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減少粘接劑的存留
問題和討論
患者,31歲,女性,主訴由于(左上第一顆牙)的美學形態不理想和咬合疼痛來院(圖1)。
圖1 初診時口腔內狀態。
制訂以下治療計劃:
(左上第二顆牙):去除原修復冠,進行全瓷冠修復。
(左上第一顆牙):拔除后種植結合GBR。氧化鋯基臺和全瓷冠修復。
(右上第一顆牙):全瓷貼面修復。
經過種植體植入后和GBR手術后,5個月(圖2)。
圖2 種植體植入后的X線片。
最終印模后,在種植體上固定氧化鋯上部基臺(左上第一顆牙和右上第二顆牙) 的修復體先期完成。
(右上第一顆牙)修復冠鄰接關系的確認(圖3)。
圖3 調整(左上第一顆牙) 全瓷修復冠。
此時,修復冠的肩臺線在齦下約3mm處。
應對方法
冠的肩臺線位于齦下2mm,使用物理性的辦法去除剩余的粘接劑已不可能,必須要在戴入前,考慮如何去除殘留的粘接劑。因此,使用咬合記錄時使用的硅橡膠,利用冠內面復制基臺外形(圖4、圖5)將粘接劑填入冠內面,戴入到復制好的硅橡膠基臺上,去除剩余的粘接劑(圖6),確認冠內面已涂布了一層粘接劑(圖7)。
圖4 使用咬合記錄硅橡膠材料,用冠的內面形態復制基臺外形。
圖5 復制的冠內側基臺外形。
圖6 冠的內面填入粘接劑后,戴入到復
制的硅橡膠基臺上,去除剩余的粘接劑。
圖7 確認冠內有一層粘接劑。
去除掉冠內肩臺區域的粘接劑后將冠戴入到口內的正式基臺上(圖8)。此時,使用探針確認剩余的粘接劑,沒有檢查出剩余粘接劑的存在。6個月后,修復冠和周圍的齦組織有非常密合的接觸關系,齦乳頭也得到恢復, 獲得了滿意的效果(圖9)。
圖8 剩余的硅橡膠復制基臺上的粘接劑。
圖9 冠戴入口腔內6個月的狀態。
來源于口腔領航
下一篇:發育期牙列(病例2.7)上一篇:發育期牙列(病例2.6)
此文關鍵字:各類口腔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