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如何解讀“病從口入”這句話? 科貿嘉友收錄
口腔細菌與腸道疾病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和早稻田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口腔可以作為可能加劇腸道疾病的潛在腸道病原體的儲存庫。該研究證實了口腔細菌與腸道疾病之間的關系,為治療炎癥性腸病提供了新的角度。該論文10月19日發表于《科學》(Science)。
論文通訊作者早稻田大學服部正平教授(左)和慶應義塾大學本田賢也教授(右)
元兇疑似“克雷伯菌”
炎癥性腸病主要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兩種,在歐美國家的患病率可達300-500/10萬人,我國發病率近年來也顯著上升,已成為消化系統的常見病。雖然患病率居高不下,但遺憾的是目前仍然沒有根治炎癥性腸病的辦法。
一些腸道疾病,如炎性腸病(IBD)、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氏病(CD)與腸道微生物群落的失衡有關,但導致這些難治性疾病的原因尚不明確。 Atarashi等人從IBD和CD患者的口中提取樣本,并將提取的細菌接種到無菌小鼠體內,一些接種的小鼠顯示在結腸中建立克雷伯菌屬誘導的Th1細胞的強烈增殖。克雷伯菌可耐多種抗生素,并能夠在抗生素治療后代替正常的結腸微生物。通過該研究我們知道它們可能來自口腔,并可能導致腸道疾病。
口腔來源的腸道定殖的細菌來源已經與幾種負面健康結果相關,包括炎性腸病。然而,口腔細菌進入并定殖腸道的原因尚不明確。該研究的結果顯示從唾液菌群分離出來的克雷伯氏菌,在腸道定殖時,是T輔助細胞(TH1)的強誘導因子。這些來源于口腔的克雷伯氏菌屬菌株對多種抗生素具有耐藥性,當腸道微生物群失衡時易于定居,并在遺傳性易感宿主身上引起嚴重的腸道炎癥。
該研究有怎樣的意義?
日本科學家們本次的研究,證實了口腔的確是導致腸道炎癥細菌的聚集地。該研究提示,針對口腔細菌進行治療不止可以對付炎癥性腸病,還有望成為其他與炎癥相關慢性疾病的新策略。
在同期刊登的述評中,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曹雪濤院士認為:“雖然患者群體的數據尚屬相關性,但這一實驗的結果有力闡述了口腔中克雷伯菌在炎癥性疾病中的作用。論文提出了針對口腔細菌來預防或治療慢性炎癥性疾病的初步構想,可以從預防致病型克雷伯菌感染或干預Th1細胞介導的炎癥入手,但也需要進一步闡明致病微生物、宿主腸道菌群和T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在炎癥過程中的具體相互作用。
來源:微創牙周基礎治療新技術
相關資訊
- 《鼓浪嶼之波》鐘麗燕
- 追本溯源——早期傳統功能矯治器概論
- 徐霞《我心芬芳》
- 頜位關系的垂直高度與水平關系
- 功能性全口吸附性義齒-李方明
- 美國人唱《敖包相會》
- 口腔治療術前全身系統疾病評估
-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鐘麗燕
- 口腔各科治療需要關注牙周健康-北大口腔張鳳秋
- 《我不會放棄》杰森·瑪耶茲_鄭成河
推薦產品
- 科貿嘉友牙線棒(批發)
- 規格:通用型:50盒起訂
- 翊山牌肩頸按摩器爽肩寶
- 零售價:198元 品牌:上海翊山 型號:ESN-OS4按摩披肩 翊山牌爽肩寶按摩器 ,怎么緩解低頭族頸椎病? 司機肩頸病?為牙醫職業病緩解疲勞、汽車司機及低頭族必備品。肩頸按摩器哪個牌子好?全國服務熱線 029-8865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