,就在于他懂得“載舟覆舟”的道理。有人說,蘇聯共產黨是靠“和平、土地、面包”上臺的,當時這三個口號集中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要求,受到了人民的一致擁護。十月革命前夕,俄羅斯人民用選票把60%的蘇維埃代表席位交給了布爾什維克,彼得格勒和莫斯科這兩個全俄最大的城市的舊軍隊每5名士兵中,就有4名擁護布爾什維克。于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布爾什維克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奪取了政權。但是,后來隨著“人民公仆”蛻變為特權階層,腐敗使蘇共失去了人心,最終失去了政權。中國共產黨這艘航船,從南湖啟航直到今天,始終詮釋著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只要我們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就能夠戰勝任何艱難險阻,取得勝利。
毛澤東始終把自己植根于最廣大人民之中,自覺融入中華民族的翻身得解放的偉大事業之中,領導中國人民譜寫了改天換地的宏偉詩篇。許許多多的共產黨人從長期的艱苦斗爭中認識到,是人民的勞動養育了自己,是人民的事業造就了自己。在革命戰爭年代,正是由于人民群眾冒著危險掩護我們的干部,節衣縮食支持我們的革命,拋家舍業參加我們的斗爭,我們才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民心不可違,民心不可欺。不虛心傾聽人民的呼聲,違背人民的意愿,注定要失敗;推行愚民政策,將群眾視為不明真相的無知者,無論是什么樣的屎盆子都以同樣的罪錯往老百姓的頭上扣,怎么能不失敗?一切自以為聰明的人,玩弄陰謀詭計,制造騙局,欺騙人民,最終必然會被人民揭穿,遭到人民唾棄。
偉大的人民養育了偉大的黨,偉大的黨領導著偉大的人民。人民群眾是共產黨人的皇天后土,黎民百姓是共產黨人的父母親人。吃水不忘挖井人,對人民的養育之恩要常懷回報之心、感恩之情。
毛澤東說:“我們不做李自成!”他的聲音猶在耳邊。
3.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在長期斗爭中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指明了工作的目的和方法。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群眾路線的核心內容。如果說一切為了群眾講的是目的,就是為什么要這樣做,那么一切依靠群眾則講的就是方法問題,就是如何去做、采取什么方式去做的問
(1)一切為了群眾,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是無產階級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
(2)一切為了群眾,就必須對人民負責,善于為人民服務。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
(3)一切依靠群眾,首先要相信群眾有力量解放自己。要尊重和支持人民群眾的革命首創精神;一切依靠群眾,既要反對命令主義,又要反對尾巴主義。
(4)一切依靠群眾,就應該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善于從群眾的議論中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針和政策。
(5)一切依靠群眾,就必須在工作中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要下努力創造做好群眾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群眾路線的又一個重要內容。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領導方法,是同“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認識過程完全一致的,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領導工作中的創造性運用。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過程,從認識論上說,也就是調查研究的過程。這就把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同聯系群眾的工作路線有機統一起來。
要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就要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深入群眾做調查工作。做到從群眾中來,只是完成了領導工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讓這些從群眾中得來的寶貴意見再回到群眾中去,使群眾認識到這些意見符合自己的根本利益,自覺行動起來,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轉化為人民群眾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力量。同時,毛澤東還強調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過程中,必須采取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
群眾路線就是人民路線。“人民萬歲!”
4.為人民謀利益是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毛澤東具有強烈的敬民、愛民、親民、為民意識,并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實現人民的愿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為人民謀利益,這也是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他說:“我們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
他用自己的一生證明了人民觀的無比正確,誰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誰就能得到人民的理解、支持和愛戴;他用自己的一生證明了人民觀的偉大力量,中國人民站立起來,社會主義中國屹立于世界,就是靠走人民路線。
毛澤東思想的觀點千個萬個,歸根到底就是一個:為了人民。是否為人民謀利益,是檢驗干部的試金石。踐行這個觀點的,就是好干部;不踐行這個觀點的,就當不好干部;違背這個觀點的,就一定是壞干部。這個觀點也是考量執政黨優劣的分水嶺。執行這個觀點的就是革命黨,反對這個觀點的就是不革命黨或反革命黨。中國有13億多人口,按照這個觀點來辦事,一切都好辦;不按照這個觀點辦事,什么都不好辦。
古人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敬重人民群眾,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愛戴。在中國歷史上,所有不敬重人民的統治者,沒有一個能逃脫人亡政息的結局。夏桀王以民為虐,商紂王以民為敵,秦始皇以民為肉,漢靈帝以民為戲,結果都落得個天怒人怨、群起誅之的下場。
英雄值得我們尊重,人民也值得我們尊重。尊重人民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
(1)要尊重人民群眾的創造力。群眾的智慧是不竭的源泉,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寶藏。看不起群眾的人,自己往往是愚不可及的。我們要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基層,老老實實向群眾學習,認認真真向群眾請教,及時發現、總結和宣傳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
(2)要尊重人民群眾的勞動。人民群眾的勞動是非常平凡的,而恰恰是這種平凡的勞動推動著歷史前進的車輪,創造著人類社會的財富。我們要把這種平凡的勞動看成是一種崇高的事業,尊重人民的勞動價值,珍惜群眾的勞動成果。吃一頓飯,當思農夫之苦;穿一件衣,當思織女之勞,惟能如此才不敢暴殄天物。
(3)要尊重人民群眾的人格。徹底破除上尊下卑的封建思想,能吃百姓飯,能干百姓活,能說百姓話,能交百姓友,堅持與普通群眾平等相待,建立新型的黨群干群關系。
“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對群眾的態度要有親和感,對群眾的事業要有使命感,對群眾的疾苦要有責任感。要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堅持以情暖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實現心到、身到、行到,真正把群眾當成自己的親人,當成站在自己身后的巨大支撐力量。要順應人民群眾的意愿,堅持把群眾的要求和選擇作為決策的基本依據,造福群眾的事就辦,勞命傷財的事就不辦。要關心人民群眾的疾苦,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多做扶貧濟困的善事,多做排憂解難的實事。
我國最早提出“畏民”思想的是西周初年的周公,他主張治國之道,要上畏天命,下畏百姓。王者以百姓為天,百姓與之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一代明君唐太宗也曾發出過這樣的感慨:“天子者,有道則人推之為主,無道則人棄而不用,誠可畏也。”正是由于有了這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畏民思想,中國歷史上的一些統治者才成就了霸業,開創了盛世。歷史是一面鏡子,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作為共產黨的黨員和干部,必須樹立“有所畏”的意識,日日反省自己。一要反思自己的工作能否經得起群眾檢驗,堅持高標準要求自己,高質量為人民服務;二要反思自己的作風能否經得起群眾監督,始終做到警鐘長鳴、廉潔自律;三要反思自己的政績能否經得起群眾評說,真正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竭盡全力,鞠躬盡瘁。
不僅是共產黨人,每一個先進分子,都要承擔起社會責任,心甘情愿地為人民謀福祉。
5.政權是人民的,政府是代表人民執掌政權。毛澤東的人民觀貫穿在政權建設的根本問題中。他認為,新的政權是人民的政權,政府是代表人民來執掌政權。領導干部手中的一切權力都是人民給的,一切工作都必須為了實現人民利益而開展。那些工作不力、濫用職權、造成重大損失或惡劣影響的官員,理應被追究責任。但是,嚴肅處理影響極壞的官員,是為了教育督促領導干部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切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兢兢業業完成好各項任務。
毛澤東指出:“我們的責任是向人民負責。每句話,每個行動,每項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他告誡全黨:“應該使每個同志明了,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
毛澤東的人民觀還體現在保衛人民政權的理論中。對人民群眾負責,就應接受群眾監督。毛澤東說:“只有讓人民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會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他多次強調,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它應該受人民的監督,而決不應該違背人民的意旨。
人民群眾是國家的根本的觀點,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主人的觀點,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觀點,一切對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相信群眾自己能夠解放自己的觀點,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等等,都是毛澤東的人民觀的重要內容。
毛澤東的人民觀,可以稱為天下第一觀。人民路線是貫穿于毛澤東思想的第一條生命線。
作者:郭春孚 來源:網絡
相關資訊
推薦產品
- 宇森根管治療儀C-Smart-mini AP
- 重新定義無線根管治療儀 C-SMART Mini AP
- 德國奧一牙周科車針
- 德國奧一牙周科車針
- DMG 哈尼格加聚硅橡膠印膜材料(輕體型)HonigumLight
- DMG 哈尼格加聚硅橡膠印膜材料(輕體型)Honigum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