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初診接待
1.如何進行初診接待
2. 一、學習目標
3. 二、工作程序
4. 三、相關知識
5. 四、注意事項
6. 工作程序
7. (一)做好咨詢前的準備工作
8. (二)禮貌地接待方式和禮貌語言
9. (三)間接詢問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幫助,不可直接逼問
10. (四)詢問結束后,明確表明態度 (能否提供幫助) 11. (五)向求助者說明保密原則(及保密例外)
12. (六)向求助者說明心理咨詢的性質
13. (七)說明求助者的權利與義務
14. (八)與求助者進行協商,確定使用哪種咨詢方式 15. 相關知識相關知識 16. (一)社會交往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17. (二)心理咨詢保密原則的重要性
18. (三)危機的處理 19. (四)心理問題的表現形式分類 20. 注意事項 21. 避免緊張情緒 22. 語言表達
23. 反復說明心理咨詢中的保密原則
24. 說明心理測量功能的有限性 25. 咨詢時的儀態 26. 攝入性談話 27. 一、學習目標 28. 二、工作程序 29. 三、相關知識 30. 四、注意事項 31. 工作程序
32. (一)確定會談的目標、內容與范圍(參照以下幾點) 33. 求助者主動提出的求助內容 34. 初診接待中觀察到的疑點 35. 依據心理測評結果的初步分析發現的問題
36. 上級心理咨詢師為進一步診斷而下達的會談目標
37. 會談中分清問題的主次、輕重、前后,分別進行處理 38. (二)確定提問方式 39. 開放式提問:通常使用“什么”、“如何”、“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詞來發問,讓求助者就有關問題、思想、情感給予詳細的說明。
40. 封閉式提問:通常使用“是不是”、“對不對”、“要不要”、“有沒有”等詞,而回答也是“是”、“否”式的簡單答案。 這種詢問常用來收集資料并加以條理化,澄清事實,獲取重點,縮小討論范圍
41. 總之,到底用哪種提問方式,是依據會談目標、收集資料的性質和內容來確定。
42. (三)傾聽(重要的是聽出關鍵點)
43. 全神貫注傾心地聽 44. 不能隨便打斷求助者談話 45. 不隨便插入自己的評價 46. 注意思考內容的邏輯 47. 及時把握關鍵點
48. (四)控制會談內容與方向 49. 1、會談必須在心理咨詢師的控制下進行。會談的方向、涉及的問題、會談的時間,都必須是有計劃、有目的的。
50. 2、控制會談和轉移話題的技巧很多,而且可以隨機應變。 51. 最常用的方法是釋義,釋義后順便提出另一個問題 52. 再一個方法中斷:在會談中暫時休止一下(倒水、取物) 53. 情感的反射作用
54. 引導:由原來的話題引申出新話題
55. (五)對會談內容歸類(會談之后必須對問題進行歸類) 56. (六)結束會談(必須申明和承諾的話) 57. 相關知識
58. 會談法:“一種有目的的交談” 59. 1、會談中聽比說更重要 60. 2、咨詢師應持非評判性態度 61. 3、對求助者的會談內容進行區分和鑒別
62. 4、會談法的種類
63. 攝入性會談(通過會談了解病史、健康、工作、家庭等狀況) 64. 鑒別性會談(通過交談和觀察確定使用什么測驗和鑒別措施)
65. 治療性會談(針對心里和行為問題所進行的會談,是心里治療的一種)
66. 咨詢性會談(會談涉及的往往不是病人而是健康人的某些問題,如職業選澤、人員的任用和解雇、家庭婚姻等問題) 67. 危機性會談(應急性的) 68. 最長用的“攝入法”是病史采集法。
69. 桑德伯格攝入性會談提綱(14日案例)
70. 馬隆(M.P.Malon)和沃德(M.P.Word) :會談中了解思想和行為的工作提綱 71. 外表和行為
72. 交談過程中的語言特點 73. 思維內容 74. 認知過程及功能 75. 情緒 76. 靈感與判斷 77. 5、怎樣提問題
78. 不恰當提問帶來的消極作用 79. 造成依賴 80. 責任轉移
81. 減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82. 產生不準確的信息
83. 求助者產生防衛心理和行為 84. 提問過多影響交談中必要的概括與說明
85. 凱利對臨床交談提問的性質的歸類
86. “為什么…”的問題 87. 多重選擇性問題 88. 多重問題 89. 修飾性反問 90. 責備性問題 91. 解釋性問題 92. 6、會談內容的選擇 93. 適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興趣
94. 對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間接的針對性
95. 對求助者的個性發展或矯正起關鍵作用
96. 對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層病因有意義
97. 對求助者的癥狀的鑒別診斷有意義
98. 對改變求助者的態度有積極作用對幫助求助者改善認知和正確理解問題有幫助
99. 7、會談法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100. 注意事項
101. 態度必須保持中性 102. 提問中避免失誤 103.
在攝入性會談中,除提
問和引導性語言之外,不能講任何題外話 104. 不能用指責、批判性語
言阻止或扭轉求助者的會談內
容 105. 在攝入性談話后不應給出絕對性的結論
106. 結束語要誠懇、客氣,
不用生硬的話,以免引起求助者
的誤解 107. 正確使用心理測驗 108. 工作程序
109. 向求助者說明選用量表對確診的意義并征得求助者同
意 110. 依據求助者心理問題的性質,選擇恰當的心理測驗項目 111.
三、如果測量結果與臨
床觀察或會談法的結論相左,不可輕信任何一方。必須重新進行會談,而后再進行測評。 112. 依據求助者的心里問題選擇恰當的心理測驗項目
113. 選擇測評量表,應有指
向性。
114. 為了確定非情景性癥狀
的性質,應啟用人格問卷,以便癥狀的人格因素。
115. 為了尋找早期病因,可選用病因探測性量表(如SCL-90),可查找兩年來是否有重大生活事件,或是否有應激的疊加效應發生等。 116. 為了排除疾病而使用量表。 117. 注意事項
118. 不得亂用心理測驗 119. 不得用“地毯式轟炸”的方式實施心理測驗
120. 一般臨床資料的整理與評估 121. 工作程序
122. (一)整理一般資料 123. 求助者的人口學資料 124. 求助者生活狀況 125. 婚姻家庭 126. 工作記錄 127. 社會交往
128. (二)整理個人成長史資料 129. 嬰幼兒期:圍產期、出生時的情況,包括母親身體狀況、服藥情況、是否順產。 130. 童年生活:
131. 走路、開始說話的時間; 132. 與大多數兒童比較,有無重大特殊事件發生,回憶是否
完整。 133. 童年身體狀況,是否患過嚴重疾病。 134. 童年家庭生活、父母感情是否和諧。
135. 童年家庭教養方式、學
校教育情況,有無退縮或攻擊行為。 136. (三)求助者目前精神、身體、社會工作與社會交往狀態
137. 精神狀態
138. 感知覺、注意品質、記憶、思維狀態。
139. 情緒、情感表現 140. 意志行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等)
141. 人格完整性、相對穩定
性。 142. (四)對資料來源的可靠性予以說明
143. 報告臨床情況的人不是求助者自身,而是其親友或轉診的中介人,受專業知識、職業特點的影響是他們對問題的客觀性質不能按專業要求作出評價,心理咨詢人員應當去偽存真地審視這類材料。在整理材料時,來自親友和中介人的資料應先判斷其真是程度并給以附加說明后,方可使用。
144. 中介人若是心理咨詢人
員,其提供的資料也應進一步核實后才能視為可以資料。 145. (五)按資料的性質進行分類整理
146. 相關知識
147. 對臨床資料的歸類、解釋與驗證
148. 首先考慮與處置方案和治療有密切關聯的資料 149. 抓住偏離標準的行為表現去考慮問題
150. 先抓住“顯眼和突出”的事件給以解釋,再以此解釋去歸納其它事件 151. 確認資料的可靠性 152. 補充提問/問卷、測量/比較同一資料的不同來源 153. 賦予某種資料以具體意義時的三種方法 154. 就事論事 , 尋找相關 , 跡象分析。
155. 影響資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
156. 咨詢師對求助者的暗示
作用 157. 收集資料者和決策者是
否為同一人對資料可靠性的影響 158. 求助者的阻抗對資料可靠性的影響 159. 咨詢師的初期印象對后來資料的影響
160. 職業傾向對理解資料的
影響 161. 非專業人士用日常生活眼光和概念觀察并評價 162. 持病理學觀點的心理工作者:傾向于求助者有病 163. 從行為主義或教育工作
者角度:強調學習、行為、認知方面的障礙 164. 從生長發育角度看問題,認為問題的關鍵是自我發展受到阻礙 165. 生態學觀點,認為當事人的問題是與環境失去平衡 166. 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 尋找有價值的資料
167. 詢問求助者以往是否去過醫療機構,詳細了解有關資料 168. 詢問求助者以往是否去過其他心理咨詢機構,了解其咨詢(或治療)過程及結果 169. 了解既往的診斷及進行過何種治療,療效如何 170. 了解去醫院就診的原
因,分析哪些是軀體方面的、哪些是心理方面的,以及二者的關系 171. 詳細了解既往心理問題的診斷及咨詢(或治療)結果
172. 不要盲從既往的診斷 173. 澄清問題的性質,以免對求助者繼續造成傷害
174. 不要貶損同行 175. 分析此次求助的原因 176. 注意事項 177. 一定要仔細、嚴格和按
技術要求去 收集和評價各類資料的內容。 178. 咨詢師給出的評估有錯誤或把握不大時。應進行集體討論,以保證意見的正確性。 179. 初步診斷
180. 第一單元 確定造成求助者心理與行為問題的關鍵點 181. 收集臨床資料(表格) 182. 對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分析 183. 尋找引發臨床表現的關鍵點 184. 該因素是多數臨床表現的原因或與多數臨床表現有內在聯系 185. 該因素在個體發展中持久地存在,并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改變其外在形式,但無論形式如何改變其本身性質不變 186. 注意事項
187. 資料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188. 資料的分析不能有主觀隨意性 189. 注意事項:
190. 對那些有過咨詢經歷的求助者要說明詳細了解既往史的重要性,以免求助者主觀上認為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而忽略有價值的細節。 191. 在咨詢或治療的過程
中,失誤是難免的,正是由于以往別人失誤的教訓,才使后來者能避免再走彎路,建立新思路。 192.
第二單元 確定求助者的問題是否屬于心理咨詢的工作范圍 193. 掌握判斷正常與異常心理活動的三原則 194. 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原則 195. 精神活動的內在協調一致性原則
196. 個性的相對穩定性原則
197. 從求助者有典型意義的某些特異行為表現進行定性 198. 從求助者的“求醫行為”來判斷神經癥或重性精神病 199. 從求助者對癥狀的自知程度來分析 200. 不屬于心理咨詢范圍問題的處理
201. 第三單元 對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對一般心理健康水平進行分析
202. 心理咨詢人員對資料整理分析后,必須對求助者的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就嚴重程度和歸類診斷方面,形成大致的判斷,這稱為初步印象?;敬_定求助者心理活動的薄弱環節。
203. 而后,對求助者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對當前的一般心理健康水平予以評估。 204. 學習目標:
205. 依據觀察、會談和心理測驗結果,對求助者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形成臨床初步印象。 206. 工作程序
207. 用十標準對求助者心理水平進行衡量 208. 選擇有效測評工具進行量化的系統評估 209. 鑒別診斷初步區分各種心理問題
210. 相關知識 211. 心理診斷 212. 心理診斷概念 213. 心理診斷的科學性 214. 一種心理診斷是否具有
科學性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
評定: 215. 任何單項測量均有可比
較的常模,常模必須是通過信度和效度都靠的住的量表或測驗做出的。 216. 診斷幾乎無法根據一個單項測定而得出,它只能對多項測定進行綜合分析的結果,這就要求各單項測定之間必須有內在邏輯性。
217. 心理學各基礎學科所驗證了的規律是心理診斷方法的出發點,所以心理診斷的提出和方法設計都應以各基礎學科的規律和操作原則為依據。 218. 心理診斷應接受臨床實踐的檢驗。
219. 心理診斷的目標 220. 心理診斷的重要性 221. 心理評估-診斷 222. 注意事項:
223. 心理診斷中避免“貼標簽”。應以現實的臨床表現為依據。 224. 對難以確定診斷的案例,力爭通過會診解決問題。 225. 第四單元一般心理問題的診斷
226. 工作程序 227. 把握主導癥狀 228. 所謂主導癥狀是那些使求助者感到痛苦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即異常的心理行為表現)。有些主導癥狀可能具有診斷或鑒別診斷意義。 229. 掌握一般心理問題的特
點 230. 一般心理問題是指近期發生的內容尚未泛化,反應強度不太強烈的情緒問題,常能找到相應的原因,死亡合乎邏輯,人格也無明顯異常。這類心理問題是心理咨詢的主要工作對象,心理咨詢有較好的效果。 231. 診斷標準
232. 由于現實因素而產生心理沖突,并因此而體驗到不良情
緒
233. 不良情緒不間斷地持續滿一個月,或間斷地持續兩個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234. 不良情緒反應仍在相當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終能保持行為不失常態,基本維持正常生活、學習、社會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235. 不良情緒激發因素僅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與最初事件有聯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類不良情緒——沒有泛化
236. 定義:由現實因素激發,持續時間較短,情緒反應能在理智控制下,不嚴重破壞社會功能,情緒反應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狀態 237. 第五單元 嚴重心理問題的診斷
238. 工作程序:
239. 分析求助者是否經歷過較強烈的現實性的刺激。 240.
分析求助者的內心沖突
是否屬于道德性質或現實意義,是否有求治的愿望。 241. 分析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會功能是否受到影響。 242. 分析求助者問題是否有器質性的病變作基礎。
243. 綜合以上分析、排斥,與神經衰弱、神經癥或其他精神病鑒別。 244. 診斷標準
245. 由于較為強烈的、對個體威脅較大的現實因素引起痛苦情緒 246. 痛苦情緒不間斷或間斷地持續兩個月以上,半年以下 247.
痛苦情緒反應單純依靠
自然發展或非專業干預難以解脫;對生活、工作和社會交往有一定程度影響 248.
痛苦情緒激發因素不僅
局限于最初事件,而且與最初事件有聯系或類似的其他事件也引起此類痛苦情緒——泛化
249.
定義:由相對強烈的現
實因素激發,初始情緒反應劇烈、持續時間久,內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狀態 250.
注意事項: 251.
健康心理咨詢的心理診
斷,力求與典型的神經衰弱、神經癥相鑒別。 252. 心理沖突的性質,對鑒別診斷有重要意義。
253.
通常情況下,對青年人
來說,關系到個人發展前途的事件,大致都屬于高強度刺激。 254. 第六單元 提出心理評估報告
255. 工作程序
256. 臨床資料的核實(一般使用調查法)
257.
評估求助者的心理、生
理及社會功能狀態(結構式會談或無結構式會談) 258. 導致心理問題的原因的
分析 259.
綜合以上三項的內容,
確定求助者心理問題的性質及產生的原因。寫出分析評估報告。 260.
(所謂評估實際上是要
求在形式確定求助者心理、生理、及社會功能的哪方面出了問題,其表現程度如何,引發問題的關鍵點和原因是什么。“癥狀診斷”“原因診斷”) 261. 心理咨詢技能 262.
心理咨詢包括建立關系、確定目標、制定方案、實施咨詢和評估效果等基本內容。 263. 建立咨詢關系 264. 如何與求助者建立咨詢
關系? 265. 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是心理咨詢的核心內容。 266. 咨詢關系的建立受到咨詢師與求助者的雙重影響。 267.
強調尊重、熱情、真誠、
共情和積極關注等咨詢態度的重要性。 268. 正確的咨詢態度是建立良好咨詢關系的重要基礎。
269. 第一單元 尊重
270. 尊重意味著求助者作為
有思想感情、內心體驗、生活追求和獨特性與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對待。 271.
尊重,應當體現為對求
助者現狀、價值觀、人格和權益的接納、關注和愛護。 272. 尊重求助者的意義? 273.
在于可以給求助者創造
一個安全、溫暖的氛圍,使其最大程度地表達自己。 274. 可使求助者感到自己受
尊重、被接納,獲得一種自我價
值感。 275. 尊重可以喚起對方的自
尊心和自信心,可以成為對方模仿的榜樣,起到開發潛能的作用。 276. 恰當地表達尊重,需要理解以下幾點:
277. 尊重意味著完整接納。 278. 尊重意味著一視同仁。 279. 尊重意味著以禮待人。 280. 尊重意味著信任對方。 281. 尊重意味著保護隱私。 282. 尊重應以真誠為基礎 283.
咨詢師積極、樂觀的人
生觀和人性觀,應當成為咨詢氛圍的基調。 284. 第二單元 熱情 285. 咨詢師的熱情可以體現在以下方面: 286. 求助者初次來訪時適當詢問,表達關切。
287. 注意傾聽求助者的敘
述。 288. 咨詢時耐心,認真,不厭其煩。 289. 咨詢結束時,使求助者感受到溫暖。
290. 第三單元 真誠 291.
真誠,是指在咨詢過程
中,咨詢師以“真正的我”出現,沒有防御式偽裝,不把自己藏在專業角色后面,不帶假面具,不是在扮演角色或例行公事,而是表里一致、真實可信地置身于與求助者的關系之中。 292. 咨詢師表達真誠時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293. 真誠不等于說實話 294. 真誠不是自我發泄 295. 真誠應實事求是 296. 真誠應適度 297.
真誠是內心的自然流
露,不是靠技巧所能獲得的,真誠建立自對人的樂觀看法、對人有基本的信任、對求助者充滿關切和愛護的基礎上,同時也建立在結接納自己、自信謙和的基礎上。真誠是咨詢師的基本素質,這種素質是潛心修養、不斷實踐的結果。 298. 第四單元 共情 299.
共情被人本主義心理咨
詢家認為是影響咨詢進程和效果的最關鍵的咨詢特質。它包括三方面的含義: 300.
咨詢師借助求助者的言
行,深入對方內心去體驗他的情感、思維。 301.
咨詢師借助于知識和經
驗,把握求助者的體驗與他的經歷和人格之間的聯系,更好地理解問題的實質。 302.
咨詢師運用咨詢技巧,
把自己的共情傳達給對方,以影響對方并取得反饋。 303. 正確理解和使用共情,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304. 咨詢師應走自己的參照框架而進入求助者的參照框架。
305. 咨詢師必要時要驗證自己是否做到共情
306. 表達共情要因人而異 307. 表達共情要善于使用軀
體語言 308. 表達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309. 表達共情應考慮到求助者的特點和文化背景
310. 第五單元 積極關注
311. 積極關注,是對求助者
的言語和行為的積極面予以關注,從而使求助者擁有正向價值觀 312. 涉及到對人的基本認識和基本情感
313. 有效地使用積極關注,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314. 避免盲目樂觀 315. 反對過分消極 316. 立足實事求是
317. 制定個體心理咨詢方案 318. 第一單元 確定咨詢目標 319. 全面了解求助者的有關資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問題 320.
收集資料圍繞七個問題
進行:who,他是誰?。What,發生了什么事?。When,什么事時候發生的?。Where,在哪里發生的?。Why,為什么會發生?which,與哪些人有關?how,事情是如何演變的? 321.
在與求助者會談時,應
采用熱情、誠懇、平等、負責的態度,同時,還要針對不同對象、不同的心理問題采取相應的會談方式。應考慮到求助者以下因素: 322. 年齡特征 323. 性格特征 324. 問題特征 325. 文化特征
326. 選擇優先解決的問題 327. 找出求助者的主要問題
(求助者最關心、最困擾、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328. 確定從哪個問題入手 329.
有時后咨詢師與求助者
的目標不太一致,隨經雙方討論,但還是難以統一。這種情況下,應一求助者的目標為主。 330. 4、一個有效的咨詢目標,應該具有以下要素:
331. 具體, 332.
可行
333. 積極 334. 雙方可接受 335. 屬于心理學性質 336.
可以評估 337. 多層次統一
338. 5、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
的整合 339.
從大處著眼,從小目標
著手,是辯證處理這兩種目標關系的準則。 340.
所謂的大目標即終極目
標,是促進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發展,充分體現人的潛能,達到人格完善。 341. 某些咨詢師對咨詢目標存在錯誤觀念:
342. 有人認為咨詢師應持完
全中立的態度,不應帶有任何自己的價值觀念 343.
咨詢中應該給求助者灌
輸、傳授一些正確的、健康的價值觀。(不應包辦代替,用自己的頭腦去幫助求助者思考,用自己的價值去代替求助者的價值選擇,這是一種有失偏頗的咨詢思想。) 344. 有人認為咨詢師把求助者的快樂、滿足作為咨詢目標 345. 有人認為咨詢師把求助者能否適應環境作為咨詢目標 346. 不同的心理咨詢流派有不同的咨詢目標 347. 人本主義學派把自我實現作為咨詢的目標。
348. 行為主義學派對人本主
義咨詢目標提出批評。行為主義學派期望幫助求助者學習建設性的行為以改變、消除適應不良的行為。 349.
精神分析學派的目標是
將潛意識意識化,重組基本人格,幫助求助者重新體驗早年經驗,并處理壓抑的沖突,作理智的覺察。 350.
完形學派的目標幫助求
助者覺察此時此刻的經驗,激勵
他們承擔責任,以內在的支持來對抗對外在支持的依賴。 351.
理性情緒學派的目標在
于消除求助者對人生的自我失敗觀,幫助他們更能容忍與更能過有理性的生活。 352. 第二單元 制定咨詢
方案 353.
咨詢階段劃分為三個階
段,即第一階段(初期)——診斷階段;第二階段(中期)——咨詢階段;第三階段(后期)——鞏固階段。 354. 制定咨詢方案 355.
咨詢方案應有雙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氣氛中共同商定。一般來說,包括以下內容: 356. 咨詢目標
357. 雙方各自的特定責任、權利與義務
358. 咨詢的次數與時間安排 359. 咨詢的具體方法、過程
和原則 360. 咨詢的效果及評價手段 361. 咨詢的費用
362. 其他問題及相關說明 363.
商定的心理咨詢方案不
是不變的,它可以隨著咨詢的進程而有所調整。 364. 個體心理咨詢方案的實
施 365. 第一單元 參與性技術 366. 學習目標
367. 學會運用咨詢的參與性技術,澄清問題和啟發、引導求助者自我探索。 368. 二、技能要點 369. (—)傾聽 370. 如何傾聽
371. 傾聽是心理咨詢的第一
步,是建立良好咨詢關系的基本要求。傾聽可以表達對求助者的尊重,同時也能使對方在比較寬松和信任的氛圍下訴說自己的煩惱。 372.
(1)傾聽時咨詢師要認
真、有興趣、設身處地地聽,并適當地表示理解,不要帶偏見和框框,不要做價值評判。 373. (2)傾聽不僅用耳,更要用心。
374. (3)正確的傾聽要求咨
詢師以機警和共情的態度深入到求助者的感受中去。 375. (4)善于傾聽,不僅在
于聽,還要有參與,有適當的反
應。 376. 2、傾聽時容易出現的錯誤 377. (1)急于下結論 378. (2)輕視求助者的問題 379. (3)干擾、轉移求助者的話題 380. (4)作道德或正確性的評判 381. (5)不適當的運用咨詢技巧 382.
有些初學者將從書本上
學習的咨詢技巧用于實踐時,容易出現的問題是: 383. 詢問過多。 384. 概述過多。 385. 不適當的情感反應。 386. 3、傾聽時給予適當的鼓勵性回應。 387.
最常用、最簡單的動作是點頭。 388. (二)開放式詢問與封閉式詢問
389. 使用開放式詢問時,應重視把它建立在良好的咨詢關系基礎上。 390. (三)鼓勵和重復技術 391.
鼓勵,即直接地重復求
助者的話或僅以某些詞語如“嗯”、“講下去”、“還有嗎”等,來強化求助者敘述的內容并鼓勵其進一步講下去。 392.
鼓勵除促進會談繼續
外,另一個功能則是通過對求助者所描述內容的某一點、某一方
面作選擇性關注而引導求助者的會談朝著某一方向作進一步深入。 393. (四)內容反應 394.
內容反應也稱釋義
或說明,是指咨詢師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談、思想加以綜合整理,再反饋給求助者。(最好引用求助者言談中最有代表性、最敏感、最重要的詞語。) 395. (五)情感反應 396.
情感反應與上述的釋義
很接近,但有所區別,釋義著重于求助者言談內容的反饋,而情感反應則著重于求助者的情緒反應。 397.
情感反應最有效方式是
針對求助者現在的而不是過去的情感。 398. 情感反應最大的功用就是捕捉求助者瞬間的感受。
399. (六)具體化 400. 是指咨詢師協助求助者
清楚、準確地表述他們的觀點、所用的概念、所體驗到的情感以及所經歷的事件。 401.
咨詢師借助于具體化這
一咨詢特質,澄清求助者所表達的那些模糊不清的觀念及問題,把握真實情況。 402.
求助者出現以下情況
時,咨詢師可采用相應的“具體化”對策。 403. 問題不清 404. 過分概括 405. 概念不清
406. 第二單元 影響性技術 407. 學習要點 408. 面質
409. 又稱質疑、對質、對峙、
對抗、正視現實等,是指咨詢師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這種矛盾歸納如下: 410. 言行不一致 411. 理想與現實不一致 412.
前后言語不一致
413. 咨訪意見不一致 414. 在使用面質技術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415. 要有事實根據 416. 避免個人發泄 417. 避免無情攻擊 418. 要以良好的咨詢關系為
基礎 419. 可以嘗試性面質 420. 解釋
421. 即運用某一種理論來描述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原因、實質等。 422.
解釋被認為是面談技巧
中最復雜的一種,它與釋義的差別在于,釋義是從求助者的參考框架來說明求助者表達的實質性內容,而解釋則是在咨詢師的參考框架上,運用自己的理論和人生經驗來為求助者提供一種認識自身問題以及認識自己和周圍關系的新思維、新理論、新方法。 423. 指導
424. 即咨詢師直接地指示求
助者做某件事、說某些話或以某種方式行動。指導是影響力最明顯的一種技巧。 425.
心理分析學派常指導求
助者進行自由聯想以尋找問題的根源。 426.
行為主義學派常指導求
助者作各種訓練,如系統脫敏法、滿灌法、放松訓練、自信訓練等。 427.
人本主義中的完形學派
習慣于作角色扮演指導,是求助者體驗不同角色下的思想、情感、行為。 428.
理性情緒學派則針對求
助者的各種不合理觀念予以指導,用合理的觀念代替不合理的觀念。 429.
使用指導性技巧時,咨
詢師應十分明確自己對求助者指導些什么以及效果怎樣,敘述
應清楚,要讓求助者真正理解指導的內容。 430. 情感表達 431. 內容表達
432. 反饋是一種內容表達,
反映咨詢師對求助者的種種看法,借此可使求助者了解自己的狀況,也可以從求助者的言語和非言語反應中得知自己的反饋是否正確,從而相應地做出調整。 433. 自我開放
434. 亦稱自我暴露、自我表
露,指咨詢師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經驗與求助者共同分享。 435.
自我開放一般有兩種形
式,一種是咨詢師把自己對求助者的體驗感受告訴求助者。第二種形式的自我開放是咨詢師暴露與求助者所談內容有關的個人經驗。 436. 影響性概述
437. 咨詢師將自己所敘述的
主題、意見等經組織整理后,以簡明扼要的形式表達出來,即為影響性概述。 438.
影響性概述與參與性概
述不同,前者概述的是咨詢師表達的觀點,而后者概述的是求助者敘述的內容。因而,前者較后者對求助者的影響更為主動、積極和深刻。 439. 非言語行為的運用 440. 關于非言語性行為的相
關知識 441. 1、非言語性行為在咨詢中的作用
442. 加強言語 443. 配合言語 444. 實現反饋 445. 傳達情感 446. 目光注視
447. 在傳遞信息的所有部位
中,眼睛是最重要的,它可傳遞最細微的感情。 448. 面部表情
449. 身體語言 450. 聲音特質 451. 空間距離 452. 衣著及步態
453. 第三單元 識別和處理阻抗
454. 阻抗,本質上是人對于
學心理咨詢過程中自我暴露與自我變化的抵抗。他表現為人們對于某種焦慮情緒的回避,或對于某種痛苦經歷的否認。 455.
阻抗的概念最早由弗洛
伊德提出。他將阻抗定義為求助者在自由聯想過程中對于那些使人產生焦慮的記憶與認識的壓抑。因此,阻抗的意義在于增強個體的自我防御。 456.
羅杰斯則將阻抗看作個
體對于自我暴露及其情緒體驗的抵抗,其目的在于不使個體的自我認識與自尊受到威脅。 457.
一些行為主義心理學家
把阻抗理解為個體對于其行為矯正的不服從。 458. 阻抗的表現形式:? 459. 講話程度上的阻抗 460. 表現有三種:沉默、寡
欲和贅言,其中尤以沉默最為突
出。 461. 講話內容上的阻抗 462. 常見形式有理論交談、情緒發泄、談論小事和假提問題。 463. 講話方式上的阻抗 464.
常見形式有心里外歸
因、健忘、順從、控制話題和最終暴露等。 465. 咨詢關系上的阻抗 466.
最突出的表現有不認真
履行心理咨詢的安排、誘惑咨詢師以及請客、送禮等。 467. 阻抗產生的原因? 468.
卡瓦納認為來自求助者
的阻力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因為成長必然帶來某種痛苦,二是因為行為的失調是機能性的,三
是求助者可能帶有某種反抗心理咨詢的動機。 469. 阻力來自成長中的痛苦 470. 開始新的行為的問題 471. 結束或消除舊的行為的
問題 472. 阻力來自功能性的行為失調 473.
阻力的產生源于失調的
行為填補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即求助者從中有獲益。 474. 阻力的產生源于求助者
企圖以失調的行為來掩蓋更深一層的心理矛盾和沖突。 475. 阻力來自對抗咨詢或咨詢師的心理動機
476. 阻力來自求助者只想得
到咨詢師的某種贊同意見的動
機。 477. 阻力來自求助者想證實
自己與眾不同或咨詢師對自己也無能為力的動機。 478. 阻力來自求助者并無發自內心的求治動機
479. 應對阻抗的要點:? 480. 解除戒備心理
481. 正確地進行診斷和分析 482. 以誠懇幫助對方的態度對待阻力
483. 處理沉默現象? 484. 大部分的沉默是由求助者引起的 主要有以下幾種類 485.
1、懷疑型2茫然型3情緒型4思考型5內向型6反抗性。
486. 第四單元 識別和處理
移情 487. 移情概念:是指求助者
把對父母或對過去生活中某個重要人物的情感、態度和屬性轉移到了咨詢師身上,并相應地對咨詢師做出反應的過程。發生移情時,咨詢師成了求助者某種情緒體驗的替代對象。 488. 移情的兩種不同類型:負移情和正移情
489. 區別移情與依賴:?
490. 相似之處,移情中多有依賴,但兩者又有明顯的區別。 491. 依賴主要是一種責任,而移情更是一種好感; 492. 依賴是尋求現實的幫助,而移情彌補過去的感情; 493.
依賴者多在遇到困難時
來尋求幫助,而移情者時常相見到的咨詢師; 494. 依賴者尋求心理依靠,而移情者尋求感情依靠; 495. 依賴者的對象是現實的目標,而移情者是尋找替代物; 496. 相比之下,對咨詢師的感情色彩淡,而移情者濃。 497. 第五單元 簡易行為矯治--------陽性強化法
498. 學習目標
499. 掌握行為療法的基礎理
論和陽性強化法的基本原理與操作方法。 500. 工作程序
501. 明確治療的靶目標 502. 健康靶行為 503. 設計新的行為結果 504. 實施強化 505. 相關知識
506. 行為療法基礎理論 507.
創始人是巴甫洛夫和霍
爾。這種應答性經典條件反射在治療中的應用就稱為行為治療,最初是通過華生等人對兒童的動物恐怖脫敏發展起來的。 508. 第二種成分是操作條件
反射。 509. 第三種成分稱為認知行為治療。
510. 陽性強化發基本原理 511.
行為主義理論認定行為
是后天習得的,并且認為一個習得的行為如果得以持續,一定是在被它的結果所強化。 512.
大多數行為學家認為,
對人最好是只獎不罰。以陽性強化為主,及時獎勵正常行為,漠視或談化異常行為,這種方法就叫陽性強化法。 513. 第六單元 合理情緒療
法 514. 心理診斷階段 515.
咨詢師的主要任務是根據ABC理論對求助者的問題進行初步分析和診斷,通過與求助者的交談,找出他情緒困擾和行為不適的具體表現。 516.
咨詢師應注意把咨詢重
心放在求助者目前的問題,如果過于關注求助者過去的經歷,那就可能阻礙合理情緒療法的進行。 517. 領悟階段
518. 咨詢師幫助求助者達到三種領悟:
519. 使他們認識到是信念引
起了情緒及行為后果,而不是誘發事件本身; 520. 他們因此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反應應負有責任; 521.
只有改變了不合理信
念,才能減輕或消除他們目前存在的各種癥狀。 522. 修通階段
523. 這是最主要的的部分。
咨詢師的主要任務是運用多種技術,使求助者修正或放棄原有的非理性觀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從而使癥狀得以減輕或消除。 524. 所謂修通,也就是指工作透入的過程。
525. 與不合理信念辯論 526.
這是合理情緒療法最常
用最具特色的方法,它來源于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辯證法,即所謂“產婆術”的辯論技術。 527.
黃金規則是指“像你希
望別人如何對待你那樣對待別人”這樣一種理性觀念。 528.
當這類絕對化的要求難
以實現時,他常常會對別人產生忿怒和敵意等情緒——這實際上違背了黃金規則,構成了反黃金規則。 529. 合理情緒想象技術 530. 具體步驟如下 531.
首先,使求助者在想像
中進入產生過不適當的情緒反應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讓他體驗在這種情境下的強烈情緒反應。 532.
然后,幫助求助者 改變
這種不適當的情緒體驗,并使他能體驗到適度的情緒反應。這常常是通過改變求助者對自己情緒體驗的不正確認識來進行的。 533.
最后,停止想象。 534. 家庭作業
535. 主要有兩種形式:RET
自組表,合理自我分析報告(RSA)。 536. 4、其它方法
537. 常用方法,自我管理程
序,停留于此,合理情緒療法中的行為技術還包括放松訓練、系統脫敏等。 538. 再教育階段
539. 不合理信念的非理性觀念的三個主要特征。
540. 絕對化的要求,(是指個體以自己的意愿為出發點,認為某一事物必定會發生或不會發生的信念。) 541. 過分概括化,(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維方式,就好像是以一本書的封面來判定他的好壞一樣。) 542. 糟糕至極,(是一種對事物的可能后果非??膳?、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種災難性的預期的非理性觀念。) 543. 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人生觀認為人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 544. 主要目標就是減低求助者各種不良的情緒體驗,使他們在治療結束后能帶著最少的焦慮、抑郁和敵意去生活,進而幫助他擁有一個較現實、較合理、較寬容的人生哲學。這個目標包含了兩層涵義,首先是針對求助者癥狀的改變,即盡可能地減少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情緒困擾與不良行為的后果,這稱為不完美目標;另一方面的涵義是著眼于使求助者產生更長遠、更深刻的變化。 545. 注意事項
546. 合理情緒療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547. 首先,合理情緒療法假
的人有一種生物的傾向性,傾向于用不合理的思維方式進行思維,這是需要人用畢生的努力去減少或克服的。 548. 合理情緒療法是一種著中認知取向的方法。
549. 最后,合理情緒療法治
療能否得到比較滿意的效果,也與咨詢師本身有關。 550. 第八單元 咨詢關系的
結束 551. 心理咨詢的本質是“助人自助”,通過咨詢,提高求助者的自知、自控、自我行動的能力,把咨詢中獲得的知識、方法、體驗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實現知識與能力的遷移,舉一反三,自己學會去如何有效地解決所遇到得各種心理問題和人生課題,逐漸走向成熟。 552. 咨詢效果的評估維度 553. 求助者對咨詢效果的自我評估。
554. 求助者社會生活適應狀況改變的客觀現實。
555. 求助者周圍人士特別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對求助者改善狀況的評定。 556. 求助者咨詢前后心理測量結果的比較。
557. 咨詢師的評價。
558. 評價的內容應以咨詢目標為主,只有目標內容的改善,才是咨詢的直接成效。 559. 心里咨詢的效果常通過以下機制起作用: 560. 宣泄疏導求助者的感情而緩解情緒壓力 561. 鼓勵求助者傾訴內心痛苦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562. 探尋求助者的潛意識并使求助者領悟 563. 協助求助者改進認知結構,學會合理思維 564. 通過學習與訓練來建立積極、有效地行為模式 565. 幫助求助者排除心理行為障礙,促進自然復愈與成長等 566. 心理咨詢各種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
567. 咨詢師與求助者之間建立的和諧、信任關系,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點。 568. 求助者求治的強烈動機、積極態度。
569. 有一套雙方都相信的理論和方法
570. 咨詢師本身的特征。 571. 促進求助者的認知改變、情緒調節、行為改善。 572. 適宜的求助者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條件:
573. 智力正常 574. 年齡適宜 575. 內容合適 576. 人格正常 577. 動機正確 578. 信任度高 579. 行動自覺 580. 匹配性好
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