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技術】仿真美學修復探討
(轉) DSD微笑設計
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大家對美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口腔修復臨床診療也不再以恢復患者的咬合功能為主,尤其是前牙診療中,美學修復成了更多患者的主要治療目標。而臨床醫生的修復技術與美學素養,也要與時俱進;伴隨著材料的不斷更新與技師加工工藝的日臻完美,確實涌現出許多精彩的病例,讓我們驚嘆美的魅力與美的無處不在。
但,美是什么?
一個看似簡單卻又很深奧的問題,很難準確回答。
我們知道美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是相對的,既有共性的審美目標:草長鷹飛,沉魚落雁;也有個性的審美體現:環肥燕瘦,紅花綠葉,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此我們需要提高專業美學素養與美學洞察力。具體到日常臨床工作中,我們則要不斷的探索與總結。
先看一個病例,這是一例子前牙鑄瓷全冠修復體:
在這個病例中,患者中年男性。11,21根管治療后全冠修復,因為患者沒有對其余前牙改變顏色的主觀訴求,所以比色時盡可能的讓新修復體模仿鄰牙的顏色,結果也做的比較漂亮。患者全口氟斑牙,在對前牙進行全冠修復時,顏色模擬了鄰牙的色調:頸部的深色度,隱裂與唇面的氟斑特征,使其與鄰牙顯得非常融洽與和諧。醫生的細致比色與技師嫻熟的色彩重塑,讓修復體得到了較高程度的顏色復制,邊緣的密合度也很高,可以說是一個精彩的病例。(仔細看,11.21顏色也有一點點色差)
醫生滿意患者滿意,這樣是不是都全部結束了呢?
我一直堅信:所有的病例都需要不斷地總結與推敲,這會讓我們學到更多!在病例討論例會上,眾多醫生都給出很高的評價,認為是一例成功的前牙美學修復病例。但也有個別醫生,總覺得修復體與鄰牙有所不同,卻很難明確描述疑惑。
到底是哪兒不同呢?
通過這個病例,我想就仿真談一下自己的一些感想。首先仿真與仿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仿真,主要是美的一個具象體現,通過對顏色與形態的模擬,使其看起來真假難辨;而仿生更多的是指對本質的理解與應用,在義齒仿生中涉及到對機械性、生物性以及光學性等的模擬。
在談到義齒仿真時,其中有兩個不可或缺的要素:顏色和形態。
顏色在仿真修復中是平面與立體的色彩重現,需要技師充分地模仿牙齒平面色彩(包括色調,色度和明度),還要體現牙齒色彩的立體表達(半透明度)。在此病例中,氟斑牙的顏色再現時,外層的著色(多呈黃褐色)和氟斑的模擬很關鍵,這兩部分基本與鄰牙一致時,就成功了一多半,再加上牙本質基色的謹慎選擇,修復體往往會達到一個較自然的色彩。特別一提的是,對于色彩特征豐富牙齒的比色,單反相機的數碼照片會起到非常關鍵的參考作用。
仿真的第二個因素是形態,包括牙齒的宏觀輪廓(外形框架)和微觀質地(表面的微觀結構)。宏觀輪廓能夠很明確的顯示彼此的差異,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我們見過很多明星肖像漫畫,寥寥數筆就會把明星的形象躍然紙上,其實就是把他們的主要外形輪廓特征勾勒出來,哪怕過度的夸張這些特征,也會讓我們覺得傳神無比。前兩副漫畫作者不同,但筆墨著點卻都相似:頭發的偏分,微閉的小眼,招牌的“鞋拔子”臉型,而最后一副漫畫甚至畫出了牙齒磨耗的特征。
牙齒的外形輪廓更是千差萬別,很多研究者也開始分析大量的資料,總結它們的規律。
我們在此病例中主要談一下宏觀輪廓,也就是牙齒常規所說的外形。牙齒外形千差萬別,但也有一定的規律。我們都知道大致分為三類(彼此之間沒有非常嚴格的界限):方圓形,卵圓形和三角形,不同的形態差異較大。前牙與上下頜骨都由額鼻突發育而來,因而牙齒與面部形態具有高度的協調一致性,有學者經過大量的樣本分析,認為前牙形態基本是視覺面型的倒像(視覺面型:指在發型化妝背景下所感受的面部形態)
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的現象,有醫生研究了大量的同卵雙生雙胞胎,發現雙胞胎的面型、頜骨、和牙齒外形及排列,具有較高的相似性。可見牙齒的形態及與視覺面型的關系受遺傳和基因的控制,提示我們一定要關注患者的牙齒外形本質特征。詳盡分析原始的牙齒形態,能對我們最終的形態設計提供重要的參考,原始模型的制取也便于技師對修復體形態修正時的形態控制。下面就是一對雙胞胎的前牙石膏模型:
外形輪廓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地被磨耗,中切牙越來越短,表面越來越光滑。毫無疑問我們也應盡可能模仿患者的年齡特征,呈現相應年齡的磨耗程度。如下圖,讓我們看到這種明顯的差異。
性別在牙齒外形中也有明顯的體現,相對來說,女性的外形較圓滑,線角輪廓不明顯,體現曲線美,而男性的牙齒輪廓明顯,連切端的磨耗也銳利、直線狀,體現陽剛感。
我們重新看一下剛才的病例
11.12的軸角明顯,近遠中線角呈三角形,輪廓感強烈,而11.12的修復體相對來說軸角不明顯,外形過于柔滑,輪廓圓鈍,與鄰牙不協調,不是一類“牙”。
我們再看一下牙齒的年齡性特征
同樣11,12呈現明顯的磨耗特征,切緣銳利,而修復體的切緣則過于圓滑厚鈍,明顯“年輕”,也“溫柔”了許多。
綜合上面的牙齒輪廓,磨耗特征及年齡因素,我對此病例的最后照片用電腦制圖軟件做了一個修正嘗試,來探討外形改變對美學效果的影響。
首先11,的外形輪廓(軸角的位置及切角的大小),并調整了切緣的磨耗形態(我們都知道,中切牙的磨耗近中會略比遠中大一些),調整之后,我們會感到11相對21外形會更自然,協調一些。同樣,也對21做了相應的修改,如下:
通過調整我們可以看到,牙齒的外形有了明顯的變化,輪廓感清晰,年齡性磨耗明顯,相對之前的修復效果,獲得了更好的協調性,也就使修復體顯得更加仿真。
回顧這個病例,一個想法映入腦海:當患者對效果非常滿意,我們也滿足于修復體的優點時,思維會很容易夸大這種優點而忽視或忽略它的缺憾,從而降低了專業的審核標準。也正因如此,因為顏色的仿真掩蓋了形態的不足。最后的外形分析和調整,更多的是出于對外形的探討和嘗試,非常遺憾的是這個病例醫生并沒有留取診療前的原始模型或數碼圖片,讓我們失去了對照印證的機會。
通過對此病例外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前牙美學修復中,牙齒外形對仿真的實現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可見,美學修復中,我們還是盡量去考慮共性的審美基礎和個性的審美表達,讓我們的修復體,更加的自然,更加的動感!口腔美學不再局限于牙齒本身,還與微笑、面容、甚至個體外形輪廓等的匹配度息息相關。即最終美學效果的實現還取決于美學的基本標準與個體特征最大限度的完美結合。