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將引領下一代牙科材料技術?
在口腔醫學的發展過程中,口腔材料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作用,甚至完全改變口腔醫學面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學家們也一直嘗試將這些新科技應用于口腔疾病診療中,最近有哪些研究取得進展?誰又將引領下一代口腔材料技術呢
據科技日報記者華凌報道,巴西金邊大學研究人員用二氧化硅和氧化鋯等混合納米顆粒制成可修補牙齒洞隙的復合樹脂,比金屬替代品更類似于牙本質,且不會使牙齒松動或斷裂。這種納米復合樹脂或將引領下一代牙科材料技術。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生物技術動向》上。研究人員說:“這只是一個開始。新型應用納米技術的牙科材料將很快用于幫助牙齒自我修復、重建牙釉質和防止細菌感染。”
自從10年前引入納米復合樹脂,工程師們一直在探索如何將其他納米技術安全地用于口腔診所。產品包括由碳納米管制成的抗菌劑;應用于口腔內與癌癥特異性抗體相結合的量子點,如果其檢測到任何有問題的細胞就會發光。
該論文合著者之一、塞阿拉聯邦大學阿毛里·雅爾德保拉說:“結合不同介質的納米粒子來修補釉質和牙本質,是提高樹脂修復質量和壽命的關鍵。有個觀點認為,在牙科材料中加入納米顆粒,可通過其長期的釋放來預防和控制口腔疾病。”
雖然納米牙科技術發展迅速,安全性和成本仍是其進入市場的障礙。由于一些納米材料可能對健康細胞有毒害作用,因此,任何新的納米材料被用于牙科治療之前,都需要正式的臨床試驗才可以獲得批準。患者也需要被告知,治療中將使用納米材料及其可能產生的任何副作用。這項新技術也可能比較昂貴,如果認為這種治療是美容項目的話,保險公司可能不會考慮賠付保單,他們認為復合樹脂材料屬于自付費用項目。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障礙將來可以克服,這種新的納米牙科產品幾年后會被廣為采用。
另據中國科學報記者徐徐報道,來自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Andreas Herrmann和同事研發出一種抗菌塑料,利用其打印出來的3D牙齒也能殺死細菌。團隊成員表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僅在美國,細菌對現有牙齒種植體的損害便會讓患者花費數百萬美元。
該研究團隊將抗菌季銨鹽置入用于制作牙齒的現有樹脂聚合物。季銨鹽帶有正電荷,因此能破壞帶負電荷的細菌細胞膜,并導致它們死亡。“這種物質能殺死接觸到的細菌,但另一方面,它不會對人體細胞造成傷害。”Hermann介紹說。
隨后,他們把這種混合物質放進一臺3D打印機,用紫外線將其變硬,并打印出可替換的牙齒、矯正器等牙科用物體。為測試其抗菌性能,研究人員將材料樣品包裹上由唾液和引發齲齒的細菌——變異鏈球菌構成的混合物。他們發現,這種材料能殺死超過99%的細菌,而未加入季銨鹽的對照樣品只能殺死不到1%的細菌。
然而,在這種材料被推廣應用到患者身上之前,該團隊將不得不開展進一步的測試,因為他們只把樣品在唾液和變異鏈球菌的混合物中呆了6天。“要應用于臨床,我們需要把時間延長,并且研究同牙膏的相容性。”Herrmann表示。
來源于: 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